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单向收费弃直线思路曲线实施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7-01-10 09:16: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网间结算“博弈”解决?

网间结算“博弈”解决?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单向收费会使各大运营商面对成本、运营以及网间结算三方面的压力,单向收费的网间结算是一个绕不开的难题。

对我国来说,实行单向收费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首先,移动运营商和固网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平衡。我国现有资费标准是照顾了固网运营商的利益的,这从固话和移动电话通话时的不同资费标准可以看出。如果实现单向收费,会大大削弱固网运营商的竞争力。其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之间的利益平衡。一旦实施单向收费后,虽然中国移动受到的营收影响较大,但许多人担心,联通受到的影响将更大,整个竞争格局将受到较大的影响。第三,网间结算的计费方式若全面实行手机单向收费,固网用户肯定要支付额外的话费。

按照目前的资费标准,固网电话采用单向收费,移动电话却双向收费;而固网打移动不必付费,移动打固网则须支付每分钟 0.06元人民币。

从国外的情况看,互联互通业务收入在运营商总收入中通常占有较大比重。如英国电信的该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17%,韩国电信则达到了 24%,法国电信也超过了 9%;但中国两大固网运营商互联互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却大大偏低。而且,问题是,移动运营商成本的增加也并不意味着这部分利润会转移给固网运营商。有专家曾经测算过,如果目前手机拨打固话付费每分钟 0.06元的基础上提高 1%,固网运营商可获得的收入仅增加 0.01%。

对此,电信咨询公司  Frost &   Sulliv an 中国区总经理王煜全认为,专家们现在忙着为运营商设计网间结算的方法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目前国外在解决互联互通涉及的经济利益问题上,一般采用的是“博弈”的方法,亦即运营商之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互联互通结算费率上互相出价,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讨价还价,最后得出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价格。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失为一种简易可行的办法,它至少能使运营商各方都把网间互联作为一项可为企业带来效益的业务新增点来抓。

中国移动计费中心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移动目前的网间结算也都是各省分公司做的。今后也完全可以交给市场来决定。”

监管:把市场交给市场

同样的思路也可以应用在监管方面。在2007年信息产业部工作会议上,王旭东部长指出,要“深化电信资费管理方式改革,逐步完善在政府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对于单向收费这一问题也应如此对待,把市场能够调节的问题交给市场调节。

众所周知,双向收费是基于成本原则,单向收费则是基于合理原则。

事实上这两种收费方式在国际上也的确并行不悖,并没有哪一种收费方式占有明显的优势。美国曾经在单向和双向中走了段弯路。此前,美国一直采用双向收费,2000年迫于各方面的压力和通信改革的需要,曾一度改为单向收费,然而,原本以为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东西,事实上并未如想象的那样,改革并不成功,后来又重新回归双向收费。由此可见,“双改单”在监管上并不一定能促进通信业发展。

有专家认为,在单向收费的监管方面,政府应调查运营商之间电话往来数据,作出正确判断,必要时可采取措施,比如调节税或补贴等等形式进行调控。而且,这种让企业自主定价、价格体系走向市场化的措施也不能局限在手机的“双改单”,其他电信产品,包括增值业务、宽带等也应照此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监管部门所起的作用,则是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竞争秩序,对于电信企业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的各种不正当价格竞争行为,予以坚决制止;对于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各类资费违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这样才能实现单向收费的本意。
记者 张九陆 郎晓黎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 上一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