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M技术加持 如何才能算“智能汽车”

PChome | 编辑: 李可人 2015-03-26 05:00:00原创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座驾也越来越智能化。借助强大的M2M(机器对机器)技术,许多功能已经在现实世界中实现。那么,未来怎么才能算“智能汽车”呢?

在今年的CES上,奔驰推出了一辆型号为F 015 Luxury in Motion的概念车,该车“预计将于2030年后问世”。不过,就在不久前,这辆“未来之车”却意外在美国旧金山现身!

我们先不管旧金山那辆车的真假,这车本身还是有着颇多亮点的。首先,F 015 Luxury in Motion车内采用了2+2的座椅布局,完全颠覆了传统的驾驶舱设计,其背后的理念核心则是可变座椅系统:前排两把座椅可在进入无人驾驶模式后后转180°,从而使得前后排乘客可以面对面零障碍沟通,随时把汽车变为“车轮上的会客室”。而当车门打开后,这些智能电动座椅会自动向外转动30°,使乘客上下车更为便利。

疑似奔驰无人驾驶汽车亮相

其次,乘客在车内时,可以通过手势、眼神追踪或触控等多种方式同汽车进行互动。驾驶者只需要挥一挥手或者转动一下眼球,便可对汽车进行操控。此外,在仪表板、后排以及车门侧面饰板中,还集成有六块显示屏,乘客可以通过这些屏幕来了解车辆当前信息,并与之交互。

在今年的CES上,蔡澈先生曾经指出,汽车今后将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变成移动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人工智能将会发挥重要作用。未来,机器能够从周围环境已经跟人的沟通中不断自我升级和完善。

此外,随着可穿戴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智能汽车也将逐步把这些技术融入其中。

其实智能汽车并不是这两年才火的一个话题,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很多无人驾驶的模型车和概念。但是直到今天,智能汽车这一话题依然方兴未艾。其实,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座驾已经越来越智能化。借助不断发展的M2M(机器对机器)技术,许多功能已经在现实世界中实现。那么,时隔七十年,我们对“智能汽车”又有了哪些新要求?

车载远程通信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科幻电视剧《霹雳游侠》中,一辆名为KITT的科幻跑车凭借其惊人的“纳秒级”反应速度和“1000MB”的超强存储能力博得了众多科幻迷的追捧。而汽车要想实现智能化,必须拥有一颗智慧芯,从而具备与汽车厂商、地面指挥或者导航系统远程通信、实时交换数据的能力。因此智能汽车在出厂前,需要在车载通信终端安装车载SIM卡,以便为乘客提供导航、安防、实时交通信息等增值服务。

语音助理

在这一两年上映的很多科幻电影,诸如《星际穿越》或者《超能陆战队》中,机器人都扮演了一个非常讨巧的角色。事实上,一辆汽车要想“智能”,语音助理功能必须足够强大。虽然苹果、谷歌和微软都有自己的语音助手,但是要想让汽车自己跑起来,光靠现在的Siri、Google Now或者Cortana还是远远不够。车载语音助理需要真正理解乘客的指令,并把数据经过云计算之后,再返回给汽车,从而解决乘客的需求。

最近热映的电影中屡屡出现智能助理的身影

疲劳驾驶预警

在汽车的现代安全系统中,音频警报已经能够提示驾驶员避免疲劳驾驶。通过嵌入到汽车中的摄像头,系统可以追踪驾驶员的眼部活动和注视位置,从而判断驾驶员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一旦摄像头监测测到驾驶员的视线偏离了道路,或闭上了眼睛,就会触发音频警报,将其唤醒,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应急响应

凭借车联网技术,车载传感器能够在车辆发生事故时检测到碰撞的规模、方向和车辆受损情况,并自动发出相应的应急服务警报、提供车辆位置,从而大大提高事故的救援响应速度。

eCall

在这一方面,欧盟一直在推广eCall技术,而国内也有类似的M2M解决方案T-Box。只要将车身网络与蜂窝网络集成到一起,即便在高温、高压和振动等极端条件下,也仍然可以告知驾驶员油压、车速和发动机状态,并提供附近的加油站或便利店等设施信息。如果汽车出现了故障或是发生了事故,该系统会自动触发紧急呼叫(eCall)服务,以寻求医疗等援助。

智能乘车体验

车载通讯系由通讯和信息系统所构成,除了包括导航和交通信息指示外,生活娱乐等服务也一样重要。随着LTE技术的逐步普及,全方位的Cinterion M2M技术也已经应用到了智能汽车领域。比如奥迪的Audi Connect定制解决方案便能够提供LTE和高带宽连接,还支持一系列的高级服务和功能,从而丰富了现代移动生活方式,提升了驾驶者和乘客的驾乘体验。

可以看到,随着M2M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汽车将会变得越来越“智能”,驾驶员和乘客的驾乘体验也将不断得到优化,从而为完全的“车联网”甚至“无人驾驶”的实现打下基础。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