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一招改变视界 回家路上的黑白颗粒

PChome | 编辑: 吴舜麟 2016-01-14 15:00:00原创

我们在谈数码时代的黑白颗粒的时候都会说“有胶片的感觉,有味道”等等,但是颗粒到底是什么?许多人一知半解。如果我说颗粒就是胶片的...

【PChome影像行摄频道#摄影点滴#】黑白摄影,一个很宽泛的话题,由于没有色彩,黑白摄影更多的需要关注画面的结构和光影比,而要完全的去理解黑白摄影也不是几个字就能讲明白的,需要日结月累不断的实践。今天我们的话题会集中在黑白摄影中比较热门的一个点——颗粒感。

我们在谈数码时代的黑白颗粒的时候都会说“有胶片的感觉,有味道”等等,但是颗粒到底是什么?许多人一知半解。如果我说颗粒就是胶片的噪点呢?相信此时要被拍砖了,然而事实就是这样,不同的是胶片的银盐颗粒与数码像素相比并不这么的整齐划一,这也导致了同样的噪点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表现效果。

但为什么我们说到噪点就谈虎色变,说到颗粒感就“毒德大学”?普遍的观点是一个会影响画质一个是情怀。然而其实两者都是感光质量不佳的产物,就拿胶卷来说,低感光度的胶卷拍出的照片就会非常细腻,而高感光度的胶卷就会拍出十足的颗粒感。

好了,说这些到不是为了说黑白颗粒的不好,相反,我只是希望告诉大家,同样的事物由于人们认知的不同可以带来差别巨大的结果。就像本篇里的照片,就是我回家路上随意拍的,由于是晚上,感光度都用的挺高,原本这些照片会非常的平凡,而我只是稍微做了些改变,用了相机内的黑白颗粒模式,没有任何的后期渲染与剪裁,平凡的照片一样可以变得与众不同。

为什么会这样?要了解其中的不同,首先我们先要知道如果是标准模式下拍的这些照片会有什么问题。

第一就是高感噪点的问题,而换成颗粒后,这些噪点全部被掩盖在了其中,换句话说,我们拍黑白颗粒的时候可以完全不顾及高感噪点带来的影响。

第二色彩问题,夜晚在原本就没什么光源条件的时候,事物的颜色会变得非常暗淡不出彩,而黑白照片则完全抛弃了颜色,把照片的重点集中在线条与反差上。

第三是背景的问题,生活中随意的取景难免会遇到背景杂乱的现象,利用虚化可以突出主体,但有时候还不一定够,此时黑白照片的强对比,加颗粒感对背景的“破坏”效果,可以使拍摄主题更加的鲜明,从而避免背景中的那些“抢镜帝”。

了解了这些什么时候拍就解决了,但并不是说去刻意的这么拍,只是在一些情况下不妨试下黑白颗粒,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而接下来的就是怎么拍了。

首先就是找反差、找线条、找结构,找到可以突出的主体,而色彩的搭配方面就暂时不去考虑了。

其次,我们可以完全的不去想高感带来的画质损害,只要不是那种极限到连细节都没有的高感就行,相反此时高感噪点会增加颗粒感,就比如本文的这组照片,APS-C画幅的机型ISO都保持在了4000-6400之间。

最后,也是共通的部分,就是在构图上稍下功夫,做减法而不是加法

本期的摄影点滴分享完了,关于黑白颗粒我们可以尝试着拍,但是完全没有必要刻意的去拍,毕竟颗粒效果对于画质还是有损害的。另外,就像我之前说的,在受到环境器材约束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效果去弥补不足,当然也不局限于黑白颗粒,例如可选颜色、lomo、复古色调等等,这就要看大家的创意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数码影像频道:http://dc.pchome.net

数码影像俱乐部:http://dcclub.pchome.net

数码影像官方微博:http://weibo.com/pchomedcdv

户外行摄频道:http://outdoor.pchome.net

户外行摄论坛:http://dcclub.pchome.net/forum/2

摄影器材频道:http://dc.pchome.net/lens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