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的更新换代从CPU上蔓延到桌面版的GPU,处于GPU两强相争的ATi和nVidia把战场从桌面延伸到笔记本领域,他们各自推出的基于PCI-E总线性能强大的Geforce 6 Go和Mobility Radeon X800系列,把原本无法在笔记本上进行最新3D游戏的任务变成了可能……
笔记本最强显卡终极对决(一)
出处:太平洋电脑网
今天我们就要在一台笔记本电脑平台上实现了这两款不同显卡的性能对比测试,在同一个硬件平台上,在一个合理、公正、公平的测试环境上,分别采用同样的测试方案进行测试,其结果就完全可以代表这两块显卡的真实性能,完全客观的体现出这两款移动显卡的真实表现。
频繁的更新换代从CPU上蔓延到桌面版的GPU,处于GPU两强相争的ATi和nVidia把战场从桌面延伸到笔记本领域,他们各自推出的基于PCI-E总线性能强大的Geforce 6 Go和Mobility Radeon X800系列,把原本无法在笔记本上进行最新3D游戏的任务变成了可能,继工程测试样机Innovative D700W和TCL海盗S800单独测试成绩曝光后,我们不禁提出疑问:究竟在同一平台上,两大显卡阵营nVidia和ATi在移动领域各自的旗舰GPU性能将会是如何呢?
ATI Mobility Radeon X800(左)与nVIDIA Geforce Go6800(右)
显卡资料
凭借着PCI-Express总线的带宽优势,ATi和nVidia都推出了自家基于此总线的一系列桌面版显卡,从高端的Geforce 6800系列和Radeon X850PE系列到面向低端市场的Geforce 6200系列和Radeon X300系列,他们始终以性能至上为设计目的,功耗不是其注重的主要因素。
与桌面版GPU不用的是,移动版的GPU讲究的是性能与功耗的平衡,所以自nVidia与ATi进入移动GPU领域以来都各自研发着节能技术,不管是ATi的PowerPlay5.0还是nVidia的PowerMizer5.0。都是根据具体情况关闭不使用的绘图区块起到调整其总功耗的目的。
nVidia、ATi移动GPU系列
无论是ATi还是nVidia,都使用了跟桌面版一样的市场策略,把用户对显卡的需求分为三个级别:低端的有6200系列和X300系列,中端的有6600系列和X600、X700系列,高端的有6800系列和X800系列,同时,他们也面向不同的笔记本类型。有留意我们笔记本栏目的用户都曾有所了解最高级别的6800系列和X800系列的性能如何,但当时只是使用了不同平台分别对他们进行测试。为了证明这两块高端移动显卡的真实性能,我们又再次同时拿到了这两款显卡,先看一下这两块显卡的实物对比图:
ATI Mobility Radeon X800(左)与nVIDIA Geforce Go6800(右)
新一代的笔记本电脑把显卡独立成一个功能模块子卡,通过相同的接口设计来兼容这两块显卡,所以这一条件的具备,也使我们今天的测试成为了可能。
笔记本最强显卡终极对决(二)
通过上面的对比,其实这两块卡做设计时完全考虑了同时在D700W上的使用,尺寸大小、主要芯片位置等,都是在一个标准下进行线路的设计的。
通过上图可以看到两张显卡的接口是一模一样的,没有出现nVidia和ATi各自的MXM、AXIOM接口,而使用了通用的类似于AXIOM接口的设计,估计这样通用的设计是两家厂商用于试验市场推出的折中解决方法。
下面是更换显卡的几个简单步骤:
首先打开显卡位置的保护后盖,看到了庞大的散热系统,正方形的铝质散热片底下的就是X800显卡,为了能够保证X800或是6800显卡的稳定运行,卡用金属盒封装后,显卡的主芯片核心上再加上双铜质导管的散热装置,从这块散热装置也大概可以知道,不管是X800还是6800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是比较大的。
我们把散热块以及封装显卡的整个盒子取出,以上是显卡所在的位置,在显卡下面是一块南桥芯片。
把金属盒中原来D700W上的ATI X800显卡取出,用6800替换并装插回到主板上,不管是从接口还是主板系统都完全兼容这两块显卡的,插好显卡后,把铜质导管散热装置安装好,更换过程是相当简单的了,一般个人用户都可以完全整个更换过程。
开机运行一切正常,显卡可以正确识别,安装最新的驱动程序之后,立即进入今天的重要评测工作。为了确保成绩的公正性,我们把D700W放在同一个环境中进行这两块显卡的测试,因此最终的成绩完全是公正、公平的,立即来看看这两块显卡的精彩测试!
笔记本最强显卡终极对决(三)
对比测试平台
开始已经提到过了,这个平台来自于前时间我们拿到的名字暂为Innovative D700W的笔记本,这台基于ATi Mobility Radeon X800显卡的D700W我们已经作为详细的评测,它在国内首次出现,其强悍的硬件配置,优异的性能即使现在的Sonoma平台都要为之汗颜,同时,能够自行定制显卡、持续升级显卡、CPU等主要配件是其亮点之一具体这台机器的介绍,具体的信息请查看D700W的评测。
平台参数规格:
对比测试机型D700W硬件参数 | |
处理器 |
Intel Pentium 4 560 LGA775 (3.2GHz with Hyper-Threading) |
缓存 |
28K L1,1M L2 Cache |
系统总线 |
800MHz |
芯片组 |
Intel 915P + ICH6 |
内存 |
双通道DDRⅡ 533 1GB(2 X 512M) |
显示卡 |
PCI-E架构 nVIDIA GeForce Go 6800(330MHz/1000MHz) PCI-E架构 ATi Mobility Radeon X800(460MHz/460MHz) |
显存 |
256M GDDR3 |
显示器 |
15.4" WSXGA+(1680x1050) TFT |
声卡 |
Realtek HD audio with SRS |
硬盘 |
80GB(5400转,富士通SATA硬盘) |
光驱 |
Pioneer DVR-K14RA DVDRW |
无线网络 |
Intel Wireless/PRO 2200BG无线模块 802.11 b/g |
网络 |
10/100/1000M自适应网卡 |
通信 |
兼容V.92/V.90 MODEM |
从配置表可以看到,3.2G的CPU,1G内存,915P芯片组,SATA接口5400转硬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系统主要配件的瓶颈,为后面的对比测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笔记本上两颗强劲的显卡将有一场龙争虎斗,从这个测试,对于6800与X800的性能,我们将得到最为公正、合理、权威的测试结果,不管是在常规的3D性能测试方面,还是游戏性能测试上,除了测试本身之外,我们将真正体验到目前在笔记本电脑最理想的游戏、应用平台!
待测GPU详细规格对比
RadeonX800与GeForce 6800系列基本参数对比 | ||
|
Mobility Radeon X800 |
nVIDIA GeForce Go 6800 |
核心代号 |
M28 |
NV41M |
核心/显存频率(MHz) |
460/460 |
330/1000 |
显存类型 |
GDDR 3 |
DDR/DDR2/GDDR3
|
显存位宽(bit) |
256 |
256 |
显存容量(MB) |
256 |
256 |
顶点引擎 |
6 |
6 |
像素管线 |
8 |
8 |
核心技术对比 | ||
支持DirectX版本 |
DirectX 9.0 b |
DirectX 9.0 c |
Vertex Shader |
2.0b |
3.0 |
Pixel Shader |
2.0b |
3.0 |
核心技术 |
3Dc |
CineFX 3.0 |
从硬件参数上可以看到,6800能够使用不同的显存达到成本与性能的平衡的目的,为笔记本厂商提供不少选择的余地,显存带宽和核心技术跟桌面版的GPU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增加了能耗上的节能技术,与桌面版分别较大的是显卡的频率、顶点引擎和管线,较低的频率在有效控制温度的同时降低了不少性能,压缩了顶点引擎个数和削减了管线数目降低了集成晶体管数目,也对降温起到一定的帮助,较为遗憾的是,对于DX版本的支持,ATi只支持到了2.0b。
测试软件:
首先介绍一下软件测试平台,预装英文版Windows XP+SP1、DX9C,下面是测试软件列表:
测试用软件 | |
测试项目 |
测试环境 |
3DMark 2001se build330 |
1024x768x32bit /1680x1050x32bit |
3DMark 03 build350 |
1024x768x32bit / 1680x1050x32bit |
3DMark 05 build110 |
1024x768x32bit /1680x1050x32bit |
Half Life Ⅱ_High Quality |
1024x768 / 1280x1024 |
1024x768 / 1280x1024 with 4xAA 16xAF | |
DOOM Ⅲ_High Quality |
1024x768 / 1280x1024 |
1024x768 / 1280x1024 with 4xAA 16xAF |
由于对比测试的Geforce Go 6800的核心频率与Radeon X800接近150MHz的差异,所以我们对GF Go 6800进行了一定幅度的超频,以使两显卡区别不那么明显。同时,具有1680×1050分辨率的LCD使这两张显卡在超高分辨率下运行成为了可能,使用这一分辨率看他们在大量材质贴图运算后成绩又会是如何呢?超频至400MHz核心频率,1150MHz显存频率的Geforce Go 6800性能又会如何呢?
笔记本最强显卡终极对决(四)
常规测试
3DMark是较为常用简单的显卡测试软件,虽然在3DMark2001中,桌面版显卡早有超越20000分的成绩出现,可是,由于功耗问题,降低了接近50%的核心/显存频率严重制约了两GPU得到更好的发挥。同时,由于特效的增加使得在后续3DMark版本中的成绩都呈几何级数的下降。
经过对比测试后发现,取决与核心/显存速度的、与DX9B和DX9C无关的3DMark 2001中,即使是超频至400MHz/1150MHz的GF Go 6800比起460MHz的Radeon X800仍然有着不少差距,
游戏测试
常规测试软件中他们各有胜负,轮到了实际游戏测试:DOOM Ⅲ和Half Life2,在现时主流游戏中,这两个游戏支持更多特效,对硬件要求更高,而且也得到更多玩家的喜爱,在这次测试中,都使用了有别于桌面版显卡的驱动,这是因为架构的不同驱动的发挥也完全不同,而且,我们尝试使用最新的Forceware和CATALYST桌面版驱动都不能使这两块显卡发挥最好的性能。其中Gefore Go 6800使用的Forceware 67.90驱动,Mobility Radeon X800使用的是CATALYST 5.2版。
游戏部分是最为令人关注的,在对比测试后发现,超频后的GF Go6800在DOOM Ⅲ上的一般模式只有几祯的提升,在开启最高特效后不比超频前有所提高,内部热敏电阻在降频保护核心制约其更好的发挥。 同时,较旧的Forceware 67驱动制约了GF Go6800的发挥,超频后的GF Go6800测试成绩与之前测试S800时候出现了同样的问题,而且经过多次测试后结果完全一样,更为肯定了其内部热敏电阻在发挥作用,对其进行了降频保护核心。这种现象只出现在开启特效的游戏测试部分,对测试软件完全没有影响,估计是游戏测试时候请求更多的显存,显存温度持续升高,激活了热敏电阻。而在Mobility Radeon X800方面,相对GF Go6800拥有了频率优势,同时,感觉ATi架构对其显存带宽要求不高,所以,即使在较低频率运行仍然有着不错的表现!
总结
测试结果十分明显,由于nVidia Geforce Go6800的标准频率和ATi的Mobility Radeon X800有不小差距,因此基本在所有测试中都是以ATi胜利而告终。但是,nVidia要有一款终极武器即将出世,高频版的GeForce Go 6800Ultra的性能又将会是如何?我们将继续为读者密切留意它的动向。
而且,在测试过程中发现nVidia把桌面版上高功耗的特性一同带到了移动领域上来,较为可喜的是,经历了GF4 Go,GF5 Go等系列的锤炼后,nVidia在移动GPU领域也得以加强,与ATi一同角逐在笔记本游戏移动领域这块未开垦的土地上,也将是广大玩家乐于见到的良性竞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