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而易见的生存挑战
虽然一切看着都很美好,优雅的用户界面、先进的操作理念、广泛的应用支持(没有人开发应用也可以轻松移植)以及开源所隐喻的低成本,但这是不是就说明Ubutnu发布这款移动操作系统之后就能一帆风顺甚至高枕无忧了?绝对不是!
看似美好的手势操作
首先来看其受到广泛关注的手势操作。不知道诸位还记得webOS是怎么死的吗?当然,Palm财力不足、惠普不懂运营不懂手机都是原因,但是就操作系统本身而言,webOS自身的设计理念直到今天都没有为一款主流设备所完全实现,更别说4年前了。
早期webOS的手势区包含了从左往右短划、从右往左短划、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长划、长按、双击等多个手势,而屏幕区域还支持从下往上划关闭卡片这一操作,这么多手势的加入,对于能够接受新事物的人来说,完全不是问题。但是Palm当初忽视了普通人群难以迅速接受这样的设计理念。短划?多少是短?长划?多少是长?好不容易记住估计又忘了向上划是什么用的了,双击这种手势更是在后来的版本中被彻底取消。
前车之鉴
Ubuntu也一样,从屏幕的不同边缘划入,有多种不同的功能。而且同webOS一样,滑动速度或者长短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这一样会让用户产生疑惑。
此外,考虑到现在越来越多的手机都采用“超窄边框”设计,还有不少人更是喜欢给手机戴上保护套。这样一来,要么Ubuntu for Phone的手机拒绝这种设计并且劝告人们不要使用保护套,要么就只能等着一脸疑惑的人们不停的在屏幕上划来划去却没有任何反应。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只会使用户讨厌这个平台。
说到底,iPhone之所以到现在都保留那个Home按键,而没有采用虚拟按键甚至完全取消,就是因为实体按键能够更加清楚的指引人们如何操作。手势这样的功能,至少在目前阶段,对大多数用户而言,还是只能充当物理按键之外的补充。
应用,应用,还是应用
前面我们说到,Ubuntu for Phone支持web和本地应用,还能移植Android或者共享其他平台的接口,照理说应用这块应该不成问题,果真如此吗?
首先开发Ubuntu for Phone的原生应用需要通过桌面Ubuntu系统增加官方PPA源。而如今Windows系统在桌面领域占据绝对优势;而OS X虽然份额很低,但毕竟iOS+OS X这两个平台的盈利能力可观,平台建设最早也最完善。与之相比,Ubuntu在桌面领域只是Linux阵营诸多发行版中的一个,而在移动领域此前毫无建树。那么有多少开发者会为了在这样一个小众的环境下开发应用平台而去学习熟悉在一个新的开发环境呢?最最关键的是,Ubuntu Software Centre中应用最高不能超过10美元,试问这样的定价策略是在吸引开发者吗?不过Ubuntu在服务器领域倒是份额不小,倒是可以考虑推广一套把手机当服务器使的解决方案。
推出时间过晚
在今年,RIM将会推出自己酝酿多年的BlackBerry 10,Mozilla将会在今年发布采用自己Firefox OS的廉价手机助攻中低端市场,Jolla将会联合中国的迪信通发布采用Sailfish的手机,且Sailfish同样采用了部分手势操作理念,而三星也决定将会在今年发布Tizen手机,那么到了明年,市场二次洗牌完毕,留给Canonical的,恐怕蛋糕屑都不多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