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手机 Tegra 3四核暗藏的野心

PChome | 编辑: 韩翔 2012-02-29 06:07: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光是Tegra 3比对手强上8倍性能的GPU就让NVIDIA有了更多的竞争筹码,如果战力全开将电脑平台上的游戏合作伙伴全部挖来为其开发手机/平板游戏,那消费者还会选择搭载了Cortax-A15处理器的手机么?

以古鉴今 从电脑发展历史看待问题

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处理器)可以说是每一台智能设备都需要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其功能主要是解释设备指令以及处理设备软件中的数据。处理器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的总线构成,处理器的运作原理可分为四个阶段:提取(Fetch)、解码(Decode)、执行(Execute)和写回(Writeback)。 处理器从存储器或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取出指令,放入指令寄存器,并对指令译码,并执行指令。形象的来说他们的关系就是一个财务,一个出纳,一个库管以及一个物流组成。他们平时需要进行出货、记账、管理与提货的任务。

相信大家对于处理器的运行模式已经非常熟悉,不再需要我赘述,这里我就先结合近10年的英特尔处理器发展看看每年他们都在产品上提升了些啥功能,对用户来说又有什么好处。

 

2002年 新款奔腾4处理器

超线程技术(Hyper-Threading,HT)能同时快速执行多项运算应用,或针对支持多重线程的软件带来更高的性能。

2002年下半年 频率高达3.06 GHz的奔腾4处理器

首次将民用处理器的运算速度提升到了每秒执行30亿个运算周期,主要得益于英特尔当时拥有业界最先进的0.13微米制程技术。

2003年 新型奔腾M处理器

该处理器拥有多个供电电压和计算频率的增强型Speedstep技术,智能供电分布可将系统电量集中分布到处理器需要的地方,并关闭空闲的应用;移动电压定位(MVPIV)技术可根据处理器活动动态降低电压;Micro-opsfusion微操作指令融合技术,在存在多个可同时执行的指令的情况下,将这些指令合成为一个指令,以提高性能与电力使用效率。

2005年 奔腾D双核处理器

该处理器是英特尔为了应急对付AMD X2而出,这款简单把两个单核处理器粘在一起的产品显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面对着AMD X2的“真双核”有备而来,英特尔首款胶水双核完全成为了处理器多核之路上的小白鼠。

2006年 酷睿构架双核处理器

首次将能效比这一概念优先于处理器频率之前,你可以看到酷睿构架的处理器频率都不算高,但性能相比之前却有了40%的提升,每瓦特的性能比大大的提高,英特尔还加入了细微的逻辑控制机能独立开关各运算单元,只有需要时才会被开启,减少闲置时不必要的功耗,也即所谓的晶体管睡眠技术。

2008年 凌动处理器Atom

2.5瓦超低功耗,价格低廉且性能满足基本需求,主要为上网本(Netbook)和上网机(Nettop)使用。作为具有简单易用、经济实惠的新型上网设备——上网本和上网机。

2008年下半年 酷睿i7处理器

该处理器集众多先进技术于一身,如集成内存控制器、三通道技术支持、全新QPI总线以及超线程技术的回归等。

2009年 酷睿i5处理器

与酷睿i7支持三通道存储器不同,酷睿i5只会集成双通道DDR3存储器控制器。另外,i5首次集成了一些北桥的功能,将PCI-Express控制器集成在处理器内。

2010年 酷睿i3处理器

酷睿i3作为酷睿i5的进一步精简版,是面向主流用户的处理器家族标识。拥有Clarkdale(2010年)、Arrandale(2010年)、Sandy Bridge(2011年)等多款子系列。

2011年 Sandy Bridge处理器

这一构架的最大意义莫过于重新定义了“整合平台”的概念,与处理器“无缝融合”的“核芯显卡”终结了“集成显卡”的时代。由于高清视频处理单元的加入,新一代酷睿处理器的视频处理时间比老款处理器至少提升了30%。

众多看官可能要问了,为什么把电脑平台上的处理器发展史规列出来,而不是仔细研究一下手机处理器的发展史。我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如今的手机市场已经开始从非智能时代向智能时代冲刺跑,过往的那些经历根本给不了我们太多启示,反倒是电脑处理器有着一部完整的发展历程史,从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理清一下头绪看看:2002年的『多任务运行』,2002年下半年的『更精细制程工艺』,2003年的『节能技术』,2005年的『引入双核』,2006年的『功耗能效比』,2008年的『超低电压移动版』,2008年下半年的『先进技术集成』,2009年的『内存精简』,2010年的『性能精简』,2011年的『集显精简』。是不是已经看出门道来了?英特尔曾经是加法与减法轮流做,从2008年开始却不停的做减法,尽可能的降低设备的整体功耗。后几年的唯一的区别仅仅是2008年时四核处理器是旗舰,现在四核是普及大众的产品。

当消费者已经习惯了英特尔的减法节奏,现在又突然冒出来一个移动设备上的加法,甚至是更为夸张的乘法,自然会大为不满:能够随时插着电源的固定设备我们都嫌功耗厉害,现在一个随手拖着走的移动设备却跑来说追求极限性能,不正是鸟撞枪口打的就是出头的你?

如果我们摒弃先入为主的概念,回头来看看移动设备上日益增长的性能需求,你真的确定手机或平板电脑不需要再提高性能吗?全高清视频播放、高画质3D游戏、多任务同时处理,除了第一个选项勉强能够在如今移动设备的双核处理器上实现,另外两个功能难道真的不需要?当年NVIDIA刚刚发布Tegra 2处理器的时候,大家都认为这种处理器耗电,没有出路,完全是不切实际的产品。可经过一年的市场实际使用反馈下来,更多的用户希望能够有一款性能更高的处理器出现在下一代的移动设备上,更有效播放高清视频,玩更多的高画质游戏,同时使用更多的应用程序是大家的希望,而这也让NVIDIA即时推出了Tegra 3四核处理器。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