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伯韬:电讯盈科收购案败走麦城回顾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7-01-01 10:14:00转载

对于“红筹之父”梁伯韬来说,2006年并不顺利。

对于“红筹之父”梁伯韬来说,2006年并不顺利。在经历了长达5个月之久的反复后,12月1日,新加坡盈拓小股东在特别股东大会上以76%的反对票否决了梁伯韬财团提出的收购计划。这意味着从李泽楷手中收购其持有的价值约91亿港元的电讯盈科(0008.HK)股权最终泡汤,这也是梁伯韬由投资银行家转为“新”私人基金经理的第一次交易。

上述交易始于2006年7月,由于李泽楷和第二大股东中国网通未能就电讯盈科资产出售给外资达成一致,导致双方关系紧张。而梁伯韬在7月底出面,向李泽楷提出一项折中方案,由他筹建港资背景的财团,通过收购股权来替代原先麦格理和新桥的买入资产的方案。

该项收购议案得到李泽楷的同意和网通方面的默认,并很快达成协议。梁伯韬拿出5亿港元作为定金,并约定以6港元一股的价格收购。当时外界的评论认为,梁伯韬的股权交易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

不过,一个细微的差别最终毁掉了这项交易。李泽楷一向反感其父李嘉诚插手自己的生意,在这次股权交易当中更为明显,而梁伯韬恰恰低估了李嘉诚父子之间的矛盾,这成为交易的致命伤。

2006年电讯盈科交易的失利并不是梁伯韬第一次遇到挫折,他的职场生涯是一部波澜起伏的教科书。大学毕业后,梁伯韬先后在汇丰银行、花旗银行工作近7年,累积了丰富的经验。

1987年,梁伯韬作出了职业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决定——离开花旗,自己创业。第二年,梁伯韬和杜辉廉联手创立了一家投资银行,并且得到了李嘉诚、荣智健、胡应湘等一班华人富豪的鼎力支持。那家投资银行的中文名由梁伯韬所定,就是后来响彻亚洲的“百富勤”。

1992年,招商局旗下的海虹公司在梁伯韬帮助下顺利在香港上市,这是红筹股上市的第一例,此后,梁伯韬带领的百富勤一发不可收拾,分别推出的“买壳概念”、“分拆概念”、“中国概念”、“注资概念”和“省市窗口概念”等包装方式,在市场上掀起追捧狂潮。

从1992年至1996年,百富勤的营业额连年攀升,从42亿港元升至1755亿港元,增速惊人。百富勤奇迹般地崛起并由此跻身美国《财富》杂志500强之列,梁伯韬也被称作“红筹之父”。

不过,正是在百富勤如日中天的时候,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无情地将百富勤卷入,一年后,这家显赫一时的投资银行被迫宣布清盘。这是梁伯韬事业遭受的最大挫折。“如果当时我们的资本再雄厚一点,就可以顶过金融风暴的冲击,再上一层楼了。”梁伯韬曾评价道。

2001年,梁伯韬重返花旗,担任亚洲区主席。不过,在2006年2月底,51岁的梁伯韬再一次选择离开,仅以一名兼职高级顾问的名分发挥“余热”,协助花旗维护与中国客户的关系。评论家认为,这段岁月没有给梁伯韬的传奇人生带来新的辉煌,只能算是一个短暂的历程。

与1987年的决定类似,近20年后,梁伯韬在2006年作出了他人生的第二次重大选择,7月7日,梁伯韬辞掉了高级顾问的职位,再次选择从花旗离开。不过,他的目标不再是投资银行,而是新兴的私人基金。梁伯韬的事业会定格在哪里,电讯盈科股权收购的失败是否让这位驰骋香港金融界的风云人物从此默默无闻?也许,梁伯韬2007年怎么做才是关键。

●留声机……

“如果当时我们的资本再雄厚一点,就可以顶过金融风暴的冲击,再上一层楼了。”

作者:李亚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