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与广电赛跑手机电视

互联网 | 编辑: 顾未然 2004-12-14 00:00:00转载

三网融合唱了这么多年还是难以定音,而结合了电视与广播的手机电视却频频出现在消费者的视线里,且不论它的身价的高低与否,单就它出现的合理性,要电信运营商和国家广电总局如何解释呢?

三网融合唱了这么多年还是难以定音,而结合了电视与广播的手机电视却频频出现在消费者的视线里,且不论它的身价的高低与否,单就它出现的合理性,要电信运营商和国家广电总局如何解释呢?

据本报记者从国家广电总局了解的情况,广电部门目前尚没有对自己所播出的节目对任何具有法律效应的保护措施。而手机电视还是火热了市场,消费者并没有询问到底买的是谁的单。

一山难容二虎?

高新技术市场研究公司In-StatMDR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全球手机电视市场将在2004年到2005年迎来一个高速成长的时期。对于这样一个离自己如此之近的“金矿”,广电运营商目前并没有马上行动。在庞大的移动用户面前,未来的机遇显而易见,但广电运营商更为关心的是,它们能否在这个领域赚钱。

和广电运营商的观望态度相比,电信运营商更勇于承担责任,天津联通市场部相关负责人告诉《通信产业报》记者:“天津地区的手机电视业务目前正处于试运行阶段,目前,联通总部已经在全国部署了发展手机电视业的具体规划和相关的资费标准,而该业务所提供的电视内容是由联通总部统一部署。”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中心一位不具名人士告诉记者:“手机电视是政策性很强的事情。尽管三网融合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模式,但各网之间界限的消除并不代表广电、电信和互联网之间就一定是合作的关系,就如同一条马路,可以跑很多种不同的车。”

他认为,广电要做手机电视很大的原因是希望能够尝试更多的运营模式,但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不太可能,双方都来做,就看最终的市场选择谁。

内容与网络,无法承受之分

据记者从北京联通了解的情况,目前北京地区也已经开通了此种业务,节目内容基本为电视台专门为“手机电视”业务制作。目前该业务主要是采取包月形式按流量收费,所有CDMA网络覆盖的地方都可以收到节目信号。用户只需支付手机通话费和下载的流量费,而电视节目的费用由联通和所提供节目的电视台进行协商。

而目前在全球应用的电视广播与移动通信的融合只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基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手机电视,将视频流传输到手机上面观看;另一种是基于地面数字电视标准的移动广播,即地面数字电视多媒体广播与移动通信的融合。

两者比较而言,后者的优势在于频谱资源丰富,对突发及应急事件承受能力强,另外,广播节目的播放权在广电的掌控之下,后者占有管理权限优势。但前者通信和互动功能强大,更适合个性化应用。

北京邮电大学多媒体通信中心的门爱东教授认为两种手机电视各有不同的应用市场,未来发展应该是两种方式共存,基于移动通信的手机电视更适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而广播式移动电视更适合共性的服务。

难啃的骨头

要找到一个平衡点来让两类运营商实现双赢,还需要时间。

而目前让手机电视真正尴尬的是大部分消费者对于其过高的价格一时还难以接受。一位姓罗的消费者告诉记者:“手机电视的平均价格都在5000元以上,部分产品的价格甚至超过了8000元。这种价位决定了电视手机在目前只能是供少数人享用的奢侈品。”

据天津联通营业厅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手机电视刚推出的时候,打电话来问的人很多,但一听价格就马上表示要考虑考虑,一个月只有约百余人尝了新鲜,其中不少用户,没过几天就觉得不划算,打电话取消了业务。

此外,针对通过手机收看电视节目的合法性,一位业内专家也提出了质疑。他表示,国家广电总局对手机电视节目落地的政策尚未出台,具体操作还无法可依。一旦国家广电总局未批准通过手机接收电视节目的业务,已经购买了电视手机的消费者将享受不到该项服务。他还提醒到,“用户现在购买可收看电视节目的手机,还存在较大的风险。”

另外,差强人意的播放效果也是一个瓶颈。有关专家谈道,在体验时,手机电视的效果都还不错,但是这种成绩是在用户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取得的,如果用户数量快速上升,现有的网络带宽和手机处理速度能否从容应付就成了一个大问题。而无法实现这一点,手机电视的市场意义也就不存在了。(转通信产业报)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