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厂商推出自研系统对中国科技产业具有积极的意义。它不仅有望提升IoT生态的体验,还将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提升中国科技企业的竞争力,为中国科技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手机行业是一个讲究追逐潮流的地方,除了扎堆出折叠屏手机,近两年,众多手机厂商还越发看中自研系统。2023年10月26日,小米发布了全新的自研操作系统小米澎湃OS。对此,雷军宣称,“澎湃OS对小米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是迈向‘人车家全生态’的关键跨越”。
事实上,不止小米,近年来,头部的安卓智能手机厂商基本都已开始积极布局自研系统。华为不必多说,荣耀和OPPO也都已分别推出了MagicOS和潘塔纳尔系统。诸多安卓智能手机厂商不约而同地布局自研操作系统绝非偶然。这主要是因为,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现有的操作系统,越发难以满足多终端互联的需要。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自研系统的研发成本很高,并且开发周期很长,即使是系统大厂,也有失败的时候,部分手机厂商的自研系统道路,或许并不会一帆风顺。
小米生态愈发繁荣,亟待推出自研系统
小米之所以推出自研操作系统,固然与华为被制裁,不能再使用谷歌GMS服务有关,但更重要的,或许还是因为随着设备增多,其需要打造系统级的互联方案。
早在2013年开始,小米就以手机为中心孵化出了诸多IoT设备。2019年,小米正式启动“手机+AIoT”双引擎,提高IoT的战略优先级。经过十年的布局,小米的IoT终端已经多如牛毛。
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小米全球MIUI月活跃用户数创新高,达6.0亿人次,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计算机)数量增至6.55亿台,同比增长24.2%。
事实上,随着IoT生态逐渐繁荣,小米一直致力于探索底层技术。比如,为了解决IoT网络中设备系统的碎片化和连接隔阂,2014年,小米发布了IoT设备的连接协议。2017年,小米自研的Vela OS正式发布。2016年,小米开始研发跨端应用框架。2019年,小米开始并行研发纯自研通用系统Mina OS。
与此同时,小米还在积极布局智能汽车业务,将于2024年推出首款智能汽车产品。为了提升自家智能汽车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早在2021年,小米就开启了车机OS的研发。
随着小米万物互联生态逐渐繁荣,终端种类逐渐增多,各种设备涉及的操作系统分支越来越复杂、数量越来越庞大,不同系统及协议之间也存在严重的生态连接隔阂。在此背景下,不论是为了提高智能手机的竞争力,还是为了增强生态互联的紧密型,小米都有充足的理由推出自研操作系统。
诸多厂商纷纷加码自研系统,生态或走向割裂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万物互联趋势越发明显,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厂商都在积极布局自研操作系统。比如,2019年,前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总裁王成录接受采访时就对外表示,“鸿蒙不是替代现有操作系统,而是面向未来万物互联的趋势。”
无独有偶,荣耀的MagicOS也冠名以个人化全场景操作系统。OPPO的潘塔纳尔也是一套基于安卓底层的跨平台跨终端万物互联系统。有博主爆料称,2023年11月1日举办的vivo开发者大会上,vivo也将推出自研操作系统,将用于IoT智能终端设备。
诸多智能手机厂商纷纷自研操作系统,无疑可以提高本生态内消费者的操作体验,但对于整个科技行业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各家手机厂商推出自研操作系统后,往往都会优先适配自家的IoT终端。这就可能给跨终端的消费者带来了一定的使用负担。
事实上,华为已经看到了上述困局,发布鸿蒙系统时,还对外宣称,鸿蒙OS将实行开源。显然,华为希望小米、OPPO、vivo等智能手机厂商选择鸿蒙OS,共同推动鸿蒙生态发展,降低消费者的选择门槛。
但问题是,华为和小米、OPPO、vivo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由此引发的猜疑,决定了头部的智能手机厂商不可能安然选择鸿蒙系统。
也正因此,万物互联趋势愈发显著的背景下,各大智能手机厂商都开启了“军备赛”,打造自研操作系统。这固然不会让各大智能手机厂商落后于时代,但也决定了,接下来手机行业的操作系统会异常割裂,各平台不兼容问题或将频发,增加消费者的使用负担。
自研系统征程漫漫,厂商需要加倍努力
尽管目前来看,各大智能手机厂商都在积极布局自研操作系统,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智能手机厂商的自研操作系统都能取得成功。因为结合历史来看,自研操作系统征程堪称九死一生。
早在计算机时代,就有无数中国企业探索过PC操作系统,但这些系统面对羽翼丰满的Windows都败下阵来。比如,红旗Linux巅峰时曾占据国产Linux市场超50%的份额,服务器市场近40%的份额。但遗憾的是,2014年2月,因资金链断裂,红旗被历史无情地碾过。
事实上,即使是系统巨头微软,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都败下阵来。2010年10月,微软公司发布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此后几年,微软又相继推出了Windows Phone 8、Windows 10 Mobile等系统。
虽然Windows Phone的理念足够新颖,但因一系列决策失败,该系统的影响力却持续走低。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Q1,Windows Phone的市场份额仅有0.1%。因市场影响力微乎其微,2017年,微软宣布将会逐步放弃Windows Phone。
这也从侧面说明,自研操作系统能否取得突破,与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是否具备比较优势,均有很强的关联,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短板,都有可能万劫不复。
事实上,即使是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优势的鸿蒙系统,目前在市场的影响力也很有限。Counterpoint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Q1,鸿蒙系统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为8%,iOS为20%,安卓为72%。在全球市场,鸿蒙系统的份额仅为2%,iOS和安卓则分别为20%和78%。
不过也需要注意到,自研系统的影响力,毕竟决定了国家科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厂商布局自研系统业务,还是十分值得鼓励的。因为随着这些企业推出的自研系统展开竞争,将有可能决出一位胜者,带来中国科技公司突破海外企业的封锁。
总而言之,目前智能手机厂商推出自研系统已成为当前科技产业的热点。小米推出自研操作系统主要为了满足了其IoT生态的需求,为各种智能设备提供了更好的互联互通体验。
可以看到,随着万物互联趋势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头部厂商也在自研操作系统领域布局,这或许会引发生态割裂和用户负担的增加。并且也需要注意到,要打造一款成功的自研系统并非易事,历史上已有多个巨头曾在此领域碰过壁。这样意味着,智能手机的自研系统征程将面临诸多坎坷。
尽管存在挑战,单智能手机厂商推出自研系统依然对中国科技产业具有积极的意义。它不仅有望提升IoT生态的体验,还将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提升中国科技企业的竞争力,为中国科技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因此,这一趋势将继续受到关注,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创新和成果在这一领域中涌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