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前把玩了索尼的(不太习惯...)1:1等倍放大100mm微距D型头,发现外观设计索尼真的是不遗余力,即便是如此经典的柯美百微,依然可以大改特改,宽幅对焦环、大型焦点锁定钮和对焦距离限制操作杆等等等变化。但性能方面的提升还是比较有限,作为比较偏执的柯美饭,觉得如此变
尼康“百微”解析——新老交替的两代镜头
节前把玩了索尼的(不太习惯...)1:1等倍放大100mm微距D型头,发现外观设计索尼真的是不遗余力,即便是如此经典的柯美百微,依然可以大改特改,宽幅对焦环、大型焦点锁定钮和对焦距离限制操作杆等等等变化。但性能方面的提升还是比较有限,作为比较偏执的柯美饭,觉得如此变化依然缺乏个性与诚意,只有核心性能的提升才足以服众。也正因此,对于尼康105mm/F2.8G ED镜头笔者是完完全全服气的,尼康在这枚新版105上加入了超声波马达、VR防抖、ED镜片,再算上造型的全面进化,我们还能有什么别的要求呢。
不过要遭人猛揣的事情是,本文真正介绍的镜头并非这款新版105,而是其前身,老款的尼克尔105mm/F2.8D。其实,以下内容大多源自论坛网友nye的描述,正如标题所述,八年的105mm/F2.8D使用经历,相信其对这两款产品的评述,角度与深度是很多人无法企及的。所以也是整理后放出,希望大家能通过nye的介绍,感受尼康105mm与微距摄影的魅力
AF-S VR 105mm f/2.8G IF-ED
世界首款带有尼康宁静波动马达(SWM)和防抖(VR)系统的微距镜头,包含一系列尼康高级光学技术和特色,如纳米晶体涂层、超低色散(ED)玻璃和内部对焦(IF)。此镜头可以配合尼康DX格式数码相机和35mm格式胶片相机使用。
镜头结构(组/片) | 12/14 |
带有35mm(135)格式的摄像角度 | 23度20分 |
运用NIikon DX 格式的摄像角度 | 15度20分 |
最小f/stop | 32 |
最近对焦距离(微距设定) | 0.31米/1.0英尺 |
最大复制比率(微距设定) | 1/1 |
滤光镜尺寸 | 62mm |
直径x长度(从镜头卡口伸出的延伸段) | 83 x 116mm |
重量(大约) | 790克 |
AF Micro 105mm f/2.8D
镜头结构(组/片) | 8/9 |
带有35mm(135)格式的摄像角度 | 23度20分 |
运用NIikon DX 格式的摄像角度 | 15度20分 |
最小f/stop | 32 |
最近对焦距离(微距设定) | 0.314米/1 英尺 |
最大复制比率(微距设定) | 1 |
滤光镜尺寸 | 52毫米 |
直径x长度(从镜头卡口伸出的延伸段) | 75 x 104.5毫米 |
重量(大约) | 560克 |
尼康“百微”解析——选择105mm的理由
前不久刚介绍过关于自用70-300VR的使用感受,http://club.pchome.net/topic_2_3_265774__.html。而这次要说的则是另一支镜头:NIKKOR 105MM/F2.8D MACRO,其实这也是写70-300VR带出来的感受。其实第一次使用70-300VR的时候,就觉得包里还应该有个105mm的位置。
先前也提到过,70-300VR是一个很好玩的镜头,我们可以方便从容地利用它尝试很多构图,画面主体元素的比例分配会相对轻松。300长焦端让很多有意思的构图成为可能,透视压缩的同时,强调主体某一部分的曲线、纹理、色彩或者明暗对比。
有意思的焦段再加上VR防抖,让人能直接体会到摄影的喜悦,。构图、加减法的处理在很大范围内都可以随意发挥。但是,它的最近对焦距离1.5M可能对人像摄影是足够了,不过花鸟鱼虫就只是刚好满足要求。而极端情况下(最长焦段 最大光圈 最近距离) 的画质表现:色散(我手头的这支是偏蓝的色散) 解析度大幅度下降,让人颇为不满。综上所述,在第二次带70-300VR出门的时候,这支105mm就稳稳地靠在了它的旁边。
尼康“百微”解析——镜头评价
NIKKOR 105MM/F2.8D MACRO绝对是个很好玩的镜头,用来做减法实在是最合适不过的武器之一。这个镜头质感不错,虽然不是皱漆面加工的镜头,但是说它的光学素质达到专业水准应该没什么人反对。
纵观各原厂微距镜头产品线,貌似除了200、180这些焦端,其他的焦段都不是被列入专业的梯队的(MINOLTA G CANON 红圈等) 倒是SIGMA、TAMRON将90、105mm列入了各自的EX、SP专业系列。90-105MM应该是一个很成熟的微距焦端 为什么原厂不将其列入专业镜头之列呢?
笔者的猜想如下,相对短的焦段,更成熟的镜片结构,并且镜头口径也不必做大。设计过程中,成熟的镜片组和结构也容易把色散抵消,畸变平衡,场像均匀,也不太需要使用上相对珍贵的超低色散玻璃。较难体现厂家实力个性,属于平均素质都极高的队伍,谁也不比谁有明显优势。且这个焦段容易一镜多用,一专多能,因此厂家出于某种考虑并未将105、100等镜头列入PRO等级的镜头行列。真如笔者所说,那么对用户而言,这一焦段的镜头无疑是性价比极高的。这也是我们缘何推荐的最重要原因了。
尼康“百微”解析——画质点评
在我看来,105的好玩之处就是它将图像加减法做到了一个相对极致的方向,让物体本身的特质凸现出来,形成画面。这个特质可以是色彩、纹理、排列形式上的对称或参差不齐,甚至其本身因外力或内因而形成的曲线等等。105的功效或者说所有微距镜头的功效,就在于将这些元素放大独立出来。经过主观的构图、裁切形成一幅幅独特的画面,如同独角戏般。
将众多相似的物体主观上进行筛选,剔除不必要的元素,把需要的提炼出来放大,用分离独立的眼光来看待,可谓减法。
微距镜头们构造的正是这样一个以减法为主的世界。喜欢这个做减法的镜头。它关乎纯粹、独立但又不会过于特立独行,独特的视角帮助摄影者看到一个新的世界。从众多花卉所组成的参差不起,到单个花卉乃至一个花房本身结构的参差不齐,从不同角度看待被摄物体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105很锐、十分之锐,尤其在架上拍摄,给人的感想就是一个字——锐。放大到100%观察,才能了解这个镜头有多锐,当放大到200%的时候,发现笔者的D100已经不足以表现出105的锐利程度。那些更高像素密度的机器才是好镜头展现分辨率的光鲜T台。
可以这么说:105、80-200、17-35、85,它们在D100上的表现不错,但仍旧不是它们自己的本色演出。因为机器的CCD、IC以及低精度的DAC,最大实力还是有所保留的。
细节分明毫不含糊,这是在下对于105的评价。它是一款光学结构已有些许年数的镜头,105面世到现在除了105VR外,基本的光学结构都大同小异。可见NIKON对此结构的满意以及对于镜头本身的自信,平坦的场像,几乎可忽略的边角失光,均一的全画面解析度,适中的反差让画面更生动立体。色彩表现不温不火,影调丰富,曾使用过105拍摄一辑猫的主题,使用ILFORD黑白胶片,冲洗出来的画面层次细腻,解析分明,十分养眼。 镜头,胶卷的功劳都不小。
尼康“百微”解析——喜新还是厌旧?
如今105有了继任者,105VR能够被看作是与时俱进的继任者。人气旺盛的超声波马达植入、VR装置植入、ED玻璃植入,甚至NANO纳米镀膜镜片的植入,似乎说明了NIKON让此镜来迎接未来数码发展的更严苛要求。 这些技术会是将来NIKON高端专业镜头的代名词吧,在体验过XLP(70-300VR)后,我也借用了105VR段时间,想要体验定焦VR的感受。
从画质来讲,凭心而论在D100上很难看出差异:一个微暖一丝,一个清冷一丝,解析度近乎一样。失光都是上等表现,我喜欢说差异不喜欢说差距,这两个词含义不一样。都是优异的镜头,只是在D100上看不出差距,只看到一丝丝差异。对我个人来说,入了105就安心了,也没有换105VR的念头。因为105都是专镜专用50CM以内的摄影距离,手动对焦,较难体会105VR的好处。
但对于想要买微距的朋友,我是推荐105VR的,AF-S VR大大拓宽了镜头的实用性,价格差距也不是很大,我反而认为目前阶段105VR的性价比更高。
105VR加入了ED玻璃 一方面可能是为了应付将来对镜头更为苛求的数码机身出现,另一方面,VR装置的引入增加了镜片镜组数量,在中焦镜头中势必对色散也会有所影响,将来越来越多的镜头将要加入VR装置,越来越多那些原本结构简单、技术成熟、指标优越的镜片镜组结构将要被复杂化、改良化。ED应该已经是必然的趋势之一,拥有105的你们,想换镜头么?至少我目前还不想 :)
论坛原贴地址:http://club.pchome.net/topic_2_3_266143_1.html#444754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