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服务器市场发展概述(2)
5)刀片服务器迎来“第二春”,本土厂商势危
从2005年起,刀片服务器开始重新受到关注,迎来了“第二春”。今年,刀片更是受到了国际大厂的重视,各大厂商纷纷发布新一代的产品,同时标准之争也愈演愈烈。
IBM率先挑起了新一代刀片的升级风潮。在2月份,IBM推出了革命性的BladeCenter H,增加了紧凑型刀片服务器的带宽,最高可将其网络传输数据容量提高 10 倍。同时,IBM还推出了基于Cell 宽带引擎(Cell BE)的刀片计算系统,专为那些需要密集计算能力和独特性能来应对大量图形处理和数字应用的公司而设计。5月,IBM更是发布了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用户的刀片方案。6月底,DELL在PowerEdge 1855的基础上推出了支持Intel最新Woodcrest处理器的PowerEdge 1955刀片服务器产品。7月,HP发布其历时三年研发的第三代产品——BladeSystem c-class刀片服务器,主要针对企业下一代数据中心而设计,具备虚拟连接(Virtual Connect)、能量智控(Thermal Logic)和洞察管理(Insight Control)等三项创新技术。8月3日,SUN推出了Blade 8000模块化系统(全球第一款no-compromise(毫无折衷,即性能卓越的)刀片平台),摆脱了一年多来没有刀片服务器的尴尬。至此,这四大巨头均完成了各自刀片产品的升级换代。
国内的浪潮和曙光也在4月份推出了刀片新品。其中,浪潮推出了新一代4U12片的刀片服务器NX4120,最大的特点是“低功耗”,NX4120的整机比普通刀片服务器节省50%左右的功耗。曙光推出的第二代7U10片的刀片服务器TC1600,则以“机群系统的整合与发展”为核心设计思想,不再以追求最大密度为最终目标,而是追求系统的整体平衡性与扩展性。
但总体来看,国外厂商在刀片服务器领域已经远远地跑在了前面,而国内绝大多数厂商的产品均是OEM自国外或台湾厂家,自主创新能力堪忧。
另外,在标准方面,2月8日,IBM主导的Blade.org正式成立,超过40家业界领先技术公司成为Blade.org的正式成员,其中包括了Intel,AMD,Red Hat等业界领导厂商。显然,在业界标准缺失的情形下,IBM希望通过开放其BladeCenter设计规范的做法,试图掌握未来的话语权。业界也充满对IBM“诚意”的质疑,认为,虽然其公布的部分刀片式服务器设计规范包括一些技术细节信息,但其他厂商根据这些信息无法重新复制整个系统,而且其关键的技术接口规范并没有向外界开放。这样,根据该规范只能设计和生产兼容型的刀片服务器部件,IBM则可以牢牢控制整个刀片式服务器的产业链。
面对国外厂商在技术和标准上的双重压力,国内一些有一定技术创新实力的厂商也在试图自主研发,如曙光近期将会推出完全自主研发的第三代产品TC2600;另一方面,由企业、政府和科研机构共同发起的中国高性能计算标准委会员也已成立,以图建立中国自己的刀片服务器标准,但国内厂商因顾及各自的利益难以“结成同心”。
6)国际厂商打起“低价”牌,意在中小企业
一般认为,低价、高性价比往往是国内厂商惯用的招数。但今年,国际厂商也玩起了“低价牌”。先是3月份戴尔官方网站上一则“网上SC430服务器只需RMB2999元,并可免费升级双核CPU及内存”的消息引发了强烈反响,像一枚重磅炸弹,摧毁了中低端用户的心理防线,但这一“不可思议”的超低价格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8、9月份,戴尔网站又因为失误出现了“千元双核服务器”的闹剧,这回同样是SC430。
随后,IBM官方网站上也出现了“只需3999元购买IBM xSeries 100服务器”的促销举措。10月27日,IBM再次携手AMD出击低端的单路服务器市场,标准配置为5500元价格的System x3105挑起了国内单路市场的新一轮战火。由此可见,国外厂商正在加强对中小企业市场的攻势,并对国内厂商造成了不少的冲击。
7)本土厂商五大举措,寻求突破性发展
面对来自国际厂商向下延伸产品线的强大竞争压力,本土厂商也在寻求突破。“向高端市场进军”、“扩大产能,联合兼并”、“国际化”、“进军三四级城市”、“打服务牌”等举措形成了今年本土厂商的几大特点。
首先,在中国市场上,国际厂商垄断的RISC小型机以5%左右的销量占据了近一半的销售额,从IBM和SUN口中夺食也就成了本土厂商进一步发展的梦想。从表现来看,年初曙光推第二代小型机,宝德与法国布尔合作安腾,7月曙光举办第2000套曙光4000A下线仪式,8月浪潮举行首届中国象棋人机大赛,11月浪潮和英特尔签署《服务器长期深层技术合作备忘录》、浪潮天梭刷新SPEC2004世界纪录等等,都蕴含着本土厂商期待高端突破的战略意图。
其次,从去年下半年至今,浪潮、宝德和曙光都启动了扩大生产线的计划。去年8月,浪潮在济南市高新区举行浪潮科技园、产业园奠基典礼,计划一期工程于2007年年底完成,全部三期将于2010年前完工,项目总投资额将达到12.8亿元,年产服务器有望达到60万台;去年12月,宝德在深圳观澜高新区为其研发生产基地举行奠基仪式,该基地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总投资1.1亿元,预计于06年底竣工,年产能力可达20万台服务器;今年4月,联想与INTEL联手打造的服务器生产测试平台iPTS(integrated platform test system)正式上线,以进一步提升联想服务器的品质;今年7月10日,曙光位于天津高新区的全新服务器生产基地正式启用,该基地一期工程完成后,年产能可达10万台服务器,二期工程完成后,年产量可以突破50万台。另外,年中业界爆出曙光与航天联志合并的消息,但双方的合作进程因股权问题最终搁浅。
第三,产能扩大折射出来的是本土厂商做大做强的意图,但又面临国内市场容量有限和国内市场被国际厂商主导的困局,因此,下一步很可能会寻求海外市场的突破。在国际化方面,联想无疑走到了前面,从今年2月联想服务器成功承载第20届冬奥会的IT核心信息系统应用,到联想服务器荣获“IDF技术创新大奖”、“tpmC测试两路世界性能冠军”、“iF design award china–TOP Selection”设计大奖等,都可看出作为 “种子业务”的联想服务器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另外,浪潮、曙光和宝德也都发布了跟国际化相关的部分战略内容。
第四,发挥本土化优势,行业区域两手抓,进军三四级城市,也是国内厂商取得市场突破的途径之一。今年4月,华硕服务器启动全球FISO计划,同月,浪潮发布“翔龙计划”,一方面,继续稳固浪潮服务器传统的分销渠道体系,重点发展ISV/SI等具备解决方案与技术实力的合作伙伴,在部分关键行业实现突破;另一方面就是深挖3—5级市场潜力,拓展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接着联想启动了“烽火行动”和“天筑行动”。宝德年中也启动了以城市经理制为核心的“图钉计划”,以更直接地支持渠道代理商和对区域市场的把控。
第五,在产品差异化越来越难以奏效的今天,寻求服务竞争力成为了国内厂商的新打法。今年8月16日,曙光在京召开服务超越新战略发布会,率先推出“5年原厂商免费服务”标准,并呼吁用户在招标过程中将5年原厂商免费服务作为硬性标准提出,同时也希望这一标准能被其他国产服务器厂商采纳,共同对抗IBM、HP等国外品牌带来的残酷竞争。随后,曙光还启用了计算能力达3.1万亿次的“曙光服务器应用体验中心”,以配合其高性能计算机业务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2006年中国服务器市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趋势:1)双核产品普及成主流,双核应用优化还有待时日;2)AMD与英特尔竞争激烈,AMD平台阵营扩大,英特尔产品更新换代频繁,明年二者的竞争将更为激烈;3)服务器虚拟化方兴未艾,但对用户实际采购和应用的影响还很有限;4)X86平台、安腾平台和RISC平台在中高端领域开始直接对抗;5)国际厂商优势明显,不仅掌握着RISC、刀片服务器、虚拟化等技术领先优势,而且垄断了2/3以上的X86市场,本土厂商处境令人担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