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原生XML数据库

互联网 | 编辑: 江海明 2006-12-19 00:0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数据库系统发展历史及对新型数据库的寻求

长期以来,IT业界一直在寻求新型数据库系统以弥补经典的关系数据库的不足。本文试图从数据库发展的历史、企业界的战略考虑以及近年来出现的XML语言的重要意义。

自六十年代商用数据库系统面世以来,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七十年代以前,数据库系统并没有一个完整和坚固的数学理论基础,数据库产品直接按实际应用的要求来设计。这段时期的数据库产品以层次型数据库系统为主。业界把这段时期的产品称为“前关系型数据库系统(pre-relational database)”时期。

1970年,IBM公司的研究员Codd发表了题为《大型数据库的数据关系模型》①著名文章。从此,数据库系统的发展进入了“关系型数据库系统(relational database)”时期。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以关系代数为坚实的理论基础,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实际应用,技术越来越成熟和完善。其代表产品有Oracle、IBM公司的DB2、 微软公司的MS SQL Server以及Informix、ADABASD等等。

随着信息技术和市场的发展,人们发现关系型数据库系统虽然技术很成熟,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它能很好地处理所谓的“表格型数据”,却对技术界出现的越来越多的复杂类型的数据无能为力。九十年代以后,技术界一直在研究和寻求所谓的“后关系型数据库系统(post-relational database)”。尤其是九十年代中后期,世界著名的产业战略调查咨询公司Gartener Group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数据库系统发展的调研报告,其重点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点:

●关系型数据库系统技术已相当成熟,其发展已趋顶峰;

●尽管有了很大发展,关系型数据库系统能处理的数据类型仍相当有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越来越需要能处理复杂数据类型的数据库;

●由于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技术复杂性以及开发的高昂费用,今后新型数据库系统很可能只在现有的数据库系统产品厂家内产生。
 
Gartner Group的报告引起了IT业界的高度重视。但在什么是新型数据库系统的发展方向的问题上,产业界一度是相当困惑的。受当时技术风潮的影响,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人们把大量的精力花在研究“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object oriented database)”或简称“OO数据库系统”。值得一提的是,美国Stonebraker教授提出的理论曾一度受到产业界的青睐。Stonebraker在其著作《面向对象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未来的巨浪》②指出:

●纯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市场已逐渐饱和;

●纯面向对象型数据库系统除一些特殊用途外,市场极其狭小;

●面向对象的关系型数据库才是新型数据库系统的发展方向。

Stonebraker不仅对现有的数据库类型及市场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提出了“面向对象的关系型数据库” 的基本思想,更难能可贵的是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技术实施的方法。比如,他提出的不放弃已经非常成功的查询语言SQL,而直接在SQL语言上进行功能扩展。 Stonebraker的著作一面世立即受到了研究界和工业界高度重视,新版本的SQL3标准(99年发表)正是引进面向对象的关系型数据库的许多内容。而Stonebraker本人也在当时被Informix花大价钱聘作技术总负责人。

然而,数年的发展表明,面向对象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产品的市场发展的情况并不理想。理论上的完美性并没有带来市场的热烈反应。笔者以为,其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这种数据库产品的主要设计思想是企图用新型数据库系统来取代现有的数据库系统。这对许多已经运用数据库系统多年并积累了大量工作数据的客户,尤其是大客户来说,是无法承受新旧数据间的转换而带来的巨大工作量及巨额开支的。另外, 面向对象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使查询语言变得极其复杂,从而使得无论是数据库的开发商家还是应用客户都视其复杂的应用技术为畏途。

Internet的异军突起以及XML语言的出现,给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九十年代末,随着德国软件股份公司(Software AG)宣布世界上第一个“原状XML数据库系统(Native XML Database System)”产品──Tamino问世,标志着数据库系统进入了新的一个的发展时期。随后,一些大型数据库系统生产厂家,如:甲骨文、微软公司等纷纷宣布要发展支持XML的数据库产品。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3 页123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