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测试
辅助散热附加测试:对于扬子鳄这样一款独具特色的散热器来说,只检验它压制CPU的性能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超强的辅助散热能力绝不可小视,下面我们就来专门针对这一点做一些有益的测试,为了检验扬子鳄的最佳辅助散热效果,因此在以下所有测试中风扇转速都开到了最大值(标称2200转,实测1900转左右)。
CPU供电模块辅助散热测试:
此项测试在AMD Socket A平台上进行。磐正EP-8RDA+主板笔者事先在CPU供电模块的MOS管上加装了自制的散热片,鳍片高度超过了旁边耸立着的电容。这样当使用普通平行风槽式散热器时就能够借散热器的“东风”来辅助散热。
作为对比测试笔者使用了一款普通的Socket A平台平行风槽式散热器,将CPU超至前文所述的3600+的频率,此时开启CPU Burn让CPU满负运行,等温度稳定之后量取MOS管散热片底部的温度(为了照顾平行风槽式散热器,这个位置选取的是散热器出风能够正好吹到的地方;同时也要注意在超频之后由于加装散热片的原因,CPU供电模块电感线圈的温度要比MOS管略高,只不过笔者为了方便对比,测量的是MOS管上散热片的温度),取其最高值。之后换上扬子鳄,同样的方法量取MOS管同一个位置的温度,以下是对比成绩:
可以看出,扬子鳄的表现非常好,待机时MOS管的温度比就要比使用普通平行风槽式散热器整整低了20度!而当CPU满负荷运行时,扬子鳄的领先优势扩大到了26.5度,而且从待机到满负,使用扬子鳄时MOS管的温度只提高了不到2度!这一结果令人吃惊,但同时也是在意料之中,CPU供电模块刚好位于扬子鳄大口径风扇边缘的强大风力之下,再加上散热片的辅助,散热效果十分出众,令人非常满意!
北桥辅助散热测试:
这个测试比较有针对性,所以分别选用了Socket A和Socket 478两种平台两款北桥上没有风扇的主板,这样就能够明显的看出CPU散热器的辅助散热效果了,测试全部数据如下图所示:
AMD Socket A平台磐正EP-8RDA+主板的北桥上面没有风扇,而且它的北桥散热片比较有特色,散热器鳍片的缝隙正对着CPU散热器,很明显是想要从CPU散热器那里“分羹”,但是Socket A平台上的平行风槽式散热器一边开口朝着内存,另一边指向CPU供电模块,对北桥“视而不见”。不过幸好由于Socket A平台的三孔弹力扣具要横穿散热片,所以从侧面的扣具开槽里面就可以透出“一丝凉风”,可怜的北桥就靠喝这点“西风”过日子。那么笔者就成全它,在测量北桥温度时的取值点就选择在CPU散热器扣具开槽正对着的那一片北桥散热鳍片上面。而扬子鳄体型巨大,对于NF2北桥来说“苦尽甘来”,“大树底下好乘凉”用在此时此刻再合适不过了,为了公平起见温度取值点还是那一张鳍片。
同样是Socket A平台配置都没有变,虽然北桥的温度差距没有CPU供电模块那么明显,但是扬子鳄的领先优势还是绝对的——待机时10度之差,满负时将近12度!同CPU供电模块一样,北桥散热片也是处于扬子鳄大口径风扇边缘风力最强大的位置,因此散热效果依然出色。对于超频者而言,很高的外频导致北桥的发热也比较严重,有了扬子鳄的辅助就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
Intel Socket 478平台选用了建基AS4XPE Series主板,因为这块主板北桥上没有散热片。根据Intel的设计建议,865PE主板的北桥上都不用加装风扇,原因就是CPU散热器的出风可以辅助散热。参照物选择了对扬子鳄最有挑战的火星7,把它开到全速“暴力”风扇可以非常有效的辅助北桥散热。
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即便是强大的火星7,在扬子鳄面前还是输得服服帖帖。待机扬子鳄就要比火星7低2.5度,满负时领先5度。这一结果明显不如Socket A平台,原因当然是由于火星太强大了,其出风直接顺着北桥散热鳍片方向吹去,但是想想看即便是全速运行状态的火星7扬子鳄都能够轻松将其击败,那么还有谁能够对扬子鳄构成威胁呢?再者火星7严重的暴力倾向令人难以忍受,而扬子鳄的表现就非常完美了,散热好而且静音,这不正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普通显卡辅助散热测试:
之前笔者一再提到扬子鳄不仅体积庞大,而且大口径风扇产生的风量也是非常强的,在测试中发现,把手放在显卡上方,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显卡背面源源不断向上翻涌的气流!由此我们可以设想把自己当作“站”在CPU旁边的显卡,然后在这个角度加以想象——如果显卡的正面显示核心能够朝向CPU、扬子鳄这一面的话,那么有了扬子鳄大哥的“照顾”,烦人的风扇就可以抛弃、只需一块散热片就能够稳定工作了;显存即便没有散热片,也能够在强大的风量之下很好的散热,当然加上显存散热片就相当于如虎添翼!
收回黄粱美梦,显卡正面朝向CPU,这在ATX结构的机箱中是不可能的,如果您对机箱稍微有点了解的话就会发现其实在BTX结构中显卡的正面显示核心就是朝向了CPU一侧,是不是与笔者的美梦不谋而合呢?当然这还是拜扬子鳄所赐。回到现实,现在只能是显卡背对着CPU散热器了,不过显卡背面的散热对显卡的整体散热还是有点影响的,显示芯片在进行复杂的3D处理时发热很大,因此背面核心部位的温度也很高,所以笔者使用了GeForce 6800GT显卡来进行测试,量取显卡显示芯片背部的温度做个对比(这款显卡背面装有背板,测温时将测温探头伸进去测得里面显示核心部位的温度),虽然显卡背部的温度实际意义并不大,但是可以一定程度上考察扬子鳄对普通显卡的辅助散热效果。
测试平台仍然为AMD Socket A磐正EP-8RDA+主板,超频到前文所述的等效Althon XP 3600+。测试方法为反复运行3D Mark 05第二场景,在此时通过测量显卡背面核心部位的温度,记录下整个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温度最高值。参照物还是一款普通平行风槽式散热器,它对显卡几乎没有任何辅助散热效果。下面就是对比测试成绩:
使用扬子鳄/普通散热器在待机时显卡背部的温度分别为31.7/35.4度,反复运行3D Mark 05后结果为41.4/48.3度,差距还是相当明显的,通过对比就可以领略到扬子鳄的威力了。由于6800GT这款显卡正面使用了全覆式散热器,因此笔者没有对正面核心部位测温,无法推断出具体背面散热对显卡核心温度到底有多大的影响,因此此次测试结果仅供参考。不过如果您使用的显卡背面有显存的话,那么背面显存从中的受益将会非常明显,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热管静音型显卡辅助散热测试:
随着显卡功耗的不断增大,显卡散热也被提上了日程,各种各样的显卡散热器层出不穷,不过有一类散热器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热管静音型显卡散热器。现在无论是单独销售还是随卡附带的热管静音型显卡散热器越来越多了。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了,不是在测市扬子鳄这款CPU散热器吗,怎么会扯到显卡散热器上去呢?这个不难理解,见过或者用过热管静音型显卡散热器的朋友们可能已经明白了吧,这类散热器通过热管将显示芯片的发热“导出”到面积很大的散热片上通过全被动散热,而其中有一块散热片就在显卡背面——正对这CPU散热器、也就是扬子鳄!恍然大悟了吧,在上面的普通显卡散热辅助测试中笔者开玩笑说如果显卡的显示核心正面对着扬子鳄的话,那么即便发热很大也不用风扇都可以稳地工作,现在玩笑变成了现实,通过热管静音型显卡散热器将热量导出到显卡背面,所起的效果与笔者的玩笑一拍即合!好了,废话不多说,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通过实际测试看看具体效果到底如何?
测试平台选择时并没有使用了磐正EP-8RDA+主板,因为在这套平台上面普通平行风槽式散热器的出风吹不到显卡,没有任何辅助散热效果,进行对比测试没有说服力。因此使用了Intel Socket 478平台的建基AS4XPE Series主板(865PE),在这上面使用普通平行风槽式散热器就可以辅助显卡散热了(顺便说一下:Intel平台的875P和865PE主板上的插槽的摆放位置正好相反,对于普通平行风槽式散热器来说,865PE的出风一面吹向北桥、显卡方向,另一面吹向电源;而875P则是一面吹向内存另一面吹向CPU供电模块),另外建基的这块主板北桥上面没有风扇,可以防止气流干绕。当然这次测试的主角并不是扬子鳄,而是一款使用了热管静音型散热器的显卡,笔者所使用的是七彩虹最新的风行5700LE冰封骑士3,扬子鳄此时只不过是“最佳男配角”^_^。
关于七彩虹风行5700LE冰封骑士3,本站之前做过一些测试,详情请参见不一样的5700LE--七彩虹风行5700LE冰封骑士3评测小记一文。这款显卡使用了单根热管,正反两面各有一块面积很大的散热片,虽然背面的散热片面积较小,但是沟壑丛生的设计使得它的有效散热面积比较大。另外这款显卡还提供了一个简易的小型风扇作为可选件,可以将其安装在两块散热片的顶部,从上往下吹风散热,以备超频时发热太大所需。另外对于七彩虹风行5700LE冰封骑士3这块显卡,笔者并没有按照默认频率测试,也没有超到极限频率,只是适当的超频到了500/720MHz的频率,这样就可以在没有辅助散热的情况下长时间稳定运行——以备后面测试时之需。
为了更好的对比扬子鳄的辅助散热效果,笔者给扬子鳄找了一个很强的对手——火星7,这款散热器属于“暴力型”平行风槽式散热器,把它开到全速来做对比测试将对扬子鳄造成很大的威胁。此时在865PE主板上暴力的风扇吹出的强大风力能够很好的辅助显卡热管散热器散热。
测试方案笔者通过使用了“火星7全速+冰封骑士3无风扇”、“火星7低速+冰封骑士3有风扇”和“扬子鳄+冰封骑士3无风扇”三种组合方案来进行对比测试。测试时反复运行3D Mark 03的第4场景(3D Mark 05由于桢率太低导致显卡温度反而不高),在运行过程中测量显卡散热器正反两面散热片的最高温度。
温度的测量使用测温探头,取值点位于正反两面散热片表面的温度最高点,这个位置正好位于正反两面的散热片与热管的接触位置。同时也对正反两面显存的温度进行了测量,背面显存找了一颗位置最低的,这颗显存能够直接被火星7的出风所吹到,因此它也是温度最低的一颗,测量这颗显存的表面温度最能反映出CPU散热器的辅助散热能力(同时也是为了照顾火星7有限的辅助散热能力)。正面显存上安置了显存散热片,四颗显存的温度大同小异,测量它的温度也是为了对比参考,看看有辅助散热与纯被动散热的差别有多大。
好了,说了这么多就是为了让大家清楚整个测试方案、测试方法以及测试目的,最后通过下面的对比测试结果来考察扬子鳄的表现?
可以看出,在火星7强大的火力之下,显卡热管散热器从中受益不少,待机和扬子鳄几乎持平,在03测试中扬子鳄虽然在几乎所有项目中都领先于火星7,但领先幅度很小。究其原因主要是火星7从侧面出风能够直接吹到显卡背面散热片上,而扬子鳄向下的出风遇到主板的阻挡之后向上翻腾才能经过显卡散热片辅助散热,因此辅助散热效果远不如对北桥和CPU供电模块那么显著。即便如此扬子鳄还是完胜暴力分子火星7。
另外要说明火星7虽然在对热管显卡的辅助散热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他是以牺牲CPU供电模块的方法达到的,可以说是“顾此失彼”,在3D Mark 03反复运行过程中CPU的供电模块MOS管的最高温度达到了75度以上!何况巨大的轰鸣声是无人能够忍受的。
当笔者给冰封骑士3装上附带的小风扇之后,显卡的散热效果确实非常显著,顶置的小风扇顺着散热片上面的沟槽往下吹风其散热效率当然很高,这一点火星七和扬子鳄绝对无法做到。因此安装上附带的风扇之后取得的成绩要远高于两款CPU散热器的辅助散热成绩。不过应该看到,扬子鳄的辅助散热效果已经很好了,温度控制的不错,即便是超频之后也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反复运行3D Mark 03的第4场景至少80次),唯一的不足就是正面显存的温度太高,这影响到了显存的可超频幅度,不过这已经超出了扬子鳄的能力范围了。
内存辅助散热简单测试:
目前的主流平台内存多为双通道设计,两条插在一起同时工作,因此普通风冷散热器的出风一般只能够吹到靠近CPU的那一条内存,较远的一条无福享受。对于扬子鳄来说,虽然拥有强大的风量,但是由于自身高度较低,所以对内存的辅助散热这一现状并未改变,靠近CPU的一条内存(准确地来说是靠近CPU的那一面)受益匪浅,在大风量的作用下散热效果非常显著,而另一条离CPU较远的内存的散热都只能“自食其力”了(被动)。不过对于只使用一条内存的用户来说,效果就非常显著了。此次测试仅仅是为了检验风冷散热器对内存的辅助散热效果。
测试平台选用了AMD Socket A磐正EP-8RDA+主板,参照物还是一款普通平行风槽式散热器,它的出风可以照顾到内存的散热。
测试使用的内存为普通现代DDR400 256MB*2双通道,经过超频实际的工作频率为225MHz(DDR450,电压加到了最高1.8v,参数为默认的2.5 4 4 8)。给内存安装了散热片,这是为了更明显的看出辅助散热效果,同时也可以方便温度取值。测温当然是针对靠近CPU的那条内存,温度取值点同样为正对着CPU散热器出风的位置。
测试方法为反复运行Sisoftware Sandra 2004中的内存带宽测试项目,等温度基本稳定之后量取最高值。下面是测试成绩:
测试结果毫无悬念,大风量的优势不可动摇,内存温度相比普通平行风槽式散热器低了整整十度!别的不用多说,数据证明了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