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玩家而生 HD7850Xstorm上市
沉寂了许久的A卡终于被镭风给唤醒,为玩家量身定做的甜蜜点HD7850XT(XT即Xstrom缩写)诞生了,这是一款让A粉重新振奋和让对手刮目的作品,它更是一款非高富帅也可以享受的逆天艺术品,于是镭风信心满满的将他们的力作寄达了PChome评测室。
Radeon HD7850是一款基于1200~1500元的甜蜜级游戏显卡,拥有着游戏级显卡所必备的256Bit位宽和巨大的超频潜质,基于28nm工艺所带来的高集成和低功耗,其实用价值远高于旗舰级HD7970,加以镭风赋予了它特殊的玩法,For Gamer绝非ROG的独唱。
现在的DIY愈发变的纯粹,可以说无外乎追求性价比和发烧。曾经给80甚至90后带来无限快乐的“玩”已经被千篇一律的产品给淹没了。因此这版镭风HD7850XT的到来让濒临绝望的玩家看到了希望。
选择HD7850这款芯片恰到好处,它是一款千元出头的产品,秉承了AMD一贯的优良传统——保留有大部分的高端规格,同时它的单元配比和频率设定方面也是精雕细琢,能够充分的将GCN架构精髓展现出来。
相邻定位参数汇总表
在参数汇总表中我们可以看到,HD7850是由HD7870关闭20%的工作组衍生而来,并且在频率上也稍作修改,达成了一款芯片可以坐镇两条战线的目的,相比较上代的HD6850,在纹理单元,架构构成包括运行频率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加,最重要的是保留了256Bit的显存位宽和32个光栅化操作单元,这对于显卡的抗压性能起到关键性的支撑。
对位对手的产品上来说,因为渲染架构不同(AMD称新4DSIMD为GCN,而NVIDIA一直沿用MIMD)因此无法直接对位比较,但从其他主要参数和定价上面来看,HD7850的定位在于GeForce GTX 650Ti和GeForce GTX 660之间。
根据市场商家和厂商出货反映,2000元以上的显卡销量很少,这证明多数消费者不会选择HD7870以上的产品,选择HD7850作为“精包装”的对象恰到好处。这是针对大众的玩家诉求。
从大尺寸类似涡轮的风扇和高密度多热管散热系统上来看,它的静音或者散热效果和镇压超频发热方面表现不会俗套,况且HD7800系列的功耗没有想象中那么高。通俗点讲超频即超值,一键超频可以立即提升性能,省去繁琐的调试和加载的流程,用最少的钱来获取最多的价值,这是多数较为资深的玩家所喜欢的。
可扩展供电和电压测量模块包括PCB上提供的温度/电压测量点和兼容的扣具孔位等等。这些对于上升到自己动手改造,以超越自我为乐趣的高度的骨灰级玩家来说,HD7850XT就是他们所需要的舞台。
这就是为什么说镭风送测该卡的自信是满满的。
和高端旗舰比肩的供电系统
对于它的优点可以概括为几大类:供电系统非常豪华,传承加强了画质的输出,散热系统也可以说是极具特点,另外就是刚才提到的可玩性。
芯片的工作机制就意味着它极大的依赖供电系统,不稳定的供电系统可以导致关键性的计算错误使超频失败,系统死机,因此可以说为芯片提供稳定而纯净的电能供应是一个显卡厂商的基本功。
豪华的供电系统
这款显卡所使用的是真四相等效八回路核心数字供电和两相显存数字供电,在核心供电方面选择的是整合型Mosfet,即Driver与Mosfet整合在一起,这种料件的好处在于一体散热,一体通信,尽可能杜绝信号衰减和精度偏差。
核心供电系统 仿佛汽车的直列8缸
供电IC可以实现6相脉宽调制信号,因此针对极限超频的需求,在PCB的背部扩展了一个插槽,用于安装X Speed扩展供电模块,该模块本身为两相等效四回路,与板载供电一起,为GPU提供六相十二回路的强劲电力。
可扩展X Speed供电模块
为什么不直接做成真六相供电的原因是:高精度的供电对于元件在PCB上的排布需求非常高,另外模块化扩展能给我们带来更多快感。
从外接辅助供电进来便开始接受扼流线圈,高压滤波电容和电感的多重过滤,整合型Mos高效转化,再到损耗补偿,修正,总体来说供电系统的设计上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
在修正补偿阶段,有这样一种元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钽聚合物电容
这种长方形的黑色颗粒就是钽聚合物电容(标注470的这些),它的电气性质已经达到了军工的标准,因此修正补偿阶段的电路部分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
吃饱了饭才能干活,有了足够强大和纯净的电力供应才能够让GPU有力气释放蕴含的潜能,同时高档的料件才能保证效率和寿命。
天生丽质 极致还原真色彩
随着液晶显示器性能的发展和显卡推广策略的改变,很多人已经忘了AMD的画质还是一个可圈可点的东西了。
早些年NVIDIA显卡生成的图片中,用工具取色分析,RGB并非255(大约是245~248),在颜色表现上比起ATI要显得灰一些。当然这并非芯片缺陷,而是驱动预设所致。
AMD显卡天生丽“质”
即便现在的NVIDIA显卡在驱动预设方面有所改进,但仍然改变不了AMD显卡画质领先的事实,况且在多联屏超高分辨率的情况下,对于抗干扰和尽可能保证画质还原的措施仍然必不可少。
AMD一直守护着自己的领先优势 几乎所有的A卡磁屏蔽都非常优秀
Radeon HD7850的HDMI和DP甚至DVI每个视讯输出接口都能输出高达10GB/S以上的视讯信号,在相隔这么近的高强度信号端口上,做好屏蔽和抗干扰是必须的,也是AMD显卡一贯的优点。
再看PCB上这条金属线,与背部一道构成了一个金属环,这种设计并不多见,对于它的用途笔者认为是对PCB杂讯干扰屏蔽的可能更多一些,原理等同静电屏蔽。
我们曾经在揭真相栏目中就画质的问题做过客观的辩论和测试:
Monitor Reference Test
将测试显示器校正为6500K、2.2Gamma的基准状态。然后分别使用ATI、NVIDIA显卡装入机器,使用PM5的MeasureTool工具生成42个色块。
比较的基准为PM5自带的CRT Monitor Reference,通过Delta E2000公式来量化色彩的差异。
NVIDIA显卡成像色彩分析
AMD显卡的成像色彩分析
这里用户需要注意的是Average栏目中的数值,数值越小越好。在相同的显示器下,AMD公版显卡的色彩纯度距离PM5标准参考值偏差更小一点,尽管总偏差系数只有0.03的差异,但至少证明了肉眼观察的差异还是有一定理论依据的。
偏差越小越好
用与纯色的偏差系数对比方式可以更直接观察双方成像色彩的差异,上方数值是偏差系数,颜色代表视觉偏差参考,最左方色块是标准色偏差为0。由于显示器本身也存在色差,这并不代表A卡和N卡偏差系数的绝对值,但可以体现它们相对偏差幅度。
当然,这种画质的差异肉眼几乎是分辨不出来的,但是对于画质追求极其苛刻以及在乎信号干扰的屏蔽措施的玩家来说,镭风HD7850XT做的不错。
绝佳散热 无惧Furmark高温检验
从原理上说,高强度的电流闭合实现了芯片内的二进制计算,那么想要GPU持续或者更高强度的稳定工作就必须解决散热的问题。因此显卡最基本的评判标准除了供电就是散热。
镭风HD7850XT采用的是单风扇,但是这只风扇的尺寸可以和12CM的机箱散热风扇相媲美,另外从扇叶上也能找到猫头鹰Noctua风扇的身影。
绝佳的散热设计
类似猫头鹰的NFS12
这个酷似NFS12的风扇安排在中间,双向侧吹排风,类似于双核卡皇的设计。我们不确定镭风和猫头鹰是否有合作,但至少可以肯定这种设计和猫头鹰NFS12有着相似的效果,锯齿样的扇叶对于噪音的抑制有一定的作用,另外这种设计可以提供足够大的风压和风量。
高密度的热管排布
镭风HD7850XT的热管排布是目前市售HD7850中排布最密集的了,热管包括均热真空腔都是利用在真空的铜管中,利用毛细现象使极易挥发的导热液形成一个良性的散热循环,解决了纯金属导热效率和热淤积的问题。简单来讲热管越多越密集,导热效果就越好。
上图用红色标识出导热区域和辐射范围,六根热管包含了根部均匀的插在鳍片中,形成了高密度的热管排布,这样可以均匀,及时的将热量传递至散热片的每一处,利用高风压和大风量的侧吹气流将热量吹出。
超频模式下Furmark 1.9.2温度测试(点击放大)
上图就是对其散热效能的实测:从默认的860MHz/5000MHz飙到了1050MHz/5800MHz之后,用Furmark 1.9.2开启极端模式进行功耗压榨,通过近半个小时的考验后最终定格在67℃(室温25℃),完全处于安全温度以下,而且这个1800转也没有让人产生反感。
回流焊接连接工艺
有这样的散热效果,连接工艺也是很关键,在重要的连接部位必须使用回流焊接。
叫板ROG 功能性能不输半步
如果说那散热,供电是显卡最基本的东西,那么可玩性就可以算是镭风HD7850XT叫板华硕ROG的资本。
面向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玩法
从HD7000开始很多公版A卡的PCB上都保留有这样的监测点:
可提供电压甚至温度传感监控
也许镭风在这片卡上也采用了AMD公版的方法,保留了这些监测点,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每个点都是来自GPU引脚扩展出来的,这些引脚有的负责通信,有的负责供电,还有些负责传递一些例如温度信息等等。如果AMD允许泄露这些信息了,我相信肯定会有许多“骨灰”来“挖坟”的。
电压测量点
当然如果觉得刚才比较难“玩”,这组电压测量点就显得容易上手了。从左到右分别是显存电压测量点,地线(回路),GPU电压测量点,这种接口可以插上扩展线,这样就方便万用表的夹子夹上进行即时的测量。
图片说明
附带的驱动光盘中含有专用的控制软件
ColorFire视觉控制中心
在显卡附带的驱动光盘中包含着专用的控制软件,它可以实现逐兆的线性调节,还能设置对于画质调整的快捷键并予以加载,另外还有一目了然的信息检测和驱动升级等等,可以说是高端显卡该有的它也一应俱全。
一键超频按钮
一键超频应该说是镭风一贯的亮点,相比较后期软件/驱动的超频,它更安全,方便,因为预设频率都是经过多次检测的。算是帮助新手玩家实现价值最大化吧。当按钮按下时,它执行的核心频率是AMD公版规定的860MHz,而按起后则是Turbo模式,核心频率便从860MHz提至950MHz。当然这并非它的极限体质,根据实测它完全可以让核心和显存频率都可以拉到AMD驱动规定的最大值——1050MHz/5800MHz。
定位精确 全面解读镭风HD7850XT
我们回过头来综合的了解一下这块显卡,它的外包装设计主题是一台飞机的涡轮机,红色是Radeon标志性的配色,镭风以及Radeon HD7000和亮点信息一目了然。
火红色的包装
随和的附件
在随盒的附件中包含了类似刀片服务器一样的握柄,X Speed供电模块,产品说明书,驱动光盘,DVI转VGA接头和两根D口4PIN转8PIN的电源线。
设计了夸张的双8PIN供电接口
为了让单个6PIN即可满足的HD7850彻底的释放以及应对有可能上铜炮液氮散热的情况,辅助供电竟然安排了两个8PIN,是否有点过了?百科一下:6PIN的理论供应能力为75W~150W,8PIN为150W~300W。
DP+HDMI+DVI*2支持Eyefinity
猛的一看输出接口还真跟N卡有点像——DP+HDMI+DVI*2。这种组合方式涵盖了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显示器,即便你还在使用老旧的VGA接口,那么附带的DVI转VGA也满足了你。
注意看这两个DVI均为29针全数据双通道接口,也就是说它们都可以独立输出2560*1600@120Hz的画面,如果其中一只DVI是由DP转接而来,那么它是支持AMD Eyefinity 4联屏的。
Crossfire X交火金手指
非旗舰级芯片交火被限制在了双路,而对于这种甜蜜点的芯片定位最划算效率最高的也恰恰就是双路。CrossfireX交火金手指和视讯接口,PCI-E接口一样都有塑胶保护套覆盖着,防止氧化。
现代4ns显存颗粒
在极端画质的情况下,192Bit和128Bit的产品性能会急剧下降。AMD总会在游戏级的显卡上面保留绝大多数的高端规格,例如32个光栅化操作单元和256Bit显存位宽,以保证足够的抗压能力。另外2GB的显存也是未来的趋势了,因为游戏的画质需求和显示器的分辨率实在是发展的太快了。
显存配备方面,使用了八颗来自海力士(现代)的颗粒,规格为0.4ns,256MB/32Bit,共2GB/256Bit,预设频率在5000MHz。
解剖构成(点击放大)
将它解剖并制作成合成图,这样显得更加直观,它的构成比较简单:白色导流罩,双侧吹开孔,6热管一体式散热,PCB主体和背板护甲,背板护甲的好处除了辅助散热之外还能加固PCB,保护元器件。
经过如此的“包装”,它已经可以在1050MHz/5800MHz的频率下承受住Furmark的煎熬了,相对默认的频率有着平均20%的提升,是否可以逆天呢?
测试平台
测试平台采用Core i7 3960X+79,并且使用三通道1600CL9内存套装(内存控制器已损坏一组),但性能影响几乎为0,操作系统使用Windows 7 旗舰版64位,各软件均使用最新,驱动分别使用Catalyst 12.11Beta4和306.97WHQL版。
注:Catalyst催化剂驱动没有使用微软认证的WHQL版是因为12.11Beta4是AMD精心编译的版本,虽然没有经过认证但它可以让GCN架构的产品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让Pitcaim XT内核真正的实力得以展现,另外用于对比的GeForce GTX 660使用的是某品牌非公版产品。
基于DX11的基准测试:3DMARK 11
● 基于DX11的基准测试:3DMARK 11
2010年的最后一个月,Futuremark的大作3DMark 11终于发布,这也堪称2010年Benchmark方面最重磅的炸弹了。作为业内公认的专业图形性能测试工具,3DMark 11会在最短时间内进入所有硬件网站的测试标准,成为衡量市面上所有显卡和PC平台的标准型测试项目——从3DMark 99到3DMark Vantage十多年的时间里3DMark系列都是如此成为图形测试的标准。
Futuremark总是在版本号的前一年推出新软件,这次也不例外,3DMark 11在09年底就诞生了,不过巧合的是,它的版本号应该还有另一层含义——基于DirectX11接口的基准测试软件。
测试参数设定:
运行Performance和Extreme两项测试,分别检验显卡在高低不同负载下的DX11渲染能力。显卡驱动中将AA和AF设定为应用程序控制,分辨率使用测试项目默认设定。
3DMark 11 Performance
3DMark 11 Extreme
基于DX11的基准测试:Heaven3.0
● 基于DX11的基准测试:Unigine Heaven3.0
俄罗斯Unigine公司开发的新款3D性能测试软件,主要针对DirectX11 API设计,同时还兼带DirectX9、DirectX10以及OpenGL3.2.这款测试软件的引擎,在DirectX11模式下可以选择开启或关闭Tessellator(细分曲面技术),这时DX11的重要标志性技术之一,也是DX11相对于以往API的明显提升部分,可使渲染对象拆分得更精细,模型边缘层次感明显,视觉上更加真实。
测试参数设定:
Unigine Heaven3.0的测试运行DX11和DX10两种模式,因为现在和未来一两年内,大型3D游戏将主要基于这两种API设计。测试使用1920×1080分辨率,开启AA/AF,运行在DX11模式下,Tessellator(曲面细分)级别设定为Extreme。
天堂3.0 DX11模式
DX11游戏测试:《科林麦克雷:尘埃2》
● DX11游戏《科林.麦克雷:尘埃2》测试
《科林.麦克雷:尘埃2》是一款为了纪念去世的英国赛车手科林.麦克雷制作的模拟赛车类游戏,在前作发行了两年之后,这款续作在2009年底正式发布。这款游戏最大的亮点是率先支持DX11引擎,无论是画面质感还是可玩性都大有超过《极品飞车》之势头。
测试参数设定:
所有显卡运行在DX11最高画质设定下,测试使用游戏自带的Benchmark程序,设定1920×1080分辨率,开启AA/AF。
尘埃2
DX11游戏测试:《科林麦克雷:尘埃3》
● DX11游戏《科林.麦克雷:尘埃3》测试
尘埃3》完整版是由Codemasters制作并发行的一款赛车竞速游戏,对此前发布的《尘埃3》进行资料上的填充和优化。 更新内容包括: 2个地点的12个新赛道,新车,和大量其他内容。 游戏采用的是Ego引擎,拥有更加拟真的天气系统及画面效果。 游戏拥有着出色的画面,激情的背景音乐,真实的操空性与音效。 一个赛车游戏其操控性是很重要的,而《尘埃3》操作很简单,给人的那种物理感觉很强。
测试参数设定:
所有显卡运行在DX11最高画质设定下,测试使用游戏自带的Benchmark程序,设定1920×1080分辨率,开启AA/AF。
尘埃3
DX11游戏测试:《失落的星球2》
● DX11游戏 《失落的星球2》测试
《失落的星球 2》承袭前作内容第3人称射击,针对多人连线部分加以强化,并加入4人Co-op连线合作共同对抗巨大异形怪兽“艾克里德(Akrid)”崭新玩法,玩家不只是要正面对抗艾克里德,甚至还要爬上AK小山般的庞大身躯展开攻击。
游戏采用 CAPCOM 独自研发并进一步强化的“MT-Framework 2.0”游戏引擎,呈现比前作更为细致绚丽的画面,使用该引擎的还有《鬼泣4》和《生化危机5》。
测试参数设定:
所有显卡运行在DX11最高画质设定下,测试使用游戏自带的Benchmark程序,分辨率设定为1920×1080,开启AA/AF。
失落的星球2
DX10游戏测试:《使命召唤:黑色行动》
● DX10游戏 《使命召唤:黑色行动》测试
《使命召唤》系列在3D游戏爱好者中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即便你不是一个FPS游戏玩家,你也至少听说过这个名字,它从第一代开始铸就的经典实在令人难以忘怀。从那以后,《使命召唤》系列一直保持着将近一年一部新作的发布频率,如今大家翘首企盼的系列第七部《使命召唤:黑色行动》终于面世,无论各游戏机构的评价如何,它都将是炙手可热的作品。
测试参数设定:
游戏没有自带Benchmark程序,选择第五关“S.O.G.”刚开始时长达两分钟的自动过场剧情,使用Fraps软件记录游戏帧率。所有参测显卡运行在DX10最高画质设定下,开启AA/AF。
使命召唤7:黑色行动
看来显存频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工作单元少于HD7870达20%之多的情况下,经过超频后性能表现反而超过后者,证明Pitcaim的架构配比是正确的,性能仍然能够随着频率的提升而线性增长,总体性能仅次于GeForce GTX 660。
AMD打算让HD7850搭配1GB的显存来对抗GeForce GTX 650Ti,在超频之后与GeForce GTX 660和650Ti之间的性能对比结果上看,GeForce GTX 650Ti的性价比远不如HD7850,并且HD7850相比GeForce GTX 650Ti的优势在超大分辨率下更为突出。
敢于和台系厂商叫板分一杯羹的品牌已经不多了,镭风能够抓住关键性产品的做了一次突破,如果将价格能和GeForce GTX 660保持数百元的差距的话,这款产品将可以称为神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