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广告新模式渐流行旧模式难获认同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7-02-14 16:02: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第二页

精准营销受厂家青睐

手机已成为媒体,这个说法在2005年开始就已经在业内获得一定认同。与传统媒体相比,手机媒体在承载广告方面也具有自己的一些“个性”。北京大学广告学系陈刚教授认为,手机媒体的优势首先是高普及和高到达性,移动网络的点对点沟通是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其次是高度贴近性,手机至少可以做到一天12个小时的贴身沟通;再次具有定向跟踪分析能力,通过与移动运营商的合作,广告主们可以了解到手机用户每月话费额度,而按照逻辑手机话费额度越高的用户其收入越高,购买力也越强,这样,广告主们便可以轻松地确定谁是自己的潜在消费群体,做到有的放矢地传播。

手机作为“媒体”的这些特性造就了手机广告进行“精准营销”的可能。联通增值业务部总经理童晓渝称,“手机广告的优势在于分众、定向、及时、互动。”分众即按消费者的特性及需求,对消费者群体的划分和归类;定向是按照分众特点进行定向传播。而分众和定向,正是广告能够取得有效传播很重要的方面。广告投放的“精准”和“有效”,也正是人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被动模式遭用户质疑

尽管市场潜力巨大,但现有的商用模式已经受到一些质疑。不仅是具体的商业前景尚难估计,就连手机广告应该采取怎样的商业模式,目前业界似乎也还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显然,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还是在向互联网广告看齐,利用手机门户的免费内容来创造用户流量并提升点击率,追求的依然是“眼球效应”。

蓝澍霖咨询公司增值业务分析师杨帆说,短信这一最简单的移动广告形式已经出现并流行多年,这一形式已经招致手机用户的诸多不满,许多手机用户将其视为“垃圾短信”,在阅读完第一句话后即刻删除,但也有越来越多的广告客户钟情于这一广告发布媒介。

用户愿不愿意接受成为了手机广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从大众媒体的广告发展来看,很少有人会主动地看广告,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是在主动关注媒体的“内容”,在获得自己主动想要获得的“内容”的同时,附带在广告上耗费注意力和时间,从而实现大众媒体的“二次售卖”。因此,如何在移动网络这样的“高成本”网络上使用户愿意付出时间和注意力成为重要问题。(吴辰光)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 上一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