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支付机构严重过剩将洗牌至百家内

互联网 | 编辑: 潘翔城 2017-03-14 05:45:00转载

从2011年5月首批非银行支付牌照发放以来,央行共发放了270张支付牌照,除去浙江易士、上海畅购、广东益民等3家支付机构因严重违规被央行陆续注销资质后,市场上的支付牌照还有267张,涵盖预付卡、互联网支付、收单等资质。267张非银支付牌照,多不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的回答是:多!

“支付领域的‘四梁八柱’监管框架已经建立,下一步就是具体执行。”3月10日上午,范一飞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如是表示。

央行再度对非银第三方支付机构表态后,有支付领域观察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市场上的支付机构将逐步开始市场化“洗牌”。

支付行业整合势在必行

范一飞指出,支付市场“总体而言供大于求的情况比较严重,所以行业也存在过度竞争的情况”。

易观智库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末,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份额前五位分别是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商务、快钱和汇付天下,市场份额分别是43.39%、16.95%、15.44%、7.43%和6.94%,合计90.15%;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前五分别是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联动优势、连连支付,份额合计94.44%。

多数支付机构营收以通道手续费为主,在这样一个寡头效应的市场,绝大多数支付机构难以做大规模,多数支付机构业务开展基本处于停滞或维持状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前期一家寻求卖牌照的支付机构,年营业额仅数百万元。

生存压力下,不少支付机构依靠客户备付金赚利差。央行明确表示,客户备付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

范一飞也指出,部分支付机构内控薄弱、风险管理放松等,对消费者的保护不够。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消费者的个人隐私特别是关于支付的敏感信息被泄露,甚至一些信息公开在网上买卖。二是备付金被挪用的情况一度比较严重,有些机构把客户的备付金拿来炒房、炒股票,甚至用于个人赌博,最后导致损失。往往一个机构出问题可能牵扯到多个地区,消费者的人数可能数以万计。

央行也曾对上述风险事件进行过通报,浙江易士挪用客户备付金5000多万元,加上超范围经营支付业务,最终严重资不抵债,损害持卡人利益;广东益民也违规销售产品并挪作他用,导致备付金账户余额严重不足;上海畅购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备付金不足且筹措资金能力有限,波及5万余持卡人;此外,还有支付机构违规为赌博网站提供支付服务、互金平台借助第三方支付非法吸存、代扣接口开放给外部平台导致客户资金被扣划等。

2016年8月,央行在对第一批支付业务资质续展时表示,坚持“总量控制、结构优化、提高质量、有序发展”的原则,一段时期内原则上不再批设新机构;重点做好对现有机构的规范引导和风险化解工作。

这一表态后,市场上支付牌照开始奇货可居。多家有意获得支付资质完善业务布局的企业通过高价收购获得牌照,包括小米、唯品会、恒大集团、绿地集团、美团点评等。

一位牌照中介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个互联网支付和预付卡资质的牌照,目前不含备付金的价格为3.5亿元。如果有移动支付资质的话,起步价为5亿元。

“支付的市场份额已经瓜分得差不多了,新进入者基本也没有什么空间。这应该是监管部门意识到问题并对牌照踩刹车的主要原因。”上述市场人士表示。不过,市场上有支付牌照需求的企业屈指可数,当前市场上炒牌照之风盛行,实际上很难进行正常的优胜劣汰。

一家有意获得支付牌照的企业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市场上许多支付机构没有自己的支付场景,商务拓展渠道也一般。预计行业会逐步压缩整合到100家左右甚至更少。

技术对支付的影响“难以想象”

对于非银支付机构在发展中累积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上述记者会上表示,对于非银支付这一新兴事物,不是一开始就去束缚其手脚。央行的态度是既要鼓励发展,同时也要防范风险。范一飞表示,央行对于非银支付产业包容其发展,在认清其客观规律后再来加以规范。

近一年来,第三方支付机构管理相关规定密集落地: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禁止支付机构为金融相关机构开立支付账户,对账户分类管理;开展非银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犯罪;要求支付机构对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等。

对于动机不纯的机构,上述规定将挡住其伸向客户备付金的手。

范一飞还披露,市场上大量机构无证从事支付业务。到1月份为止,全国清理出239家非法从事支付业务的机构并对其,进行了整顿、清理,部分已经移送公安部门处理。

周小川表示,人民银行高度鼓励,同时也和各种业界合作,把金融科技的发展搞上去。他特别强调,网络科技、数字货币也包括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发展,会在未来产生一些当前人们不容易完全想象或者预测到的影响。支持支付业把心思都扑在通过科技手段提高支付系统的效率、安全和为客户服务上。

支付领域的技术竞赛也正在开启。

继银行卡、网络电子银行之后,当前移动支付领域新技术层出不穷。二维码支付、Apple Pay(苹果支付)以及小米支付(MI Pay)、虹膜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不断推进。

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在与银联战略合作时表示,支付领域的用户需求和技术都在变化,所以市场格局未定,双方将研究推进下一代的支付产品。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