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在经过近两年的讨价还价后,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英特尔(Intel,Nasdaq:INTC)最终决定在有“北方香港”之称的海滨城市大连建设其全球第8家300毫米晶圆生产线。之前,英特尔只在美国(5家)、爱尔兰(1家)和以色列(1家)建有类似的工厂,在亚洲大连厂则是第一家。
3月26日,在经过近两年的讨价还价后,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英特尔(Intel,Nasdaq:INTC)最终决定在有“北方香港”之称的海滨城市大连建设其全球第8家300毫米晶圆生产线。之前,英特尔只在美国(5家)、爱尔兰(1家)和以色列(1家)建有类似的工厂,在亚洲大连厂则是第一家。
为了争取到这起高达25亿美元的投资项目,中国、以色列、印度等多个国家的多个城市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美国政府相关部门则千方百计阻止其流向国外,特别是中国。根据1993年的瓦森那协定,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限制对中国出口先进的半导体设备和技术,即使出口,也限于落后两代以上的技术设备。但英特尔最终说服了美国负责技术出口审查的官员们。
这个项目之所以引人注目,最主要的是因为它涉及到半导体行业最关键的技术:晶圆技术和制程技术。目前全球最主流的晶圆技术是200毫米(尺寸越大技术含量越高),主流制程技术则正从90纳米向65纳米过渡(尺寸越小技术含量越高),这两项技术越先进,就越节约资源,从长期看最终的芯片价格也越低,性能反而越高。比如,相比200毫米晶圆厂,采用300毫米制造技术的晶圆厂平均每个芯片能够节约40%的能源和水。大连厂将采用的是300毫米晶圆技术和90纳米制程技术。
“300毫米晶圆制造厂是非常先进的项目,这也是我们在美国能够生产的、据我们所知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这个工厂将成为我们在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也是美国政府的出口许可所允许的在境外的最先进的工厂。”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发布会现场,英特尔总裁兼CEO欧德宁显然有些得意。
但是有专家认为,这个厂要到2010年才能投产,按照摩尔定律,到时主流的技术可能已经向前发展了一到两代。美国亚利桑那州默丘里市场咨询公司总裁迪恩·麦卡伦对《商业周刊》表示,“英特尔公司最先进的并不是将要在中国应用的芯片组制造技术,而是其微处理制造技术。英特尔生产处理器芯片的技术已经达到了65纳米制程工艺水平,但是它生产芯片组的技术仍停留在上一代即90纳米制程工艺水平上。”大连厂的主要功能就是生产这种用于连接CPU与计算机系统的芯片组的。
尽管如此,无论对中国还是英特尔而言,这笔投资依然是皆大欢喜。
自从去年4月英特尔发布有史以来“最令人失望”的一份财报后(在那之前的一个季度,英特尔的净利润同比下滑了38%),欧德宁一直寄希望于通过大规模的业务与组织结构重组来摆脱颓势,甚至在9月份宣布要展开英特尔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裁员——使公司的员工人数减少10%。但到2006年第四季度,交出的仍然是一份不能让人满意的答卷:利润额比上年同期大跌39%。根据调查公司iSuppli的数据,英特尔2006年的收入比2005年下降了11.1%,而其竞争对手AMD(NYSE:AMD)的销售额则翻了近一番。
如果它不能使情况有所改善,甚至可能在几年后连全球芯片业的头把交椅的位置也拱手让人。去年9月19日,三星电子总管半导体部门的总经理黄昌圭就表示三星电子半导体部门要在2010年将把销售额提升到400亿美元(约38万亿韩元),从而甩掉英特尔,在存储器和非存储器的半导体领域雄居世界第一。2006年,三星半导体的收入为192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了11.6%,市场份额7.4%,而Intel为314亿美元,负增长11.6%,市场份额12.1%。
“对于英特尔公司来说,2006年是历来最糟糕的一年,而对于比英特尔规模小的竞争对手AMD来说,2006年是历来最好的一年。”电子供应公司市场信息部副总裁戴尔·福特说。
英特尔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PC消费市场和半导体生产大国的遭遇,就是其全球境况的一个缩影。2006年,英特尔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的销售额超过121亿美元,占其全球总收入354亿美元的34%以上。根据IDC的数据,在笔记本电脑市场,英特尔占有92%的支配性地位,AMD只有7.5%,但是,在占全部市场2/3的台式机市场,AMD咄咄逼人,已经抢下了30%的份额。而且中国所有一线的PC制造商都与它建立了合作关系。它还正争取在HP和ACER在中国销售的PC中植入它的处理器。
而出现这种结果,很多程度上可能要归结于英特尔这个庞然大物的迟缓反应。早在2002年,AMD就任命熟悉中国市场的郭可尊为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直接向董事会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海克特·鲁尔兹博士汇报,并加强与本地品牌机厂商的合作。2005年10月,AMD又宣布对华转让X86芯片技术,为其在中国厂商和政府中赢得不少加分。而英特尔只是到了今年的1月1日,才将中国市场脱离亚太区,升格为与美国、欧洲、中东部非洲、亚太区并列的第五个独立报告区域,直属美国总部管辖,之前中国区负责人的建议必须层层上报。
但现在大连厂的建立可能又让英特尔扳回了一局。普华永道半导体行业专家埃德·保萨认为,人们大多认为中国是生产半导体最便宜的地方,但这种看法并不正确。比如菲律宾可能更便宜。但他说,如果从物流方面来看,中国的优势还是很难忽视的。
欧德宁也承认“劳动力成本现在已经不在是半导体行业成本节约的主要推动力了。事实上,中国这里劳动力的成本比美国确实便宜,它是主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重要的原因。还有设备的成本、还有规模带来的效应,能够帮我们减少成本。”但他表示要“使中国这个工厂成为全球网络当中成本最低的工厂”。
另外一个好处,是让英特尔可以借以与客户和消费者更接近,改变其过去高高在上的形象。从大连出发,英特尔能够在一个小时内把芯片空运给北京和韩国的电子设备制造商,而到日本也只需两个小时。目前,液晶屏、内存、主板,以及OEM代工厂商等相关产业,都已经在大规模向中国转移。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C Insights的研究称,大连工厂的投产将使英特尔公司的销售总额在五年内翻三番,从2005年的410亿美元增长至2010年的1240亿美元。
对中国而言,也是何乐而不为。在印度、越南等国的竞争压力下,中国正努力实现经济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型的提升,高科技产业是重中之重,而半导体产业又是其中的重点之一。根据普华永道的数据,中国已经占全球半导体市场的25%,在2006年全球半导体新增销量中,有86%来自中国,但是,中国的半导体产能仅占全球的7%。
将英特尔的这个项目争取过来,有助于吸引更多高科技项目的引进。在英特尔该项目获批消息公布几天后,中国台湾当局终于批准台积电赴大陆投资0.18微米制程工厂的申请(该技术比英特尔大连厂的技术要落后),该申请早在2005年1月就提出来了。“英特尔项目到大连来,会引起一批上中下游的各类公司到大连进行投资。最近这段时间,我们已经接待了一些配套厂家,准备到大连进行投资,我相信带动作用是非常强的。”大连市长夏德仁透露。
英特尔总裁兼CEO保罗·欧德宁默默祈祷着这次“赌注”能够为他和英特尔带来好运。“我们决定了,把这个工厂命名为68号工厂,这是一个吉利的数字,对英特尔对中国都是这样。我知道,68在中国意味着繁荣和发展,因此我希望,这样一个吉利的数字为我们在中国带来好运。”当天,英特尔的股票微弱上涨两美分,涨幅0.1%。而AMD则上涨了5美分,涨幅约0.4%。
想知道更多关于移动办公方面的内容请访问移动办公频道。随时随地移动办公让您与工作零距离接触!
如果大家对本文有任何意见或者建议,可以在下面的意见提交区参与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