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红人背后:数万策划人频频推手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7-02-14 09:32:00转载 返回原文
第一页

若成功可与红人同获丰厚名利,因经验资源等原因“有成功作品者寥寥无几”

 

■关注焦点

网络时代,红人频出。红人背后,实有推手。网络策划人包装明星,从中获利。虽成功者少,但机会多多。

■链接

“别针换别墅”事件

2006年10月15日,落选超女王晓光以“艾晴晴”的名字在天涯社区发帖,称要用100天时间复制加拿大小伙子麦克唐纳用红色曲别针换到别墅的神话。帖子发出立刻引起了网民关注,在力挺和质疑两种声音下,通过街头沟通与网络联系,艾从一个曲别针开始,先后交换到照片、玉佛、手机、项链、数码相机、五粮液陈酒等。2007年1月24日,经过15次的实物交换,最终艾晴晴得到了一张唱片公司的合约。

就在事情将以此结尾时,网络策划人立二走到台前,向公众揭露事件从头到尾都是自己一手策划,所谓的“别针换别墅”只是一场精心准备的网络真人秀。消息发布后,“曝光事件”再次成为媒体的焦点,一时间互联网上也展开了一场关于“别针换别墅”事件真相的讨论。

 

第二页

尽管艾晴晴一直否认,但立二始终坚持表示,自己就是“别针换别墅事件”的幕后导演,艾晴晴是自己找的演员,整个经过都是自己代替发帖并与网友交流,“她还是落选超女王晓光,我才是真正的‘艾晴晴’。”在这场难以分清谁是谁非的糊涂账中,立二的身份———网络策划人,首次高调曝光为大众所知。而事实上,在网络世界中,被俗称为“网络推手”的网络策划人,早已出现,并为数不少。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在网上被广为关注的流氓燕、二月丫头、非常真人等网络红人,从网络走红再到现实走红,他们的背后,都有网络策划人的身影。据立二估计,至少有数万人从事网络策划,较有规模的策划团队有几百个,但“有成功作品的独立策划人寥寥无几。”

近两年来,通过网络平台包装推广产品的行为逐渐普遍,就在各个网站充斥着“网络红人”的话题时,网络策划人也逐渐成为一股新的力量,在网络另一端努力寻找机会。

何为网络策划人?

原本是某国企白领的立二,成为网络策划人的机缘很偶然。

2005年春天,自己在网上看到了老浪在网上发布的“天仙MM”的照片,为了求证天仙MM的真实性,立二特意去天仙MM的家乡考证,发现主人公真实地生活在那里,没有丝毫的包装痕迹,立即被这个羌族姑娘的“本色”打动了。

随后,他主动联系老浪,2006年春节后,立二到了北京,作为老浪的助手做网络推广,负责天仙MM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筹划。如今,他租住在宣武区一栋3室1厅的民宅里,这里也是他的6人策划团队的办公室。

2月10日下午,在这个由客厅改造的办公室里,老板桌上放着一台电脑,一名员工正在快速回复着网友的信息。立二介绍,这台电脑就是平时用于维护“剧本”的,更新博客、发帖留言、维护“晴丝团”,都通过这台电脑来完成。

立二说,网络策划人的工作不需要复杂的条件,有一台网速快的电脑足够,但是人要具备很突出的网感。“网络策划人不再是单纯的提供文案者,他还要负责网络推广和执行,参与包装的全程。”与立二的经历不同,陈墨在2003年以前还是一个建筑公司的员工,由于喜好摄影,常常将自己拍的照片发到网上,慢慢有了名气,后来便到搜狐社区做了超级版主,于是逐渐开始了自己的网络生涯。陈墨称,流氓燕、二月丫头这些互联网上的红人,走红都与他有关。他因此自称是“中国第一网络营销专家”。

陈墨同时称,自己是中国第一个网络策划人,从2004年便开始有意识从事网络策划推广工作,但真正的作品是在2005年推出的,“流氓燕,中国第一个成功的网络红人”。

何为网络策划人?按照陈墨的说法,网络策划人就是采用互联网技术与创意相结合的办法,实行特定的优化组合,制定方案的思维者和谋略者。

而一些网友的说法则更加直白:网络策划人有点像导演,他们很会把图片、视频和文字组合在一起来吸引眼球,让包装对象迅速蹿红,然后从网络明星的收益里拿自己那部分钱。

缘何网络红人越来越多,网络策划人也得以出现并获得空间,立二认为,网络红人及网络策划人的出现,首先缘自网络BBS的产生。

第三页

“BBS是互联网时代的创举,在这里没有尊卑之分,为普通人提供了展示个性的平台,这更让受众对网络红人产生一种接近性和认同感。”立二说,正是因为论坛的这种元素,填补了原先其他媒介的空白,使一些人能够通过网络真实地表现自己,“当网络世界还没有人勇于表现自己时,他们出现了,所以迅速吸引了受众的注意。

策划拿钱不尽相同

对于网友定义中提及的“从明星收益中拿钱”一说,立二和陈墨的回答不尽相同。

立二承认,如自己“捧人”成功,会从对方身上分得部分利益,但是,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成功推红过一个作品。

立二说,网民对一个话题的关注周期不会超过100天,而在这100天的包装周期里,网络策划人都要自己出钱来支付全部开支,“期间的投入包括道具、交通、人员工资,加起来少则几千元,多则数万元。”而“别针换别墅”整个过程,立二说自己投入了7、8万元,这其中最主要的投入除了时间和精力,要属这场网络剧的道具,“比如为了让交换进行下去,其中一个环节我做了设计,把自己的手机交换给了网友。”

而陈墨则表示,自己并没有从所推红的任何一个网络明星身上直接获得回报。

陈墨透露,自己包装网络明星从不自掏腰包,而是哪个网站需要增加点击量就来找他包装,那个网站就出钱。

“我只出创意,像二月丫头,照片是她自己拍的,文字是她自己写的,她来北京做宣传,飞机票也是网站给买的。

“网络包装他们我没花什么钱。”陈墨说,同样自己也没从网络明星的现实推广上得到一分钱。按照他的说法,他和网站之间是一种互惠的关系,网站需要提高流量,策划人通过包装网络红人可以大大增加网站的点击量。作为回报,网站将策划人的照片放在网站显著位置,提高策划人的知名度,“这样我包装的明星照片就可以更多地发表在杂志上,我就能拿更多的稿费。”

据陈墨回忆,从2005年初包装流氓燕开始,他每月拍照片的收入可达四五千,“比我的正式职业收入还多,第一职业和第二职业颠倒了。”陈墨笑着说。

此外,立二介绍,网络策划人的创收也存在另外一种形式,那就是网络明星在从互联网转向现实后,策划人成为明星的经纪人,从每次的签约合同中抽取包装费用。“抽取的比例大概是在7:3,策划人拿其中的大头,至于包装后产生的收益都归演艺公司,在整个包装过程中,网站和版主分不到一点收成,他们得到的只有点击率。”至于每次的包装费用,立二没有透露,但是一名了解网络策划人行业的人士透露,无论是演艺公司还是企业厂商,与艺人签订包装合同时,包装费通常会达到6位数。

此外,在网络明星接到传统演艺公司的签约邀请时,网络策划人也可以选择将作品整体打包卖掉,从而一次性得到一笔费用,“这样一来,网络明星‘落地’成为签约艺人,她的包装将由公司全部负责,网络策划人将不再参与后面的收益,而这对于传统演艺公司来讲无疑是一次风险投资。”

但即使如此,立二仍认为,如果自己推广成功,成为被包装者的经纪人,但自己获得的收益和所创造出来的商业价值是不成比例的。

陈墨则表示,自己和流氓燕、芙蓉姐姐、二月丫头等被包装出来的网络红人,不是经纪关系,“我以后也不会做她们的经纪人。”

第四页

推人先抓网民兴奋点

网络策划人最主要的办公用品便是网速很快的电脑,因为他们推广、策划的主战场就在网上。

“在网站的前台和后台都有大量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就可以基本分析出网民的兴趣点。”一直担任各大网站版主的陈墨,对于网民的观注点非常了解,“策划首先要抓关注点。”陈墨说。

在“别针换别墅”100天的时间里,立二每天都要保持十五六个小时的工作时间,用来专门维护博客和粉丝群同时更新论坛,“维护的过程也是制造波澜的过程,只有把情节发展设计得曲折了,才能保持热度,引起网民和媒体的持续关注。”而为了保持叙述的连贯、逻辑的顺畅和语言的一致,这项工作必须由同一个人来完成。

立二说,当一套方案做好后,网络策划人通常会考虑把帖子发到哪里,用什么样的语言去发,而这一步对网络包装接下来的工作十分重要。只有帖子的内容具有新闻性,发布的网站能引起传统媒体注意,才有可能将网络红人推向现实,“而这一切都依托于一种网感形成”。立二说,据自己了解很多记者都喜欢逛天涯社区,而自己要让发布的信息能引起这些记者的兴趣。

尽管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立二坦言,目前网络策划行业还存在着很多缺陷,“成功率非常低”。他说,特别是在网络明星“落地”成为现实艺人的过程中,网络策划者的经验还很不足,对艺人进行传统包装的方法上还很不成熟,“我们也缺少很多资源,包括企业、演艺公司和广告公司,这也制约了我们对网络明星的连续推广。”

而陈墨在次前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自己可以将一个人包装成名,但是争取不到演出的机会。

“曝光事件”降低公信力?

“别针换别墅”事件,就在关注者们以为故事将以艾晴晴换到一纸唱片合约而结束时,立二的“自曝内幕”,令这起真假难辨的事件再次扑朔,更令陈墨对网络策划人这一行业产生思考和担忧。

虽然艾晴晴否认立二的“幕后”身份,立二也声称自己走到台前,也是当初策划的步骤。但更多的网民则认为,“交换事件”是一场骗局,除了因感觉受到欺骗外,还表达了对这场网络骗局的愤怒。对于这一事件,陈墨在自己的博客里说,互联网不再是虚拟的世界,因此真正的网络策划也不应该建立在欺骗网民的基础上,在“别针换别墅”事件结束后,立二和艾晴晴的公信力骤降,网友今后可能会把网络策划和网络骗局挂钩,不再对这个行业有好感,“网络策划应该遵循着网民不可欺的原则,而交换事件就商业经验来说,策划人与被包装者没有签订任何协议,也是明显的欠缺。”

昨日,立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依然表示,自己不认为“别针换别墅”是一场骗局,“那只是一场真人秀”。

立二说,“曝光事件”并不会影响网络策划行业,自己只是说出了真相,而这个真相可以让相当一部分网民转向理性,同时也会造成网络策划行业的重新洗牌。“一个话题只能吸引一部分网民,当新的话题被包装,还会有网民参与进来的。”

记者贾鹏 马永春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