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T266的主板价格便宜,比AMD760主板要低约400元,相当于128MB的DDR SDRAM,对性能的影响非常巨大。虽然性能并非是唯一的选择因素,但如果想购买一套价廉物美的DDR系统,那么选择KT266和Athlon将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随着DDR内存的降价,以支持DDR内存为特色的一系列产品都开始活跃起来了,DDR内存系统也开始逐渐深入人心。DDR内存必须要有合适的芯片组支持才能被正常安装、识别和使用。目前能支持的DDR主板芯片组并太多,主要集中于支持AMD CPU的阵营(由于Intel力推RAMBUS公司的RDRAM,所以年内估计不会推出支持DDR的芯片组),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以AMD 760芯片组和以VIA KT266芯片组为核心的主板,这两款芯片组是目前搭配DDR内存最佳搭档,特别是以VIA推出的KT266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VIA KT266芯片组
KT266是VIA推出的第一款支持DDR内存Athlon芯片组,虽然Apollo Pro266芯片组是VIA推出的第一款支持DDR内存的芯片组,但那是支持Socket-370平台的芯片组。在Pro266芯片组中我们知道VIA引入了一个新的南北桥桥接技术--V-LINK。
VIA放弃PCI总线的原因很简单:PCI总线只能够提供的133MHz/s的内存带宽,并不能够保证南北桥之间所需要的数据传输能力,实际上4分之3的带宽被用于ATA-100硬盘的数据传输。南桥芯片支持的其它设备也需要大量的数据吞吐,比如,USB控制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使用新的桥接总线。
V-Link桥接总线,是一种以PCI总线式工作的66MH的32位总线,因此,总线的带宽就达到了266MB/s。以前内内建于北桥芯片的PCI控制器现在被迁移到了南桥, 它的位置被V-Link总线控制器占据了。KT266芯片组架构与Intel新芯片组很相似,如北桥仅支持处理器总线、系统内存和AGP 4X。
由于使用了新的V-Link总线,南桥芯片就必须重新设计,KT266芯片组由VT8366北桥芯片和VT8233南桥芯片组成。VT8233南桥芯片的功能与目前广泛应用的VIA686B类似,但与后者不同的是,VT8233还可以支持6个USB设备,支持ACR或CNR,向后兼容AMR。
Pro266是第一款采用V-link技术的芯片组,而KT266芯片组则是第二款。
我们可以看到,KT266芯片组同时可以支持PC1600和PC2100的DDR内存,由于SDRAM同DDR内存在接口上有比较大的物理差别,内存长度虽相同,但接脚数不同,SDRAM为168 pin,而DDR SDRAM则是184 pin,由于内存插槽和内存本身上有防呆设施(凹槽),所以倒不必担心会插错,但SDRAM和DDR内存不能混用也是必然的了。目前我们看到的DDR主板大多数都是只支持DDR SDRAM的产品,未来可能会有同时支持DDR SDRAM和SDRAM的主板出现。
一山难容二虎:KT266阻击AMD760?
支持DDR内存的芯片组不仅有以上这两款以外,还包括有ALi研制的MAGIK1芯片组等,但由于技术成熟问题、性能问题和推广能力等问题,实际上最能占据市场的只有我们前面提到的两款。
关于AMD 760芯片组主板的测试我们已经可以在国内很多网站上看到,这款优秀的芯片组由AMD公司自己研发,以其其不凡的性能和杰出的稳定性,成为很长一段时间里性能最优秀的支持AMD CPU的主板芯片组,得到了全球各大厂商的支持和很多消费者的欢迎。但是该芯片组也并非十全十美,它的缺点很明显也关键。
首先是其自身成本比较高,单独采购AMD760芯片组的价格要比MAGIK1和KT266高大约20%左右;其次是用该芯片组制造主板的成本也比较高,制造基于AMD760的主板需要PCB板至少为6层板结构才能有良好屏蔽能力;再次,AMD760的南桥AMD766能实现的功能太少,而采用的技术又是很标准的PCI总线结构技术,南北桥之间的带宽瓶颈限制比较大,技术上落后;最后AMD不可能分出太多精力来研制和生产芯片组产品。
其实,AMD之所以推出AMD760目的是为了能推广基于DDR内存的系统,只要能展示基于AMD CPU的系统的威力就已经达到了目的,并未打算真正占领市场,可以想见AMD760的未来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很可能仅仅是一种引路者、开道者的身份,非常有可能步AMD 750的后尘。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我们不禁将视线投向了VIA新近公布的最新芯片组--KT266,而我们PCHOME评测室作为国内第一家正式对KT266主板进行详尽评测的网络媒体,向广大网友提供第一手的最新、最快的资料和测试数据。
MSI K7T266 Pro-R主板
就我们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ASUS是唯一一家推出了使用已经推出2种支持DDR内存芯片组的主板。而且其出色的稳定性和表现性已经赢得了一些用户,但是这次VIA推出KT266芯片组ASUS却没有及时推出,MSI却是最先推出KT266芯片组的厂商。
主板是带Raid型,破天荒地使用了Promise Raid芯片,其性能应该比采用HPT芯片好不少。附送产品包括了USB扩展线和一套USB传输线(图如下)。
USB对拷数据传输线(上)和USB口扩展线(下)
该主板曾经在国外著名硬件评测网站上进行过评测,Tomshardware就是其中的一家,但由于当时KT266芯片组本身以及BIOS的不成熟,特别是进行了某些BIOS更新和零件焊接更换后产生了性能提升而稳定性下降的情况。不过这些似乎在这次微星给我们送测的这款零售版的K7T266 Pro-R上没有发生,看来它的稳定性已经可以信赖了。
测试平台
CPU | Athlon 1.2GHz | Athlon 1.2GHz | Athlon 1.2GHz |
主板 | GA 7DX (AMD760) |
MSI K7T266 Pro-R | ABit KT7A |
内存 | 256MB Hyundai PC-2100 DDR SDRAM |
256MB Hyundai PC-2100 DDR SDRAM |
Kingston PC-133 SDRAM |
显卡 | NVIDIA GeForce 3, Driver 12.00 WHQL | ||
DirectX | 8.0A | ||
硬盘 | IBM DTLA-307030, 30 GB, 7200 RPM ATA100, FAT32 Win98 |
测试系统中值得注意的是GA 7DX和ABit KT7A采用的都是VT82C686B作为南桥,而KT 266芯片组则是以VT8233作为南桥控制芯片(同时也是Apollo Pro 266采用的南桥),VT82C686B和VT8233都能提供Ultra ATA 100支持,但有消息指出,686B对部分硬盘有致命性损坏问题,目前VIA还没有作出反应。这次测试中,系统并没有因此而产生死机,但却发现VT8233在非Windows下,即在DOS下运行Ghost非常之慢,即使加载了Smartdrv,仍然只能达到每分钟60MB左右的速度,是在另人失望。686B也有这种情况,但整体速度一般偏上,略微超过100MB。
详细测试内容
1、 内存带宽测试:SiSoft Sandra 2001
非常有趣的现象,在FPU项目中,KT266与AMD760非常接近,与KT133A拉开很大距离,而在ALU测试中则与KT133A非常接近,落下AMD760非常大的距离。
2、 内存潜伏周期测试:Cachemem
这个测试是KT266最失败的一个项目,可能是由于它的内存CL只能运行于2.5的原因吧,而AMD760却可以稳定运行于CL=2。
3、 综合商业性能测试:SYSMark 2000
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由于KT266的内存带宽没有太大的优势,所以测试成绩夹在KT133A和AMD760之间。
4、 游戏性能测试:Quake III Arena
由于使用了性能强劲的Geforce 3显卡,所以显然整个测试中,除了1280×1024状态以外,其他的情况实际上都处于系统瓶颈状态,但这个瓶颈状态虽然能看到DDR系统和SDRAM系统之间的性能差别,却很难分辨DDR系统之间的性能差距。
5、 3D综合性能测试一:3DMark 2000
这个测试是KT266最优秀的测试成绩了,它超越了AMD760成为了性能最高的测试数据,但其意义并不大,因为3DMark 2000已经是一个比较老的测试软件了,很快将被3DMark 2001完全替代。
6、 3D综合性能测试二:3DMark 2001
在3DMark 2001中又再次分出了高下,显然Geforce 3的性能确实非常强大,系统仍然处于CPU和内存带宽瓶颈状态,所以得分有如此大的差异。
最终结论
测试的最终结果显示,AMD760性能最为强大,而KT266居中,KT133A虽然也很优秀,但由于内存带宽的限制,使它在绝大多数测试中都无法超越两宽DDR主板。看来DDR系统确实非常强大,而目前的系统受制于内存带宽也非常严重。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两款DDR主板中,KT266对AMD760来说没有任何性能上的优势,如果你是一个性能发烧友的话,奉劝你还是放弃KT266吧,虽然AMD760价格贵了一些,但其性能却是非常强大,这也是为什么人们都只采用AMD760芯片组主板配合1.33GHz Athlon来"单挑"Pentium 4的原因了。
当然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基于KT266的主板价格相当便宜,比AMD760主板要低约400元左右,要知道多400元就能多购买128MB的DDR SDRAM,对性能的影响还是非常巨大的。其实性能并非是唯一的选择因素,如果想购买一套价廉物美的DDR系统,那么选择KT266和Athlon将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