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将不会让甲骨文在数据库市场上的日子好过,它不惜选择在对手最得意的领域予以痛击。
IBM将不会让甲骨文在数据库市场上的日子好过,它不惜选择在对手最得意的领域予以痛击。
2007年2月24日,在保证新开发软件能够在公开源代码操作系统Linux第一销售商红帽的版本上运行同时,IBM宣称无法保证这一情况在甲骨文去年10月推出的新版操作系统——Enterprise Linux上奏效。这也意味着若IBM软件出现与后者不兼容,甲骨文将自行担责。而此前这家数据库老大曾明确表示,Enterprise Linux可以无缝地运行为红帽开发的软件。
甲骨文至今没有透露有多少软件厂商已经保证它们的产品完全与自己的Linux兼容,并对外界关于“当客户在Linux上运行其他软件遇到问题时甲骨文会做出怎样反应”的疑问缄口不谈,但还是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IBM的DB2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管理和Web sphere中间件软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大型计算机网络中,因此,“蓝色巨人”的此番表态将使得那些有意转向甲骨文产品的软件买主不得不重新评估其中的风险,而作为全球第二大数据库产品提供商的IBM,将因此挖走更多对手的客户资源。
著名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的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甲骨文以占全球数据库市场份额48.6%的绝对优势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的IBM,后者的市场份额仅为22%。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虽然IBM极力追赶,但由于Linux数据库翻倍式的增长远超Windows和Unix等其他数据库,这也使得拥有该市场80%以上份额的甲骨文继续稳坐头把龙椅。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IBM的发言人声称并不排除在某一天会支持甲骨文的Linux版本,并将考察它的市场表现和客户的反映来决定是否为甲骨文的产品提供支持。但是,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这看似自留余地的做法其实是IBM为争夺数据库市场份额向“老冤家”挥出的试探性一刀。
Linux成就了甲骨文
今天,不少人羡慕甲骨文在数据库市场的业绩,却鲜有人知晓5年前它忍受的煎熬。
当时,由于一项不恰当的营销计划和陷入一起涉及收入的政治丑闻,甲骨文在数据库市场上的份额持续减少。2002年5月7日,占全球市场32%份额的甲骨文以低于对手2.6个百分点的微小劣势把数据库市场的权杖交给了IBM。这一结果导致了投资者信心丧失、客户倒戈、高层挂印出走等一系列连锁反应,而CEO拉里·艾利森更是被人讽刺为冷酷无情的“吸血鬼”。
“那是一段可怕的日子。”一位甲骨文老员工回忆说,“2月份应用软件收入总体巨滑41%后,丝毫没有要停止的迹象,这让心情降至冰点的艾利森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战略。”
《IT时代周刊》了解到,由于Linux在处理大量数据交换的时候运行速度非常慢,在1999年推出第一个Linux平台的数据库后,甲骨文很快就实施了一项让Linux适用于大型服务器的计划。艾利森认定,虽然与主流商业数据库相比,属于开源数据库的Linux尚存不足,但鉴于超过60%的用户希望靠它节省成本的心理,这个市场前景依然十分广阔,而甲骨文也应该由此入手才可能再次击败IBM。
于是,甲骨文一方面继续加强对Linux性能进行改善,另一方面则把自己更多的技术力量转移到开源领域,加大对运行甲骨文数据库和其他软件用户的技术支持力度。这一做法立竿见影,很快就帮助甲骨文摆脱了困局。
资料表明,2002年时IBM的销售额为6700万美元,远超甲骨文的4500万美元。但仅过了1年,甲骨文的销售额就猛增到2亿美元,同期IBM只有8500万美元的业绩。到了2004年,甲骨文在数据库市场的销售收入实现了15%的增长。其中,Linux的贡献占绝大部分,达到6.548亿美元。它的全球市场份额为41.3%,而仅有30.6%的IBM终于退居第二。此后两年间,坚持做大Linux市场的甲骨文继续拉大与IBM之间的差距,并稳持了数据库市场的半壁江山。
“Linux成就了甲骨文。”Gartner的分析师Colleen Graham这样评价。但他同时认为,甲骨文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虽然拥有强大的数据库、中间件和其他应用产品,它却惟独缺少操作系统,这是最大的美中不足。
甲骨文当然要打破这一局面。
2006年4月,艾利森公开宣布把文件集群技术捐献给Linux开源软件计划,并于当年10月做出“对Linux提供自己企业级支持服务”的决定,而Enterprise Linux的推出,最终实现了对以往缺憾的完全弥补。
Colleen Graham认为,甲骨文在实现对Linux的全面战略布局后至少得到三大好处:一是继续套牢老客户;二是为那些向往开源软件但又正为产品选择伤脑筋的企业投下“诱饵”;尤为重要的是,此举将有助于它进一步遏制对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