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GB最佳? 金士顿V+200固态硬盘评测

PChome | 编辑: 孙伟 2012-03-17 05:29:00原创 返回原文

中端新锐:金士顿SSDNow V+200 SSD

虽然固态硬盘产品价格的走低,消费者们对于这一产品的认知度也在不断提升,一些有条件的用户直接选择128GB甚至更大的容量,而尝鲜用户则更多选择64GB容量。从目前的市场销量来看,64GB~128GB容量的固态硬盘销量是最大的。前者满足最基本的需求,后者则可以满足进一步的娱乐和工作需求。

不过两者相差一倍的容量和价格也让一部分预算有限而又有需求的用户犹豫不决,毕竟64GB的容量在部署完操作系统和必要的常用软件之后就要占据一半的空间,如果使用64位系统还会占用更多的容量,更不用其他的办公和处理软件。那么有没有折中的选择呢?

英特尔SSD 320系列有80GB的容量,虽然稳定性和口碑都不错,不过依旧是SATA2.0接口,在性能上或多或少无法满足心理需求。其实你注意一下市场就会发现,也有其他品牌在推出64GB和128GB等容量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市场,推出更多的容量版本以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今天笔者为大家介绍的是一款来自金士顿SSDNow V+200系列的90GB固态硬盘。

金士顿SSDNow V+200系列有多少种?

金士顿SSDNow V+200系列固态硬盘采用的是SandForce SF-2281主控方案,对这个市场有一定了解的用户想必已经很熟悉了吧。虽然金士顿进入SandForce市场有点晚,不过对产品线的布局还算积极。HyperX SSD系列是针对高端发烧友群体的,而SSDNow V+200则是针对主流用户群体,在容量上提供60GB、90GB、120GB、240GB以及480GB五种选择,并同样执行三年质保政策。

和HyperX SSD系列产品明确标出采用P/E为5000次的英特尔25纳米ccMLC闪存一样,金士顿也明确标出了SSDNow V+200采用的是Asynchronous异步模式的NAND闪存。这种闪存搭配SandForce主控,应该说可以兼顾性能和成本。而明确标出闪存类型在目前的主流SandForce固态硬盘市场并不多见。

90GB容量是怎样产生的呢?

固态硬盘内部采用多通道的方式达成更高的性能,就像“RAID”一样。SandForce SF-2281主控最高支持8个通道,因此我们见到的这种主控的固态硬盘通常会采用8颗或者16颗NAND颗粒,物理容量可以做出64GB、128GB、256GB以及512GB几种。而基于SandForce主控的RAISE技术,将会划分7%或者28%的容量做冗余,由于消费级产品几乎都是7%,因此我们见到的就是60GB、120GB、240GB以及480GB几种。

话说回来,通道数量并不是锁死的,虽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达到最理想的性能,却不利于细分产品线。所以90GB就是砍掉2个通道,用6个通道做出来的产品,因此其内部极有可能是12颗闪存。而现在也有一些厂商推出了180GB甚至360GB的型号,道理是一样的。

环保包装:金士顿V+200升级套装解析

以前金士顿的固态硬盘会分为台式机套装和笔记本套装,目前已经二合一了,这一点我们从包装上也可获悉,而以其蓝色的色调来看,也显得更加轻盈。

当然了作为基于SandForce主控的固态硬盘,V+200不仅在包装盒上标注了“Driven by SandForce”的Logo,而且在包装盒的侧面也清晰地印有DuraClass、DuraWrite以及RAISE,这些都是SandForce主控的看家本领。

金士顿SSDNow V+200的内在非常环保,打开包装盒,就能看到这个用环保纸包装起来的盒子,非常简约,单调的甚至有点过分。

作为台式机套装和笔记本套装的合体,V+200在包装内附带了免螺丝设计的2.5寸USB硬盘盒,3.5英寸支架,SATA数据线,电源转接线以及硬盘克隆软件光盘。

V+200硬盘本身的外壳依然是磨砂质感的金属材质,耐磨损不易损坏,甚至还可以屏蔽电磁辐射。

硬盘背面

和HyperX SSD系列产品一样,V+200采用的这种六角螺丝要使用特殊工具才可开启,笔者手头暂时没有这样的工具,因此暂无法做拆解。不过从其沉甸甸的感觉来看,应该和HyperX SSD内部一样配备了足够的固态硬盘导热垫。

主控特性:SandForce SF-2000回顾

了解SSDNow V+200 SSD之前,先要了解SandForce SF-2000系列主控特性。相比SandForce SF-1200/1500系列,SF-2000系列主控沿用了DuraClass技术,同时还增加了对ONFI2和Toggle接口规格的闪存的支持,支持AES-256bit加密,支持ECC以及可选的断电保护功能。

经典的DuraClass技术,它包含RAISE、DuraWrite等技术。RAISE是一项类似于RAID5的功能机制,是一个独立的冗余数组结构,这个功用的主要目标,是在于改进故障机率,保障压缩数据的安全。这项技术也是配合DuraWrite技术而运作的。

●DuraWrite大大增强SandForce性能表现

DuraWrite是SandForce系列主控的核心。了解DuraWrite首先需要知道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这在SandForce上被称为“Recycler”。由于闪存进行写入操作的最小单位是页,而擦除操作的最小单位是块,一般一个块为128~256个页。这样原本可能只需要写入4KB的数据,但是因为这个块中存在数据,就需要先擦除整个块然后再重新进行写入操作,最后就变为实际写入512KB甚至1MB的数据。写入放大达到了128或256。

在实际中,较低档次的固态硬盘写入放大率一般在10到20倍左右,英特尔的方案可以达到1.1倍,而SandForce的方案则只有其一半不到,平均只有0.5倍。原因就是这个DuraWrite技术拥有一个数据的实时压缩机制。

SandForce的测试指出,完整安装Windows 7和Office 2007需要写入25GB的数据,但是经过实时压缩实际写入到闪存的数据只有11GB。当然我们在系统中所看到的仍为25GB。这种压缩算法可能是一种重复数据删除技术,或者说是一种数据约减算法。

●DuraWrite对延长写入寿命同样有利

这项技术确实可以带来很多优点,特别是性能上。写入的数据少了,相对来说速度自然就翻倍了,而读取操作同样如此。显然对于SandForce 能够标称高达500MB/s的写入速度是在最好情况下的成绩(数据可以被实时压缩),而读取550MB/s的速度可以认为是受到了主控提供的通道的能力的限制或者SATA6Gbps接口带宽的限制,这从我们后面的测试就可以看得出来。

同样,经过压缩之后,写入闪存的数据少了,所以实际磨损程度也被减小了,这就变相使得MLC的写入寿命得到延长,甚至接近SLC的写入次数,一些文档中的这种说法并非没有道理。

●支持ONFI2和Toggle接口大幅提升性能

SandForce SF-2000系列主控最大的特点就是增加了对ONFI 2和Toggle接口类型的闪存的支持,这种闪存采用一种类似DDR的原理,是在DQS上升沿和下降沿时分别进行一次数据传输,这样做的好处非常明显,因为目前NAND闪存的接口速率只有40MB/s,而ONFI 2和Toggle NAND闪存则可以增加到166MB/s。

美光科技表示,当前的双路NAND阵列可以具备330MB/s的读取速度以及33MB/s的写入速度,并兼容ONFI 2和Toggle NAND闪存,这意味着SandForce可以极大地提升应用性能。

●民用级的SF-2281主控没有断电保护功能

断电保护,这是英特尔在所有第三代固态硬盘中重点增加的一项功能,而在SandForce的方案中作为可选项提供。后者的方案是配备有一个0.09F的大容量电容以保证断电之后数据还可以写入到闪存当中,防止丢失。

然而英特尔表示这样的设计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种高速缓存的数据量很小。为此,英特尔为320系列配备了6个470μF并联电容,同时报告指出,多电容并联可以带来更好的可靠性,就算其中一个坏掉,其他的电容还可以正常工作。

测试方案:测试方案以及测试平台介绍

体验DuraWrite技术效能

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DuraWrite技术的特征,那么后面我们将看到其实际的应用效能。事实上,透过这项技术,即便是小容量的SandForce固态硬盘也可以标称到读写500MB/s左右的性能指标,但其实水分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可压缩的数据和不可压缩的数据分别来看固态硬盘的性能表现。

测试项目:笔者使用了以下软件:CrystalDiskMark、ATTO Disk Benchmark以及AS SSD Benchmark难压缩数据读写测试。前两款软件可以直接选择测试模型,随机数据模型即是不可压缩的,而全0数据则是可被无线压缩的。而AS SSD Benchmark我们可以透过其压缩率测试看看SandForce固态硬盘的一个性能变化趋势。

IOMeter随机读写性能测试

随机读写性能是衡量固态硬盘表现最重要的指标,在官方宣传时一般以IOPS的数值来体现,即每秒进行的IO操作次数,可认为是吞吐量指标。

对于队列深度(QD)来说,它反映固态硬盘在多线程并发环境下的性能表现,在开启AHCI模式下启动NCQ功能,就可以获得高队列深度下的性能提升了,目前主流的固态硬盘都能够很好地提供对AHCI的支持,但是不要过度迷信高QD下的性能,日常我们系统应用几乎也就用到QD 0~5的水平。

测试项目:该测试同样渗透在各个软件中,其中IOMeter的测试数据最为准确可靠,而大家更多只关注较少线程模式(QD1或者QD3)下的性能表现即可。对于SandForce固态硬盘我们同样会使用两种数据模型测试,Pseudo Random即为不可压缩的,而Repeating Bytes即为可压缩的。

系统基准性能模拟测试

PCMark是Futuremark最新推出的一款整机性能测试软件,它采用脚本测试的方式模拟实际使用情况,在PCMark 7中的存储部分针对SSD的应用做了一些多任务测试。但是不会需要很高的队列深度,对固态硬盘不会造成太大的负载,主要基于随机读写操作,能够更加准确地表现我们系统实际应用时的效能。

测试项目:运行PCMark Vantage和PCMark 7的硬盘测试项目并记录总分。

●测试平台介绍

本次笔者的测试平台基于英特尔Sandy Bridge平台,配备2 x 4GB DDR3 1600MHz CL9内存,测试软件环境基于Windows 7 x64系统,并使用最新版本的测试软件。测试过程关闭一切降频节能选项,同时开启AHCI模式。

体验DuraWrite:空盘软件跑分测试1

空盘状态下的固态硬盘性能是桌面级固态硬盘性能的一个衡量标准,目前有很多软件都可以简单地测试这些固态硬盘的性能,而企业级固态硬盘更多要看稳定态下的性能表现,无法与桌面级固态硬盘做直接比对。

●CrystalDiskMark软件测试

CrystalDiskMark是一款来自日本开发者开发的硬盘测试工具,简单易用,可以测试1MB和512KB文件大小的连续读写速度、4KB随机读写速度和32位队列深度下的4KB随机读写速度。CrystalDiskMark软件测试涉及LBA寻址空间不超过4GB,默认为1GB文件测试五次取最佳值。笔者先后使用随机数据模型和全0的数据模型测试。

随机数据模型

全0数据模型

在随机数据模型下获得了210MB/s和117.5MB/s的连续读写性能,显然这是采用异步模式闪存的证明,毕竟通道数量少了2个,所以也会产生影响。而随机读写性能则居于SandForce主控的主流位置,因此对实际系统应用的体验和其他产品不会有什么差异。总体来说应会介于120GB和60GB之间。而在全0的数据模型下,则取得527MB/s和480MB/s的连续读写性能,DuraWrite机制正是在这种可被无限压缩的环境下可以激发最大性能。

●ATTO Disk Benchmark软件测试

ATTO Disk Benchmark是一款简单易用的速率检测软件,可以用来检测硬盘,U盘,存储卡及其它可移动磁盘的读取及写入速率,该软件使用了不同大小的数据测试包,数据包按0.5K,1.0K,2.0K直到到8192.0KB进行分别读写测试,测试完成后数据用柱状图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很好地说明文件大小长度不同对速度的影响。

全0数据模型

随机数据模型

ATTO测试也可选定数据模型,在全0的数据模型下自然可以激发最大的性能,达到了545MB/s和478MB/s。而在随机的数据模型下,最终成绩和CrystalDiskMark的随机数据模型表现相近。

体验DuraWrite:空盘软件跑分测试2

●AS SSD Benchmark软件测试

AS SSD Benchmark是一款来自德国的SSD专用测试软件,可以测试连续读写、4KB随机读写和响应时间的表现,并给出一个综合评分。同时该软件还自带一个Compression Benchmark项目,它可以给出一个曲线,描述随着数据模型中可压缩数据占有率(压缩比)的增高,性能的变换情况。

由于AS SSD Benchmark的基准测试只采用随机数据模型,这对SandForce固态硬盘来说是致命打击,因此该款软件下的结果,我们只做参考即可。

AS SSD Benchmark的测试结果比CrystalDiskMark略低,整体来说仍比较类似,从测试来看,金士顿SSDNow V+200 90GB固态硬盘其得分可以算是意料之中,由于采用异步闪存,读取尚无法达到500MB/s,随机读写表现也比较平衡,最终432的得分很好地证明了问题。

虽然高队列深度下的随机读写性能较为一般,QD64下的随机写入更是受到了110MB/s的限制,但是也更凸显出大众级产品的定位。任何产品都有存在的意义,从成绩上来看SSDNow V+200确实适合那些追求性价比的用户。

来自Compression-Benchmark的测试项目,其实这个测试项目能够很好地反映出数据模型中,当可压缩数据的比例越来越大时,最终性能的变化情况,对于DuraWrite技术来说再适合不过了。因此我们看到了明显的增长曲线,最终达到500MB/s的传输速度。

随机读取:4KB文件长度IOMeter测试

IOMeter是一个单机或者集群的I/O子系统的测量和描述工具,最初由英特尔公司在1998年2月17日的英特尔开发者论坛(IDF)上宣布。由于IOMeter的自定义项目非常丰富,可以调节测试范围、数据块大小、处理模式等等,因此很多评测并不将它作为测试项目,因为各家的测试环境设置不尽相同,你很难在不同的设置环境下获得相同的数据。

笔者在8GB分区下进行对金士顿V+200 90GB的4KB随机读取测试,对于IOMeter的设置环境如下,其他保持默认状态:

# of Outstanding I/O(同时发送的IO请求即队列深度):1/3/32

Write IO Data Pattern(测试生成的数据模型):Pseudo Random/Repeating Bytes

Transfer Request Size(测试请求的文件大小):4KB

Percent Read/Write Distribution(测试请求的读/写操作比例):100%读

Percent Random/Sequential Distribution(测试请求的随机/连续比例):100%随机

Align I/O on(对齐I/O到指定大小):设置为4KB对齐

Ramp up Time(自举时间):设置为30秒钟

Run Time(测试时间):设置为2分钟

●Pseduo Random数据模型测试

随机数据模型QD1下4KB随机读取-18.82MB/s

随机数据模型QD3下4KB随机读取-35.60MB/s

随机数据模型QD32下4KB随机读取-75.28MB/s

●Repeating Bytes数据模型测试

重复数据模型QD1下4KB随机读取-22.47MB/s

重复数据模型QD3下4KB随机读取-43.56MB/s

重复数据模型QD32下4KB随机读取-81.68MB/s

两种数据模型下对金士顿SSDNow V+200 90GB固态硬盘的影响不是很大,当然重复数据下的性能更好一些,总体来说QD1在20MB/s左右,应该说比正常容量的SandForce固态硬盘稍低,应该是来自异步模式的影响。而QD32下被限制到了20K IOPS以内,这较为接近标称数值,当然也会受到一定的通道数量的影响。

随机写入:4KB文件长度IOMeter测试

继续使用IOMeter软件,依然在8GB分区下测试,同样分别使用Pseudo Radom和Repeating Bytes数据模型下进行4KB随机写入测试。设置细节如下:

# of Outstanding I/O(同时发送的IO请求即队列深度):1/3/32

Write IO Data Pattern(测试生成的数据模型):Pseudo Random/Repeating Bytes

Transfer Request Size(测试请求的文件大小):4KB

Percent Read/Write Distribution(测试请求的读/写比例):100%写

Percent Random/Sequential Distribution(测试请求的随机/连续比例):100%随机

Align I/O on(对齐I/O到指定大小):设置为4KB对齐

Ramp up Time(自举时间):设置为30秒钟

Run Time(测试时间):设置为2分钟

●Pseduo Random数据模型测试

随机数据模型QD1下的4KB随机写入-80.82MB/s

随机数据模型QD3下的4KB随机写入-80.47MB/s

随机数据模型QD32下的4KB随机写入-80.10MB/s

●Repeating Bytes数据模型测试

重复数据模型QD1下的4KB随机写入-125.78MB/s

重复数据模型QD3下的4KB随机写入-261.18MB/s

重复数据模型QD32下的4KB随机写入-342.39MB/s

在随机数据模型下性能被限制在了80MB/s,比较奇怪。但在重复数据模型下则测试出来了SandForce的最大性能!在QD32下达到342.39MB/s,合83.5K IOPS,基本上达到了标称的85K IOPS,而这一数值也是所有SandForce SF-2281主控固态硬盘基本上能达到的,其实此时由于数据可被无限压缩,基本上测试出来的只是主控性能。

通过这两项测试让我们基本了解金士顿SSDNow V+200 90GB固态硬盘作为基于SandForce主控产品的特性,这与其定位可能没有太大关系,但也是必须的。下面我们进行系统基准PCMark的测试。

系统基准:PCMark Vantage/7基准测试

PCMark是Futuremark最新推出的一款整机性能测试软件,它采用脚本测试的方式模拟实际使用情况,在PCMark 7中的存储部分针对SSD的应用做了一些多任务测试。但是不会需要很高的队列深度,对固态硬盘不会造成太大的负载,主要基于随机读写操作,能够更加准确地表现我们系统实际应用时的效能。

PCMark存储项目测试的整个过程将花费大约20分钟的时间,一般包括Windows Defender、游戏、Windows图片加载、Windows启动、MovieMaker视频编辑、Windows媒体中心,WMP音乐加载等项目。

从PCMark的测试成绩来看,SSDNow V+200 90GB固态硬盘由于采用异步芯片,因此理论成绩会比工作在同步模式的120GB乃至更高容量的固态硬盘性能略低些,但也远高于传统硬盘,实际体验并无太大变化。

测试总结:90GB真是当前最佳选择吗?

由于性能达不到最佳,所以很多厂商并不推广6通道的产品,但是为了迎合消费级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对现有产品线进一步细分也就成为了必然,就像显卡对于一个核心也有众多衍生品一样,这种做法适用于几乎所有的消费量IT产品。

早先基于SandForce SF-1222的主控最低容量以40GB起步,其物理容量为48GB也是6通道的产品,而后衍生出的90GB和180GB的型号,也有多家厂商推出。其实这个过程中,SandForce也是一再调整冗余空间的比例,提升产品的容价比。SandForce最初的产品是面向企业级应用,早先几乎只有100GB、200GB等型号,冗余空间比例达到28%。

由于成本的下降和需求的增长,32GB固态硬盘已经不难满足尝鲜需要了,连带40GB的产品也几乎在SandForce SF-2000时代消失,60GB成为入门级选择,销量也最为庞大。因此对这个价格区间内的产品进行细分,确实是明智的做法,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厂商也可以从中获利。

金士顿在SSDNow V+100时代就推出了96GB固态硬盘,但由于其性能相较其他采用SandForce或者Marvell主控的固态硬盘来说并未占到优势,因此并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当然部分消费者对于90GB或者96GB这样的容量可能会感到奇怪,认知度不高。毕竟有些思想比较直接的用户可能会认为相较于出货量最高的60GB和120GB来说,显得有些过渡意义的90GB容量会有些别扭,不高不低。

但实际上笔者也认为,在当前固态硬盘容价比不高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计算自己的需要,从这一点来看,90GB的容量却有可能成为最佳选择。同时以V+200采用异步模式的闪存来看,定位更加精准,性能够用,非常适合追求性价比的消费级市场。

从市场角度来看,新一代的固态硬盘至少要到下半年才会崭露头角,在这之前,可能会有更多的厂商推出90GB容量型号,其实购买这种容量的产品与否,一方面取决于用户的心理,但更理性的还在于用户的真正需求。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