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如何走? 金蝶软件为何选择何经华

互联网 | 编辑: 江海明 2006-12-20 01:00:00转载 返回原文

“一拍即合”的决定

12月10日,金蝶集团的员工收到来自集团的邮件和短信,被告知用友前总裁何经华即将出任集团行政总裁的消息。与此同时,金蝶国际软件集团董事会向外界宣布,将从2007年1月1日起聘任何经华担任集团行政总裁(CEO),金蝶集团创始人徐少春将继续担任集团主席,并兼任集团首席架构师。

与2002年4月何经华以500万元年薪高调入主用友相比,金蝶对此次何经华再度出山则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低调。“这件事情来得很突然,之前没有一点征兆。”金蝶一位员工向记者透露,何经华出任CEO的消息不仅在金蝶内部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引起了业界和媒体的关注。

金蝶为什么选择何经华?何经华的“金蝶”路会怎样,他会再次黯然离开吗?近日,金蝶国际软件集团主席徐少春首次打破沉默,就此事接受了本报独家采访。

“作为一个香港上市公司,为了更好地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主席与CEO分别由不同的人担任是必要的。由另外一个人担任CEO并建立一个强大的战略执行管理团队也到了合适的时候。”徐少春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说。

而有业界人士向记者分析:“何经华与金蝶联手,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金蝶的必然来自于竞争日益激烈的软件产业和金蝶自身变革的需求。现在已经是中国“入世”5周年,WTO的过渡期结束,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竞争的市场,微软、ORACLE、SAP等跨国软件企业加速在中国圈地,让用友、金蝶这样具有本土市场优势的企业备受竞争压力。而且,这些国际大腕还试图用资本手段来实现超常规的扩张。

2005年8月,微软向浪潮投资两亿元人民币,拥有浪潮通软30%的股份、电子政务50%的股份。随后,开始有传闻说微软意图以10亿美元并购用友。2006年初,身为人大代表的用友集团总裁王文京在两会上建议:政府要警惕国际软件巨头通过并购、控股等方式垄断中国软件行业。

国际软件巨头动作频频,中小软件企业也开始抓住互联网的机会纷纷探索多元化发展。2005年11月,速达推出online战略,全面向互联网转型; 2006年7月,金算盘推出“ERP+电子商务”的模式。“有时候小也是一种优势,在互联网时代,用友和金蝶这样的巨人,转身难道会比我们还快吗?”金算盘总裁杨春曾在战略发布会上这样说。

国际软件厂商步步压境,中小软件企业纷纷转型,夹在中间的传统ERP厂商用友和金蝶则只能以变革求突破。而从金蝶看来,由创始人徐少春一手带起来的金蝶也需要革新内部气象。徐少春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为了金蝶,他劳心劳力,急白了头发。

也有业界人士分析,金蝶继承了徐少春充满激情的创业氛围,但现在的金蝶已经发展为成熟的“大”企业,在业务转型的关键时期,金蝶更需要的是稳定的、不容闪失的发展,所以,迫切需要一位能使战略落地的执行者,引入职业经理人水到渠成。

而对于何经华来说,离开用友后的日子并不风光。2004年11月离开用友后,何经华出任希柏系统软件(Siebel System)大中华区兼东亚区总裁; 2006年,Siebel被甲骨文收购,何经华从此销声匿迹。此次再度出山,对何经华来说是一个东山再起的好机会。“经历了多年创始人时代的金蝶、东软、用友等中国软件企业已经比4年前更需要思考下一步怎么走,引入职业经理人,这在中国硬件厂商已经司空见惯的事也将成为软件企业的必然趋势。”计世资讯资深分析师曹开彬如是说。

一个需要改变,一个需要重整旗鼓,金蝶与何经华的合作“一拍即合”。

何经华的金蝶路如何走

2002年,财务软件公司开始向ERP管理软件厂商转型,何经华“空降”用友;2006年,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ERP厂商开始探索各自的突围和转型之路。何经华入主金蝶,金蝶将会怎么变?何经华又能给金蝶带来什么?

徐少春说:“国内ERP厂商确实面临转型,对于金蝶来说,坚持就是胜利,金蝶将更加专注ERP领域,进一步加强核心业务能力。金蝶2010年的发展目标就是成为亚太地区中小企业ERP市场第一名、成为中国企业应用软件市场第一品牌。”

那么,何经华能为金蝶带来什么?“何先生具备丰富的国内外知名IT公司营销渠道运营和管理经验,集团相信他有能力帮助集团提升核心业务竞争能力,同时,对于集团产品发展和建立一整套系统的管理规范也能够做出有价值的贡献,何先生的加盟有助于实现集团的发展战略目标。”徐少春说。

金蝶需要一位战略的有效执行者,这点徐少春想得很清楚,从公司内部治理来看,金蝶也需要一个职业规范的掌门人。

事实上,何经华在用友的两年半时间里,也以其职业运作带给用友很多改变。一位在用友工作过多年的员工向记者表示,何经华勤勉敬业的态度和职业规范的管理方法对用友人影响很深。这种规范的管理运作正是金蝶所需要的,经历了徐少春个人魅力所统领的创业时代,金蝶更需要打造国际软件公司的管理架构。

何经华能待多久

2002年4月,何经华在用友时曾表示,46岁的他将把用友当成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与王文京一起“书写中国软件史”。两年半以后,何经华离开了用友。今年,何经华50岁了,金蝶能成为其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吗?如果说当年何经华黯然离开用友,更多的是体现了中国管理软件企业无法克服的成长之痛,那么今天,这种痛依然继续,何经华又如何逾越?

与当年何经华受到用友员工热烈欢迎的场面不同,金蝶内部有些员工对何经华的出任似乎有些怀疑,“改变不了用友又怎么改变金蝶?”

尽管如此,有业界人士还是对这一合作给予了积极评价,并列举出“今时不同往日”的三大理由:一是合作双方日渐成熟。如果说何经华离开用友时还有“水土不服”,4年的国内企业从业经验已经能让这位“海龟”从名叫“中国”的商学院毕业了。经历了用友、Siebel中国,何经华对中国企业的管理、产品、渠道以及本土用户都已越来越了解;而走过了4年的中国软件企业,在国际化竞争大背景的熏陶下,国际化和职业化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第二是徐少春的个人风格。与王文京的内敛不同,徐少春是一位极富激情的领军人物,“中国软件产业只有希望没有失望”,徐少春重才惜才,“何先生是有激情的人,这与金蝶富有激情的文化非常相符,我本人非常喜欢他。”徐少春说。在这样的氛围下,双方合作至少有了一个融洽的开端。

三是金蝶“产品领先、伙伴至上”的理念。徐少春始终坚信,在商业环境里,厂商之间相互合作,才能形成一个生态的产业链。曹开彬认为,金蝶的这种“合作”意识为徐少春与何经华联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何经华能留多久?从他进入用友第一天起,就有人在问这个问题。现在,这个问题依然存在。职业经理人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始人赋予他多大的权力,徐少春能给何经华多大的权力?

徐少春表示:“作为集团的CEO,何经华将在董事会领导下,负责公司战略及重大事项提议和决策的执行,以及集团全面运营管理。”然而,这种“全面运营”的尺度有多大?营运管理、人事任免……徐少春究竟能在多大的程度上“放权”?2002年,王文京也曾给何经华“充分的空间”,实际上,何经华在用友对战略、产品甚至人事任免都没有最终决定权,这也决定了其没有足够的空间施展拳脚。双方的合作仅有激情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还是需要冷静的思考、耐心的磨合。

然而,正像一位业界人士所分析的那样:无论最后结果怎样,何经华再度加盟国内企业,对于金蝶,对于整个软件产业,都将是一个勇敢的尝试和进步。

链接:何经华简历

1987年1月~1989年9月 Sequent Inc.技术销售经理

1989年9月~1994年1月 Sybase Inc.中大西洋主要客户总监

1994年1月~1995年11月 Intersolv Inc. 产品市场总监

1995年11月~1997年7月 Oracle 美国东岸技术销售总监

1997年7月~2000年1月 Oracle台湾总经理

2000年1月~2002年4月 宏道公司亚太及日本区总裁

2002年4月~2004年11月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CEO)

2004年11月~2006年2月 Siebel公司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及东亚区总裁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