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机而动 节后固态硬盘选购应用指导

PChome | 编辑: 孙伟 2013-01-07 05:30:00原创 返回原文

择机而动 节后固态硬盘选购应用指导

固态硬盘不断增加的曝光率让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关注这一产品,很多人只知道固态硬盘速度更快,但是具体到对产品的了解,如何选择,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产品的使用观念都没有太好的把握。对产品不够熟悉会导致你没有买到最合适的那个,而错误的使用观念和使用习惯则会导致你无法充分享受固态硬盘带来的快感。

正好现在元旦归来,即将迎来春节,很多人兴许也会借着一些促销的机会,为自己的电脑升级一下。对于选购,我们要遵循的是一个原则:静观其变,择机而动。一些新上市的产品经过短暂的价格调整已经具备了出色的购买价值,而一些老产品则可能因为减产或被替代的关系导致价格上扬。

SSD的种类和数量远比机械硬盘乱得多

以前我们更多关注SSD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全面的测试,现在我们也了解到很多用户其实对SSD还是没哟太多的认识,需要看一些普及类的文章。为此,我们准备了这篇文章,希望以尽可能短的篇幅涵盖尽可能多的内容,从选购指导,到选购后的使用和升级建议。希望能够对那些固态硬盘的新手有一定帮助。

购前准备:了解SSD主控和闪存差异

来了解下固态硬盘的最核心的两个元素——主控和闪存。主控可以理解成固态硬盘的大脑,负责数据的输入输出和管理工作,对固态硬盘的性能起决定性的作用。而闪存则可以理解成仓库,你的数据都存放其中,但仓库也有速度和使用年限的差异,对固态硬盘的性能和品质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有四大种主控:LSI SandForce SF-2281、Marvell 88SS9174和88SS9187、三星MCX和MDX,OCZ Indilinx Everest2和Barefoot3。

LSI SandForce SF-2281主控方案

SandForce SF-2281主控

LSI SandForce SF-2281最为人所熟知,它一般标称读写550MB/s和500MB/s的性能,实际上它是采用了一种即时数据压缩机制,将待写入的数据进行压缩,减小实际的写入量,即提高性能又降低了对闪存的损耗,非常先进。目前采用SF-2281主控的固态硬盘数量众多,但值得选购的牌子并没有多少。

也因为压缩的特性,如果是做音视频处理的,或者是专门搞摄影、修图的朋友,笔者不建议购买SandForce的产品,因为这些数据都是无法压缩的,无法发挥出SandForce SSD的特性。

Marvell 88SS9174和88SS9187主控方案

Marvell 88SS9187主控

目前流行于市面上的采用Marvell 88SS9174主控的固态硬盘是Crucial英睿达m4和浦科特M5S,而采用88SS9187主控的则是浦科特M5 Pro。它们没有数据压缩机制,标的多少性能就是多少性能。性能方面m4和M5S居于中流水平,而浦科特M5 Pro则居于高端。

三星MCX和MDX主控方案

三星S4LN021X01-8030(MDX)主控芯片

三星MCX用于很多人熟知的上一代830系列,但830已逐步停产,现在新产品的是采用MDX主控的840 PRO和840,前者定位于高端,拥有目前最出色的综合效能,后者定位主流价位,采用3bit MLC或者说是TLC闪存,性能和830不相上下。

OCZ Indilinx Everest 2和Barefoot 3主控方案

OCZ Indillinx Barefoot 3主控

OCZ最新的Vector采用的是自主研发的Barefoot3主控,会逐步取代采用Everest 2的Vertex4系列。Vector更加强调写入性能,但读取性能也十分出色。

闪存方面,特别是选购LSI SandForce SF-2281主控的固态硬盘,由于对颗粒品质要求不高,市场产品种类混乱,主要分同步和异步两种,但耐久度也并不一致,这里不过多描述大家不用特意去记忆,所以要注意我们后面向大家推荐的产品。

购前准备:清楚大家的一些疑惑

不同接口对性能影响有多大?

升级之前很多人会关心接口问题,因为很多笔记本电脑采用的是SATA3Gbps的接口而现在的SSD都是SATA6Gpbs接口,会不会严重影响SSD性能的发挥?

SATA3.0模式下的启动速度约为25秒

SATA2.0模式下的启动速度约为26秒

笔者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接口的确限制了SSD的最高读写速度,但对低队列深度下的随机读写影响甚微,而这正是我们使用固态硬盘最需要的。我们以前做过测试,使用三星830在两种接口下的性能差异,在一般系统启动或程序加载等环境中几乎没有影响,当然除非你是做数据拷贝。

不同容量对性能影响有多大?

一般同系列大容量的固态硬盘会有更好的性能表现这句话不假,但我们要强调的是,主控和闪存是决定固态硬盘的性能,容量上的差异的确可以鲜明地体现在测试软件上,但是却无法鲜明地体现在实际应用上。对此,我们之前也做过类似的测试

64GB的成绩-25秒

256GB的成绩-25秒

为何?因为我们普通家用环境对固态硬盘应用的负载没有那么高,尽管两款固态硬盘之间可能相差30%的性能,但是在最关键的随机读写性能上都远高于机械硬盘数十倍。所以我们选购时还是要看容价比,没必要过于担心小容量SSD的性能不能满足你的问题。

不要使用老旧的XP系统

一些用户还在守旧使用Windows XP系统,但是如果使用固态硬盘,我们不建议在XP下使用,第一,很多人并没有解决在XP下安装AHCI驱动的问题,这会严重影响SSD的随机读写性能;第二,XP系统下的4K对齐很是麻烦,这也会严重影响性能特别是随机写入性能;第三,XP系统下不支持TRIM,会导致长期使用变慢而且会对SSD造成额外的损耗。

在XP下没有开AHCI也没有4K对其的SSD性能悲剧了

而在Windows 7下性能得到完全释放

相比之下,Windows7或者最新的Windows8都对固态硬盘有着良好的支持,首先他自带AHCI驱动,其次在这些系统下进行分区会自动进行4K对其,而且还原生支持TRIM。

新用户暂时只要记住XP不适合SSD即可,如果有兴趣自然可以对AHCI、NCQ、4K对其、高级格式化、TRIM等进行深入研究。

择机而动:5年质保高端产品推荐

不必盲目追求高端产品

了解了一些最基本的东西之后笔者这里分高端和主流两个部分为大家推荐一些固态硬盘。笔者认为,如果不是DIY玩家或者是专业用户,不必特意选择高端产品。毕竟,从机械硬盘升级到固态硬盘已经是质的提升,采用前面所讲的四大类主控的SSD都已经有了出色的表现,应对家用环境完全不成问题。当然如果需要高负载工作环境,比如音视频处理,数据库甚至服务器等,那就另当别论了。

高端产品——三星840 PRO系列

经笔者测试,三星840PRO几乎是目前综合性能最高的产品,无论是持续读写还是随机读写都有相当出色的表现。虽然此前国外媒体Anandtech表示连续挂掉两块840PRO,但随后三星方面反映迅速,在840PRO和840分别更新到3B0Q和6B0Q固件后,此问题已经得到彻底修复。

三星840 PRO固态硬盘

目前840 PRO在京东上还未开卖,但淘宝已经有大量现货,128GB的版本接近900元,而256GB版本则达到1600元左右。显然是针对高端市场。840PRO体现了三星在软硬件一体化垂直整合的优势,同时还拥有易用的数据迁移软件和管理软件,提供五年质保,高端用户和发烧玩家可以关注一下。

高端产品——浦科特M5 Pro系列

浦科特M5 Pro其实就是M5P的升级版,改用更为成熟的东芝19纳米Toggle 2.0 Type-C型闪存,同时固件升级到1.02版,IOPS进一步增强。结合Marvell 88SS9187主控,持续读写和随机读写也都非常强悍。当然,之前购买的M5P也能顺利升级到1.02版固件。

全系列浦科特M5Pro固态硬盘

虽然性能可能要比840PRO稍稍差一点点,但是浦科特SSD却拥有业界几乎最低的返修率,稳定性和可靠性都堪称出色。128GB和256GB的浦科特M5 Pro已经来到不到900元和1600元价位,并提供五年质保,笔者认为M5Pro是一个绝对正确的选择。

高端产品——OCZ Vector系列

作为OCZ最新款的旗舰产品,其性能比Vertex 4略有提升,但却是OCZ完全自主的主控方案Indilinx Barefoot 3。不过Vector依然只采用IMFT 25纳米ONFI2闪存,所以在综合性能上还无法完全超过840PRO。目前还不清楚OCZ何时会过渡到20纳米。

OCZ Vector系列固态硬盘

在产品特点上OCZ Vector和Vertex 4系列相当,都会在用超过一定容量后限制写入速度。但在使用量不大的情况下,Vector拥有目前几乎最高的写入性能。此外,OCZ表示,在每天用4KB随机数据写20GB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五年,同时还表示,OCZ在这一代产品上花了更多的时间用于测试和验证。同样提供五年质保,不过Vector现在国内还未完全开卖,笔者认为OCZ Vector是最值得期待的选择。

高端产品——威刚XPG SX910系列

和其他SandForce产品不同,威刚SX910释放了7%二级OP(预留空间)的产品,拥有了同类产品中的更大容量,在固件层面对映射表做了改进,经过测试它也拥有比其他SandForce产品更高的性能。目前的SX910多采用P/E为3000次的同步闪存,也有一些批次为P/E为5000次的版本。

威刚XPG SX910固态硬盘

不过笔者建议使用SX910时尽量还是自行预留一定的空间,比如分区的时候不划分所有的容量,这有助于提高长时间使用下的效能,尽管家用环境下不足以体现出来。目前SX910 128GB和256GB版本分别售价在800元和1600元左右,而且是五年质保。

择机而动:3年质保主流产品推荐

主流产品部分,笔者推荐台式机用户或者能够安装两个硬盘的笔记本用户可以考虑120或128GB的版本,否则尽量选择一些物美价廉的240/250/256GB的产品,后者的价格可以在1200元左右,估计今年下半年会全面跌倒千元之内。关于SSD价格的争论这是观念问题,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主流产品——三星840系列

作为首款采用TLC闪存的产品,三星840一经登场便受到热烈的讨论。此前AnandTech的测试推测840的耐久度大概是1000P/E,而一家韩国媒体的测试,实际写入了超过2000 P/E还没有挂掉。所以笔者认为,大家对840的耐久度并不需要担心,本身840就是定位家用环境的产品,而且默认还有一定的预留空间,应付轻负载工作环境没有问题。

三星840和840 PRO外观是一样的

可能大家最关心的还是840的售价,从京东来看,120GB的840售价579元,250GB的价格为1099元。这个价格已经比较合适,并且笔者强烈推荐250GB型号,容量更大,综合效能超于830。

主流产品——浦科特M5S系列

和M5P不同,M5S是采用Marvell 88SS9174+美光25纳米ONFI2闪存的产品,128GB版本性能和Crucial m4几乎一致,而256GB版本则要更高。同时浦科特为这款产品提供三年质保。

浦科特M5S固态硬盘

256GB的浦科特M5S价位在1200元左右,比较适中,而128GB则在700元左右。不管怎么说,M5S可能没有太多的亮点和令人深刻的地方,但它确确实实就是一款中规中矩、稳定好用的产品!

主流产品——Crucial m4系列

作为2011~2012最经典的产品,Crucial m4在目前来看销量也不错。不过毕竟m4已经有将近两年的时间了,据了解美光方面已经开始将重点放在后面的产品中,而有消息透露新品将转用SandForce主控。也许届时会用上IMFT的20纳米闪存吧。

Crucial英睿达m4固态硬盘

从性能来看,0009固件之后的128GB的m4依然出众,而256GB和512GB在IOPS上比前者还要慢一点,其实从使用来看,这点差异不会太显著。不过笔者还是更推荐大家选购128GB的版本。如果大家要使用Windows 8系统,最好将固件升级至040H。

主流产品——金士顿V300系列

这里笔者在推荐两款采用LSI SandForce主控的SSD,不过笔者省去了那些采用异步ONFI的产品,毕竟从效能上来说,与同步颗粒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这里介绍的是金士顿新上市的V300系列SSD,采用19纳米东芝Toggle的颗粒,性能比采用异步颗粒的V+200更高。

金士顿SSDNow V300固态硬盘

这款SSD目前还没有在国内全面铺货,笔者估计本月底就差不多了。价格估计简装版会在599左右,而升级套装版本则可能达到650元上下,而且V300全部是7mm的厚度设计。

主流产品——闪迪至尊极速SSD系列

闪迪至尊极速SSD也是笔者认为品质比较出色的主流SandForce产品,它采用的是闪迪24纳米Toggle颗粒,在性能上和同步ONFI颗粒的产品相差不大。

闪迪至尊极速SSD

目前京东这款产品销售得比较火,120GB的版本为699元,240GB则达到1499元,不算太便宜,但一分钱一分货。不过这款产品是9.5mm的厚度设计,大部分环境也没问题,如果是特殊的超极本则要看看了。

使用之前:数据备份和系统迁移

很多老用户升级固态硬盘都会遇到十分苦恼的问题就是需要重新安装系统。事实上,现在很多固态硬盘都内置像Norton Ghost或者Acronis True Image等这样的数据备份和迁移工具,就像平常做Ghost那样可以通过简单几个步骤轻易将你现有系统迁移至SSD中,省去重新安装系统的烦恼。

当然,有条件的话,笔者还是推荐在SSD中安装全新系统。

像这种完整升级升级套装的SSD能为新用户带来不少便利

另外,有些SSD默认是不配备这些软件的,或者是分为简装版和升级套装版,或者是赠送序列号自行下载。如果没有这些软件,只能自行进行数据的迁移。笔者刚刚推荐的主流级SSD中,只有Crucial m4和闪迪至尊极速SSD是完全没有这些软件的。如果特别需要只能请比较懂的用户帮助升级了。

以前三星830时代附带的Norton Ghost软件

浦科特的SSD一般会附带Acronis True Image镜像制作软件

三星自家的Data Migration迁移工具使用起来非常简单

使用建议:注意要点和使用观念要转变

开启AHCI、安装AHCI驱动

我们强烈建议在安装系统之前在BIOS中开启AHCI(一般在BIOS的硬盘模式部分),这可以启用NCQ(原生命令队列),简单来说它可以充分发挥出SSD的随机读写、特别是高队列深度下的随机读写性能,显著提升使用感受。

开启AHCI

安装Windows7或者Windows8系统会自动加载AHCI驱动,但笔者建议在这基础上再安装英特尔或AMD自己的驱动,如英特尔的Rapid Storage Technology,这可以保证进一步的性能和兼容性能。

关闭一些不必要的系统服务

SSD的特性决定了它不需要开启诸如磁盘索引、预读Prefetch、快速预读Superfetch等服务,大家更不要使用额外的磁盘碎片整理工具,这几项服务都会不间断地进行一些大量的小文件的写入操作。造成额外的损耗。不过在SSD上安装Windows 7时它默认便会关闭这些服务,当然大家还可以手动检查一下。

关闭Prefetch和Superfetch

最好不要满载使用SSD

为了保证固态硬盘的性能和耐久性,它自身的平衡磨损和垃圾回收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保证这两个机制能够得到较为高效的运作,确保我们的使用感受,以及更好的保养SSD,笔者建议不要满载使用SSD。比如Windows7系统尽量不要用到盘符显示为红色的状态。

没必要迁移Windows临时文件

把临时文件都请出去?那你买SSD是做啥的?

有些非常敏感的用户为了保护固态硬盘将Windows系统的临时文件夹全部迁移到机械硬盘中,以减少对SSD的损耗,笔者对此的观点是——完全没有必要。首先这会大大降低我们的应用体验,其次虽然说是保护寿命,但是在家用环境下,负载和写入量并不高,一款1000次的128GB的SSD,每天写入50GB也可以使用7年,更不用说这种1000次的指标是最低预估值,而增强的ECC等机制还可以进一步延长实际使用寿命。

我们的横评证明,设置预留空间对保证高负载长时间下使用SSD的性能很有效

笔者建议,确实有这种强迫症的朋友,可以划分更多的预留空间,比如将256GB的SSD当做240GB的用,这可以大大增强SSD内部的管理效率。


总结:笔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让更多固态硬盘的新用户或者打算购买固态硬盘的朋友能够对它有进一步的了解,起到一定的参考和辅助作用。毕竟购买台式机的人一般还是会选择DIY攒机,而很多老一点的笔记本电脑也没有SSD急需升级,所以有很多东西是需要我们自行动手和学习的。固态硬盘的使用也没有那么麻烦,最关键的还是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的搭配。我们后面还会有更多基础类的文章会与大家分享。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