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 佳能新旗舰PRO1评测报告!

互联网 | 编辑: 徐嘉 2004-03-19 00:00:02原创 返回原文

如果仔细观察PRO1的机身造型设计,我们不难看出PRO1与G5之间的差异。我们曾经说过G5(采用和G3相同的外观)的外观多少有些类似经典旁轴相机的设计,方正、严肃,显得很有点欧洲味道。而PRO1的机身设计却非常类似CANON自己的EOS系列SLR相机。尤其当你仔细观察那圆滑的手柄,斜

从DCRESOURCE的评测谈起

在商业网站的官方评测文章中提到另外一家站点的评测,这似乎有些不符常理。然而,我们在开始今天对于佳能POWERSHOT PRO1相机的评测之前却不得不要提到我们前不久编译的那篇来自DCRESOURCE站的PRO1评测报告。

以下是我们编译文章的连接地址:《第三方佳能Pro1完全评测 上》、《第三方佳能Pro1完全评测 下》。

应该说,我们编译其他海外站点的评测全文的例子并不多。由于本站数码频道与这些DC大厂关系良好,因此读者们屡屡可以在DIGI.PCHOME.NET上看到诸如“XXX产品工程样机抢先评测”或者“XXX相机独家首发”之类的字样。而这次对于CANON PRO1的处理却有些例外。

毫无疑问,尽管其他品牌机型也相当出众,但我们对于PMA上发布的这几款8MP旗舰中最关心的也就是PRO1了。因此,PMA的专题报道任务刚一结束,我们就开始马不停蹄的找CANON中国要测试样机。然而,和其他乐于(或敢于)提供我们工程样机的厂商不同,CANON中国一直坚持要等到正式销售版本的测试样机到位后才能提供给我们评测,而就在我们苦苦等待这台测试样机的时候,CANON PRO1已经在海外隆重上市了。

由于网友们对于这款产品是如此的期待,我们不得不最后临时决定,先编译DCRESOURCE的这篇评测以满足网友的需要。但是,没有想到,正是这篇长度惊人的编译稿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没有想到的读者回应。

应该说,作为国际上知名的DC大站,DCRESOURCE的这篇评测不但保持了该站评测文章的一贯风格,内容也相当详实。不过,不少网友对于该文中对于PRO1的评价似乎并不赞同,尤其是对文章中对PRO1机身操作性能、画面紫边以及纯净度的赞赏表示了反对意见。最后,终于发展到已经有一些网友用了我们熟悉的那个词——“枪”——来评价DCRESOURCE的这篇评测。

尽管我们在通篇阅读DCRESOURCE的这篇评测感觉该文基本还是能客观反应PRO实际水平,但是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我们自己的评测给广大PCHOME网友,尤其是关心CANON PRO1相机的朋友一个“我们自己”的观点,一篇不会被指责为“枪”的评测。

CANON中国的那台评测样机还要到下周才能到站,我们却已经感到无法再把这篇文章拖延下去了。感谢上海新方特数码公司为我们送来了这台市场销售版本的PRO1相机供我们评测,是他们的大力协助才使得这篇文字能够在今天就出现在大家的眼前。

外观设计与相关特性 一

在上一个PAGE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张CANON PRO1相机的外包装盒照片。是的,相信你也已经发现了PRO1的包装盒样式与以往的CANON消费级别相机以白色为主色调的包装盒非常不同。这个泛着金属光泽的纯黑色外包装似乎意味着PRO1与以往的消费级别DC有所不同,这是一款更具专业风范的旗舰产品,而黑色正是符合“专业”性质的特殊色彩。

我们很早就已经指出,PRO1的形体实际是相当小巧的,在体积上应该与CANON G5相当。我们这里有两张PRO1与G5的合影照片,应该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一点。从外观上来看,PRO1的主体部分无论在长宽比还是厚度方面都与G5非常接近,而镜头部分由于采用的是大变焦结构,因此显然会与G5有很大不同。

如果仔细观察PRO1的机身造型设计,我们不难看出PRO1与G5之间的差异。我们曾经说过G5(采用和G3相同的外观)的外观多少有些类似经典旁轴相机的设计,方正、严肃,显得很有点欧洲味道。而PRO1的机身设计却非常类似CANON自己的EOS系列SLR相机。尤其当你仔细观察那圆滑的手柄,斜面上的快门按键以及微微隆起的内闪部位,我们简直可以把PRO1看做一台迷你化的EOS相机。

我们不想再重复诸如PRO1机身工艺出色之类的话语。作为旗舰,作为影象巨头CANON的最新作品,我们认为绝对不可能有人会怀疑PRO1的制造工艺水平。

在PRO1的机身正面,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诸如8.0MP以及7X的字样。这似乎也是2004上半年的流行趋势——来自SONY的那块2/3规格CCD以及28MM开始的广角大变焦镜头成了目前数码消费旗舰的标准配置。一句化,无论是从画面象素还是镜头焦距,消费级别旗舰DC们都好象有挑战DSLR产品的味道。这些产品最大的优势在“一头走天下”,而原来比较薄弱的画面品质方面,似乎也可以靠惊人的8MP高象素拉回一点分数。

CANON PRO1的最大卖点就在于它的这款28-200MM的红圈L头(14片10组, 1片莹石镜片, 1 UD镜片, 2非球面镜)。我们有必要再说一次什么是L头吗?如果有朋友对佳能镜头较为熟悉的话,“L”镜头意味着高质量和高价格。这个镜头使用了超低色散镜片,并且镜片还使用了萤石成分,它有更加锐利的效果和更少的色散。而只有具备这样特性的镜头,才能被打上红色的“L”(Luxury高级系列)字样以及采用一条红色的镜头装饰圈。

与同期发布的PowerShot S1一样,Pro1带有超声波马达(USM),按照佳能EF系列镜头组的划分,Pro1采用的是微型USM马达。采用这样的马达会使得相机的对焦速度更快,更安静,同时也能节省更多的电力。

外观设计与相关特性 二

我们会发现无论是红圈,L标记还是USM,都曾经是CANON庞大的EF镜头群上的标记,而这次CANON显然是要表示把使用在SLR机身上的镜头技术已经应用在消费级别DC上了。当然,无论具备什么样的标记,Pro1镜头的实际表现还必须要等待实际拍摄来检验。

下面的这张照片也许会让你感到有些吃惊。是的,CANON自己公布的几张Pro1外观图片中好象都看不到这样的场面。让我们几乎难以接受的是,在长焦段时,Pro1的红圈镜头竟然会向外伸出这样长——几乎已经到了骇人的地步。我们并不是没有看到过长镜头的消费级别DC,比如PR090,比如2100UZ都带有一个相比机身来说实在是相当庞大的镜头,至于SONY的F717、828更是典型的“大头”。不过,那几款产品都是采用内变焦设计,而外变焦镜头能突出机身如此之多,几乎相当整个机身厚度一倍的状况倒还真是Pro1才有。

我们并不想用“美丽”或者“丑陋”来评价一款相机的外观设计,但Pro1这长长伸出的镜头(你可以想象这个镜头前再加上莲花遮光罩后的样子)真让我们感觉有些诡异。同时,我们也为CANON宣称“可在镜头前加装任何58MM口径配件”说法的牢固程度感到担心。

我们来一张镜头部分的特写照片吧。是的,不同的焦距段的数字标注看起来的确是很象某款传统SLR上的EF镜头。接下来我们要谈到Pro1的“手动”对焦环。相信大家已经听说了,尽管外观造型和操作方式都看来很象简单的手动变焦环设计,但实际上Pro1真的还是采用了机电马达变焦设计。

简单来说,Pro1用户想要对镜头进行变焦时,也是以很传统的方式,直接去旋转镜头前的变焦环。然而,Pro1的变焦环并不是你转过以后就直接变化镜头焦距了。你旋转变焦还的动作会被经过相机运算后转化为机电信号,然后由相机来控制镜头进行伸缩变焦。也就是说,不管你转那个变焦环速度有多快,镜头总是按照自己的速度进行变焦伸缩。当然,伸缩的幅度也不是完全与你旋转镜头变焦环的幅度相同。。。

这样的设计同样是很诡异的!我们相信无论是传统相机用户还是DC用户第一次接触Pro1的变焦方式时都会大吃一惊,尤其是性急的朋友看到自己已经转了大半圈变焦环后,镜头才开始进行伸缩动作时,一定会大骂CANON的设计师实在是**&)(&^*^%#@``...

不过PRO1的镜头变焦响应速度还是很快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我们已经逐步习惯PRO1这诡异的变焦方式了。必须说,CANON PRO1的变焦操作并不会影响用户的拍摄效率,网络上有人针对这一点对PRO1大肆攻击,显然是太过了!

来看一下机顶部分。这部分的设计应该无须说太多,带有橘红色背光灯的机顶LCD绝对会给用户的操作带来很大的便利。旁边则是包括参数拨盘、拍摄模式以及开关键等。

本机的开关键设计与G5相机相同,采用一个轻触点以及ON/OFF分离的设计。对于其他品牌DC的用户来说,可能会对个小小的开机触点不适应,但实际上这样设计其实可以很方便的让用户用大拇指进行拍摄与回放的切换。

PRO1相机的快门键程比较长,按下快门也许要比使用其他DC略多一些的气力与更大的动作。

来看一下机顶的另外一部分。5点热靴当然是我们意料之中的装备,旁边则是相机的其他几个控制按键,包括闪光灯、微距以及下方斜面上的DISPLAY键。这里可以谈一下本机的闪光控制按键。由于PRO1可以让用户选择是否打开相机的“闪光灯自动弹出”功能,因此在该功能ON的情况下,本键是用来切换不同的闪光模式;而当该功能OFF时,该键还起到手动弹出内闪的作用。

本机的EVF采用传统的CANON园型取景窗造型,整块EVF LCD分辨率达到23万象素,画面品质相当出色。尽管不如MINOLTA A2那块简直难以想象的92万象素EVF,但实际上PRO1的EVF显示画面不但清晰锐利细腻,同时也具有足够的视觉面积。

不过,我们发现本机EVF在暗处的显示效果不是很好,画面显得黯淡而难以看清取景范围内的物体。如果本屏幕能有A2的高亮显示或者SONY 的红外取景辅助就更出色了。

外观设计与相关特性 三

机背方面的控制按键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多。与布局密密麻麻的G系列相机相比,本机的按键沿着大拇指位置两边排开。也许这样的设计看起来有些奇怪,但对于用户的操作的确是相当便利的。佳能一向在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方面很下工夫,PRO1看似凌乱分散实际高效迅捷的按键设计是值得我们赞扬的。

作为CANON的保留项目,PRO1当然也不会忘记把自己得意的270度旋转LCD设计应用到PRO1机身上来。不过,PRO1的旋转LCD达到2寸面积,象素也同样高达23万象素,这在同级别产品中是前所未有的。

本屏幕的显示效果也相当出色,不过在低角度观看时候有偏色现象。但这个小小的遗憾对于一款可旋转LCD来说,这一点根本不算是问题。

和其他CANON G系列相机一样,EVF化的PRO1采用了性能强悍的BP511A电池作为电力供应。本电池与著名的BP511外观一样,不过的容量已经提升到130O毫安,能够有效支持PRO1连续拍摄4XX张照片。尽管这个数据是来自CANON官方,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强劲的BP511A肯定会在PRO1上表现良好——至少在我们拍摄200多张样张后,电池依然显示满格。

和其他CANON相机一样,本机采用CF1/2/MD接口。这里不再多说。

我们不想再显示PRO1诸多的配件产品了,因为那一大堆光盘、说明书或者保修卡的照片可以在我们今后几天将要发布的S1 IS评测中看到。而佳能PRO1将采用的各种电源线、数据线、AV线等等也都是大家熟悉的。

这里要谈的是:

1、CF卡。上面图片中的256MB CF是我们自己的,而CANON这次也颇为大方的向所有PRO1用户赠送了一块64MB容量的8X速(DCRESOURCE消息)CF卡。虽然这是我们首次在标准配件中看到64MB容量的存储卡,但对于800万象素的数码照片来说,该容量的存储卡也实在抵挡不了几张照片。

2、遥控器。我们终于又一次在CANON DC包装中看到快门遥控器了。此外,CANON另外把一枚SANYO纽扣电池一起搭配给用户。这样一来,用户们至少不再需要另外花钱买快门线或者类似配件了。

3、莲花式遮光罩。很小巧,很漂亮,原装配件的确令人打心底里喜欢。不过这样小的遮光罩究竟能有多少作用,我们就不太好评价了。让我们感觉有些尴尬的是,由于设计方面的原因,当装上这个遮光罩后,我们想要取下或者盖上PRO1的原装镜头盖就显得很困难了。

这里就是CANON PRO1镜头与镜头盖部分的特写。注意本镜头盖与镜头上的卡口。本镜头盖只能以标准角度安装在镜头上,这种设计可以保证PRO1在装上镜头盖的状态下锁定对变焦。

菜单系统简单介绍

下面我们简单来看一下PRO1的菜单结构。

和其他CANON产品一样,我们并没有在PRO1相机的菜单中找到太多值得关注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佳能Pro1有2中连拍模式,标准的是1张/秒,高速模式为2.5张/秒。在标准模式下,可以连拍18张,高速模式下为9张。本机同时带有超微距模式,3CM的微距距离,而不能进行变焦。当然,这个超级微距功能不光是如此而已,它的其他特性我们将在下面的实拍中介绍。

PRO1的另外一个有趣的特性是定时曝光控制。使用这个功能能够让Pro1使用缩时摄影,可选拍摄间隔(1-60秒),还有总共拍摄数量(2-100张),不过,用这种模式进行拍摄时,强烈建议采用外接电源供电。相信喜欢拍摄花卉生态的朋友会对这个功能感兴趣。

此外,关于色彩空间、图片倒转显示等功能在其他同级别或者CANON以往产品的菜单中已经做过介绍。这里就不再展开。

在按下机背的FUNC键(功能键)后,会显示如下的菜单。相信每一个CANON用户对这个菜单都非常非常的熟悉了,CANON依然提供了最低50的感光度。此外,我们没有看到CANON象在某些小型机种里使用的安排,把WB白平衡选项也加入这个菜单中去。在PRO1机身上,用户可以依靠按方向键的“下”来实现白平衡调整。

实际拍摄样张与感受 一

对于DCRESOURCE的PRO1评测报告,网友们意见最大的是对于PRO1的紫边现象和在较高ISO下的画面噪点问题。因此,我们首先来看一下PRO1在不同ISO感光度下的画面表现。

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下在正常光线条件下PRO1的ISO画面品质。所有照片按照惯例可以点击放大,查看原图。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为了保证画面品质,我们采用的是PRO1在JPG格式下的最高画面品质(最大分辨率,极精细压缩)拍摄这些样张。所以,今天我们提供的这些样张的文件大小都相当惊人,没有宽带保障的用户请慎重考虑。

ISO50、100

在比较低的感光度模式下,CANON PRO1的画面纯净度得到了证。尤其是在ISO 50下拍摄的画面,我们可以发觉其画面显得相当干净。而ISO100下的画面品质略有差异,画面出现可察觉的红绿两色颗粒。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再次老话重提,谈到关于CANON DC的ISO设定问题。事实上,一直有传言说CANON的ISO 50相当于其他品牌DC的ISO 80上下,而其ISO 100更是已经达到了其他品牌的ISO 150以上。如果按照这样的数据进行推论的话,似乎PRO1在低感度下的画面表现还是不错的。

下面两张分别是使用ISO 200和400拍摄的照片。我们不得不说,ISO 200下的画面颗粒感觉是比较明显的,PRO1对噪声的抑制并不够出色。回想一下我们看到过的其他几款DC,就画面纯净度而言,OLYMPUS C8080Z在相同感光度下的画面表现显然要比PRO1更好一些。

ISO 400的画面已经难以让人接受,但对于消费级别DC来说,这个结果本来就是我们预料之中的。

ISO200、400

下面还有几张在夜间拍摄的PRO1样张。同样的,本机在使用比较低的感光度时,画面的纯净度的确是可以让人满意的。而一旦当感光度提升之后,我们会发现PRO1画面中的杂色颗粒就会突然增加。尤其是当感光度达到ISO 200时,即使是将8MP的照片RESIZE到1/4大小,画面上依然存在着肉眼可以轻易分辨的颗粒。

ISO 100

本机在ISO 400下的原图品质完全无法让人接受,不过我们想请用户想到这是一款高达800万象素的数码相机产品。如果对输出画面分辨率没有太高要求的话(比如网络贴图),大分辨率的画面经过一定的后期处理以及大幅度RESIZE后,这些高感度拍摄的照片依然具有可以使用的价值。

ISO 200

此外,我们还另外发现了PRO1一个由于不同ISO而带来的负面问题:

我们知道,CANON DC一向采用动态幅度比较大的文件压缩方式来保存图片。也就是说,相机会自动根据画面的复杂程度来调整JPG最后输出文件的大小。然而,当我们观察本页上方的四幅同一场景文件的尺寸时就会发现,ISO越高的图片文件尺寸也越大(第一张大约为2MB左右,第四张已经为5MB)。这四张照片的画面内容有什么差异吗?恐怕唯一的差异就是画面上颗粒与杂色的多少了。

这也就是说,这不断增大的容量其实就是在记录增加因高ISO而在画面上产生的有害的颗粒与杂色。

ISO 400

实际拍摄样张与感受 二

除了ISO以外,我们来看一下PRO1的画面品质表现。为了保证画面品质,我们依然采用最高分辨率,同时强制ISO 为50。所有照片基本采用P档或者A挡拍摄。部分照片采用阴天平衡,其他则为全自动。

事实上,在我们得到PRO1样机前,对于PRO1的画面品质其实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无论是DCRESOUCE上的样张还是部分日本DC站点上传来的照片,我们都已经做过不少的观察和比较。

CANON公司在高端消费DC上的画面品质一直为人称道,细腻、干净、色彩还原准确一向是CANON的特色。我们至今难以忘怀CANON G2与G3出类拔萃的画面品质,即使是颗粒感有所增加的G5也同样可以算做5MP中画面品质最出色的DC之一。

尽管在阴天模式下画面色彩略带暖色,但总体而言我们对PRO1画面的评价是很不错的。

SONY为其他厂商提供的这块2/3 8MP CCD上的元件集成度是以往CCD产品所不曾达到过的,这也就带来了元件之间杂讯干扰的问题的。很高兴,PRO1的画面依然如此纯净细腻。我们曾经怀疑CANON在图片处理上做了手脚,以牺牲画面细节的方式来保证画面的纯净。但如果仔细观察包括墙面细节、最细小树叶或者人物细节,你都会赞叹CANON的解析力也丝毫不弱于其他品牌的产品。

唯一的缺憾依然来自紫边,尤其是画面边缘部分。PRO1的紫边程度并不算轻微,而且即使只在这几款使用同样CCD的8MP旗舰中也难以保持领先地位。

尽管有比较明显的紫边问题,但单看PRO1 L头的表现依然是相当不错的。下面是几张采用长焦端拍摄的PRO1样张,画面依然比较锐利细腻,并没有出现品质严重下降的问题。

这里还需要谈到PRO1的操作手感。

本机尽管机身不大,重量也相对较轻,但在手中依然具有良好的质感与稳定性。开机大约需要3秒,这个成绩不算理想但也已经能够让我们接受(毕竟其他几款产品的开机速度惊人)。

除了那个比较诡异的变焦设计外,本机无论在对焦,拍摄,取景,回放等方面都表现不错。也许PRO1的对焦速度相对A2来说有一定差异,但作为一款消费级别DC,PRO1的对焦能力还是不错的。尤其是在类似上面这张照片的场景时,DC的对焦同样是坚决和准确的。另外,我们要谈到USM马达的表现问题。很遗憾,我们并没有发现USM马达有太多的特别之处。对焦速度并不是最快的,而在相机被调节为连续自动对焦模式下时,你依然可以清晰的听到对焦马达发出的动作声。

实际拍摄样张与感受 三

以下是采用PRO1拍摄的微距照片。前面几张是采用普通微距模式,最后一张CANON镜头盖则采用超级微距模式。

即使是一款很普通的DC,在微距模式下的表现也往往能相当不错。PRO1尽管微距的放大倍率不大,但由于其锐利的L级镜头以及良好的画面纯净度,因此这几张随意拍摄的微距照片依然具有不错的效果。当然在第二张照片中,我们又一次发现了紫边现象,同时镜头边缘部分画面出现了一定的色散。

这里需要谈到的是本机的长焦镜头已经8MP象素。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两大优势来弥补PRO1微距模式下放大倍率小的遗憾。

除了恼人的紫边现象外我们对PRO1的室内场景和夜景都没有什么好挑剔的。总体而言,对比DCRESOURCE的评测报告,我们似乎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

首先,我们对画面品质本身(解析度、低ISO下的纯净度以及色彩还原)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尽管我们不愿意把PRO1列为TOP,但至少我们可以给PRO1打上一个高分;机身制造与控制表现良好,虽然我们真的没有能发现实时的直方图显示(我们并不觉得这个功能很重要),应该同样获得一个不错的成绩——当然,变焦环这里可能需要扣分;

紫边和高ISO下的噪点问题并不是“轻微”的,而是“明显”的。这个问题应该是PRO1的最大软肋,网友们的批评并没有过恩,事实情况就是如此。此外,DCRESOUCE评测中还对PRO1的动画拍摄能力表示不满,我们对此没有太大意见。毕竟如此级别的DC用来拍摄动画的几率并不是很大。如果这是一款时尚DC,也许就要另外考虑了。

如何看待万元价位的PRO1?

PRO1是一款相当不错的消费级别旗舰。就目前来看,它在我们已经测试过的几款8MP DC中有最为纯净(ISO 50)的画面,细节和色彩还原也相当精良。然而,由于明显的紫边效应与较高ISO下的噪点问题,我们并不能认为PRO1的画面品质能够甩开其他几款产品,而只是在部分领域上领先,而在部分领域上却并非是最佳的。

PRO1的机身性能显然是不错的,尤其是L头给人们带来了消费级别DC赶超DSLR的希望。然而,我们再回顾一下已经看到过的其他几款8MP DC呢?

F828庞大沉重的机身也许会满足某些人的“专业”欲望,红外夜视能力则是它长久以来的独门秘籍;A2有强劲的AS功能,此外92万象素EVF更是无人可及;8700的焦距显然是最强悍的,同样精良的机身也令NIKON族所疯狂;8080看来在机身上没有什么特色,但其对紫边的控制。。。

于是,我们可以认为PRO1在8MP DC中的地位可能是比较高的,但并没有什么绝对的优势。那么并没有绝对性能优势的PRO1在价格方面又表现如何呢?

每次谈论到CANON的旗舰DC,我们都会批判它的定价问题。G3如此,G5如此,PRO1看来也要如此了。我们不想去回顾那在几周前发布的,夸张11800元人民币的媒体报价,那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今天我们得到的PRO1实际上市价格是多少呢?周四DC和商情报道中给出的价格是9980元。这个数字恐怕是OLYMPUS E20以来,消费级别DC所能报出的最高价格了!

这个价格已经完全可以购买一套CANON 300D套装或者NIKON D70机身加一款入门级别镜头了。也就是说,一台PRO1的价格已经比入门级别DSLR套装的价格更高。还是那句老话,如果我们不打算做深入,大家把入门DSLR也看做不可换镜头的消费级别旗舰,那么PRO1与DSLR之间画面品质上的差异要比镜头焦距之间的差异大多少呢?

很明显,现在就去购买PRO1是很不划算的。我们同意大牌的CANON把产品定价高于其他同行生产的同级别产品,但在A2也不过只卖8200的时候,PRO1近万的售价也实在太高了一些。

作为一款总体表现不错的8MP旗舰,我们推荐你购买CANON PRO1。

——但我们绝对不是推荐你——在现在——以这样的价格去购买它。

想要了解CANON POWERSHOT PRO1相机的详尽规格与用户评价,请访问:

http://product.pchome.net/lib/proinfo.php?id=1429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