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单向收费弃直线思路曲线实施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7-01-10 09:16: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二次批价”与计费难题

市场上对于移动通信单向收费的议论甚多,但实际上单向收费并非一个简单的行政决策,还有许多“技术”实施上的难题需要解决。事实上,如果放弃“非此即彼”的直线思路,我们就可以对现状有一个全新认识。

移动通信的单向收费正在离人们越来越近,但最终的实现形式却绝不能“一声令下”后全部“双改单”,因为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管理角度来说,这样做的后果都是灾难性的。

在计费系统设计、网间结算和监管体制等方面要想实现单向收费,都有许多技术难题要解决,其中相当多问题也许永远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是如果放弃“非此即彼”的直线性思路,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较清晰地审视“单向收费”。

“二次批价”与计费难题

赛迪顾问分析师绎明宇认为,就运营商而言,实现单向收费在网络上不存在很大困难,但运营商的计费系统需要很大调整才能满足双向改单向的要求。

中国移动计费中心一位人士告诉记者,实际上“双向改单向”的计费原则改变对于已经建成的BOSS系统来说,影响是“伤筋动骨”的,因为那样意味着要对整个系统的话单采集、批价策略、统计方式等等做出全面的更换,非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绎明宇认为:“无论任何信息系统的调整都存在过渡期,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支撑系统本质上的调整是相当复杂的,因此,如果‘双改单’,需要相当长时间的过渡期,肯定将影响运营业的发展。”

但是,事实上的单向或者“准单向”早已在各地上演。比如一些地方联通大规模地抛出的“如意听”,再比如各地移动公司推出的“来电畅听”套餐等等,这意味着什么呢?是否单向收费的计费难题有另一种折衷的解决方案?

移动计费中心人士告诉记者,各种资费套餐采用的是一种“二次批价”的策略,在一次批价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结算,重新加入一个资费代码,从而带来更灵活的资费调整。

实际上,变革一直在悄悄地发生,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2006年电信资费整体水平下降了11.47%,其主要原因就是资费套餐形式的大量采用。

由此可见,资费套餐是实现单向收费的重要中间环节,中国式的单向收费模式正在逐步成形,只是这种变革是以“增量”的,而不是“重建的”形式出现。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