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池的充电是大家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而对于良好的充电习惯,正确的充电方式您了解了吗?来看看网友e弦知音对电池的详细分析。
影响电池的主要因素
影响待机时间/通话时间因素
-. 手机型号、具体手机个体耗电情况、手机参数设置
-. sim卡芯片工艺制程(1.8V制程sim卡耗电只是常规3V制程sim卡的1/3)
-. 手机所处位置信号强度;信号强、与基站距离近,手机与基站沟通需的发射功率就小。
-. 充电方式、充电时间、充电后电池闲置时间;
-. 电池容量、质量、使用年限;
-. 环境温度(接近零度的低温下容量会锐减)。
电池运输及存储的准备
应让电池于半荷电(50%半充电)状态。余压过低、长期存放后因自放电至电池电压低于2.75V将影响电池寿命,跌落至2.2V以下“死区”甚至会一睡不醒而报废。而满电时、电池物质处于活跃状态、加剧老化和自放电,同样会影响寿命。
电池的连接
严禁以烙铁焊接,因高温会导致电芯结构损坏,严重存在爆炸危险。应以高频点焊机焊接。
鼓胀现象
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会产生少量气体,一般会在放电时吸收。充电电流太大、经常过充则会加剧气体产生、使电池内压增加导致出现鼓胀现象。电池产生轻微鼓胀是允许的。避免过充减少鼓胀现象的关键。
锂离子电池特点
重量轻、容比大、自放电轻微(1%/天)、充电效率高(充电输入容量几乎等于电池输出容量)、无记忆效应、无须维护性放电、单体电压达3.7V(3.6V)、循环次数可达300-1K、具备快速充电能力、高温放电特性优秀。
快速充电的实现
除常用的恒流恒压(CC/CV)方式, 一些高级充电器具备高速充电能力,充电时间有的只需要25分钟甚至10分钟!(如国际四驱车模比赛用电池充电器)。其原理是:采用大电流充电、在电芯充电达到饱和气化点瞬间立即反转放电以吸收产生的气体……不断循环直到电池充满。原理上,有以检测电池达到过充时温升加速的dT/dt方式、有检测电池充电达到饱和气发时电压出现轻微下降现象的-ΔV方式。监测采样、计算和控制都必须采用专用的LSI精密芯片进行,GP三代1800mah一小时快速充电器即为-ΔV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