一半的遗憾 给DC新品泼些冷水

互联网 | 编辑: 2004-03-10 00:00:00转载 返回原文

万众瞩目的PMA2004已经拉上了帷幕,短短几天的展览每天都有大量的新机型发布,一片繁荣景象,但是在这华丽的背后,我们还是看到了些许失望。

产品升级但换汤不换药

万众瞩目的PMA2004已经拉上了帷幕,短短几天的展览每天都有大量的新机型发布,一片繁荣景象,但是在这华丽的背后,我们还是看到了些许失望。

遗憾之一:产品升级但换汤不换药

数码相机发展到今天,已经变得较为成熟和大众化了,各大数码相机厂商也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产品已经系列化,同时各种各样的新技术以及改进被不断地添加到产品当中,数码相机向着越来越高像素、越来越靠近胶片机的质量、越来越易于操作、越来越多用性、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完善不断迈进。从今年的PMA2004上面,我们就再次看到很多颇具重要意义的产品出现,大多数的数码影像爱好者都应该是欢呼雀跃的(当然可能看到某些产品价格的时候会笑不出来),但是就算在这么一届新产品可谓有史以来最多最强的展会上面,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一些失望的地方,虽然这是数码相机这个产品发展道路中不可避免的情况,但是我们现在这些已经被厂商们新奇产品“惯”坏了的用户们多多少少还是有些遗憾。

柯尼卡美能达Z1与Z2

尼康5700与8700

富士 S602 S7000 S20 PRO

如果把它们机身上的型号抹掉的话,您还能分得出来谁是谁吗?

在PMA2004上,我们看到了很多厂商一系列的升级产品,产品线涵盖了从低端到高端的几乎所有范围。虽然我们非常高兴厂商们针对市场作出了迅速的反应(因为很多的改进都是针对市面上用户们所反映的各种问题而相应作出的动作),但是这些新机器大多都是只做出了小小的改动,大部分的部件还是保留了原有的构架。这方面的例子非常多,比如佳能A75就是在A70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智能自动对焦点(5点提升到9点),增加了一些特殊场景拍摄模式,却和A70有着一样的外观风格、300万像素以及3倍光学变焦镜头;柯尼卡美能达DiMAGE Z2基本上就是在之前的DiMAGE Z1上面安装了一块1/2.5英寸的400万像素CCD;富士Finepix S20Pro采用了与S7000一样的机体,但是将传感器换成了F700上面的3mp + 3mp SuperCCD SR,也就是说,S20Pro的机身控制各种特性都与上一代的S7000基本相同,但是传感器却换成了高级一些的F700的传感器;尼康COOLPIX 8700在5700的基础上更换了一块2/3英寸的800万原色CCD,其他有着类似情况的还有柯尼卡美能达的DiMAGE A2、宾得的Optio S4i等等。

指标升了但效果却打了折扣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是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作为数码相机来说,一款优秀的产品的开发时间是非常长久的,绝对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当厂商们开发出一款成功的机型的时候,往往就会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完善,因为往往那些具有成为系列的机身在镜头方面都具有优秀的品质和出色的潜力,甚至可以满足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需要,而且光学镜头的发展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要取得突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相反的,反倒是数码相机内部的电子方面,还有着很大的改进余地,而且这样的改动往往比较容易实现,而且对于相机本身性能的提升也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我们现在看到很大的升级换代大多都是集中在电气方面。如果是电气以及光学方面都换了,那么厂商们大多也都会以另外的型号来取名了。

出现这样的情况用户们一般都不会感到太意外,只是某些太过经典的型号,用户往往对其后续型号抱有很大期望,但是当新品出来并没有太多改动的时候,失望之情是可以理解的。

遗憾之二:指标提升了但效果却打了折扣

高像素、大变焦可谓是现在消费类数码相机发展的趋势之一,从本届PMA大展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个趋势,800万像素已经开始大量涌现,入门级已经变成了300万像素,很多的轻薄机型甚至都装上了500万像素的传感器。而光学变焦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大,10倍以上的超大变焦产品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而最基本的产品都配置了3倍的光学变焦,4-7倍的变焦更是比比皆是。但是这些指标的提升除了带来更多的卖点以增加销量外,很有可能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噪点、紫边等等严重影响成像质量的东西,如果处理不好,这些指标的提升只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烦恼。比如大家广为关注的800万像素产品,在产品没有发布的初期,一些被公开的拍摄样张画质就被很多网友所指责。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倒是非常容易让人们把画质不佳和那曾经是最大亮点的800万像素联系起来:目前大多数的800万像素数码相机的CCD面积仍然是2/3英寸,在不改变传感器面积的情况下生生地增加到800万像素,像素相比500万像素时提升了足有60%,这当然会降低信噪比,当在高感光度的情况下,相应地减少了通光量,造成噪点更加显著。在消费级相机上面厂商也不可能不计成本地采用很高级的芯片来缓解这些问题,因此最终造成了对最终效果的一定负面影  响——实际上,在国外一些权威的摄影站点上面,对某800万像素机型的拍摄效果评价的确不是非常高。

在大变焦方面用户更是感受颇深,最开始的一些大变焦机器都存在着紫边现象严重的问题,甚至某些机型更是以此闻名。一味地追求更大的变焦能力而忽略镜头的品质是得不偿失的,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所以厂商们也开始逐渐地在采取措施,虽然做不到完全的避免,但是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起码已经比较容易地让人们接受了。

我们一再强调数码相机最关键的还是在于最终的成像效果,就算一些“噱头”再花哨,如果影响了这个最重要的基本出发点,那么我们认为那还是不可取的,孰轻孰重我们必须有所把握!

遗憾之三:新技术不少但是更多的却是技术垄断

新技术必须走出实验室,大量应用在商品上面才能体现出价值,在PMA大展上面,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一些厂商们正努力将一些能够有效提升成像质量的新技术应用到最终的商品上面,比如宝丽来(Polaroid)的x530,它采用了对大多数用户来说还显得陌生的Foveon X3传感器,不过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它对于我们的用户来说仍然是显得那么可望而不可及,何况只有宝丽来一家的支持,X3传感器在消费级数码相机上面的应用仍然显得坎坷;又比如Pixology与TI(德州仪器)的内置新型防红眼技术等等,离真正实用仍需要一定时间。一些已经实用化的技术,比如各种新型的传感器以及防抖动技术等等,往往只能在开发厂商自身的产品上才能看见,诸如索尼最新开发的4色CCD技术,富士独特的SuperCCD技术,柯尼卡美能达的AS防抖动系统等等。

技术的壁垒往往令人无奈,对于这样的局面我们也无话可说,这也引出来下面一个遗憾。

有新产品但没有王者

遗憾之四:新品不断但是没有王者

毫无疑问的,在PMA2004上面有很多非常优秀的机型推出,尼康、柯尼卡美能达、佳能的800万像素消费旗舰、各种长焦相机、主流的各种型号以及时尚轻薄的机型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但是这么多的机型虽然很多可以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是总是觉得虽然优点突出,但是却没有一部机器能够将这么多优点给集中起来!

当然我们可能有点过于理想化了,要想把所有相机的优点都集中起来的确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将所有的优点都集中起来,首先技术上面就有很大的难度,就算技术上面能够解决,成本也是一个不得不加以考虑的因素,功能越多,价格当然就越高,过高的价格到头来又会被认为是一个很大的缺点……

但是这也是很多用户的希望之一——至少尽量集中吧。这也是很多用户在购买数码相机的时候左右为难、犹豫不决的主要原因,喜欢某款机器的一些亮点,但是又不得不忍受它一些缺点,而另外的机型可能克服了这些缺点,但是却失去了那些优点……的确让人颇为遗憾。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这是我们目前购买数码相机的时候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就好比现在购买笔记本,想要强劲的性能必然就需要牺牲一定的便携性一样,如何取舍,就得看消费者自己的喜好了。

以上只是笔者随便说了几点觉得比较印象深刻的地方,其他还有一些比如新机型往往价格偏高,使用存储卡成本越来越高等等,虽然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不是,但是我们在这里仍然是肯定数码相机厂商们所作出的努力的,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遗憾,但是这更让我对未来的数码相机的发展充满了希望。

如果把它们机身上的型号抹掉的话,您还能分得出来谁是谁吗?

优秀的Foveon X3传感器技术如果仅靠这么一款消费级DC是远远不可能达成普及的。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