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危险因素的研究

互联网 | 编辑: 顾沈伟 2007-06-24 10:3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脑中风

脑中风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脑血栓形成)二大类,以脑梗塞最为常见。脑中风发病急,病死率高,为发达国家前三位死因之一。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日新月异,已使某些不明原因及危险因素日渐明朗,然而若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最理想举措乃是预防各种危险因素。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很多,现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高血压

许多研究均已证实高血压是脑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收缩压或(和)舒张压增高均是各类脑中风的危险因素。Langer等对100名脑动静脉畸形并导致出血的患者进行观察,发现小细动静脉畸形,深层静脉引流可致脑出血,其中高血压是主要因素。脑中风的危险度与血压高度呈线性关系,为了研究高血压控制期间的脑出血危险因素,Thrift等对331例病人进行观察,发现高血压,高盐饮食和较高剂量的阿司匹林(>750 mg。wk-1)应用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最为重要,危险度是高盐饮食和较高剂量阿司匹林应用的两倍。高血压的危险性是其导致脑血管发生脂质透明变性的结果,高盐饮食亦是通过高血压而发生作用。因此,有效地控制血压升高可减少脑中风的发生。

2 吸烟

多项研究表明,吸烟亦是脑中风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仅次于年龄和高血压,Fukuda对颈内动静颅内段和颅外段动脉发生严重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斑块厚度最有显著意义的危险因素都是烟龄。因颅内动脉瘤而发生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重烟瘾(>1包/天)与从不吸烟的比值为11.1。抽烟可提高血浆纤维蛋白质含量,也可引起脑血管瘤等,脑中风危险性与吸烟数量相关,但吸烟对不同原因所致的脑中风影响不同。有研究表明,吸烟能增加动脉瘤破裂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但对由于动静脉畸形所致的出血影响甚小。石泽雅彦对26名男性高血压患者调查其发病年龄、一日吸烟量、吸烟时间及合并症,认为吸烟对人体动脉危害性较大,吸烟量的增加可使高血压及动脉硬化进一步恶化。吸烟作为脑卒中的独立因素,及时戒烟对脑中风有预防作用,尤其是对60岁以下的高血压患者,或伴有心肌病、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等其他合并症的患者,更应该进行切实有效的戒烟。

3 心血管病

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衰竭、房颤等),特别是伴心律失常或心肌梗塞者,为缺血性脑中风的危险因素。Amarenco等认为60岁以上的缺血性脑中风病人中1/3是原因不明的,除了房颤和周围血管病及其他危险因素存在外,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于或等于4 mm,并伴颈动脉狭窄会使再发脑中风及其他血管病的危险性增高。对颅外颈动脉狭窄的231名患者调查动脉狭窄与脑中风进展过程的关系表明,高龄和长时间的多重狭窄可独立预测脑中风的进展过程;此外,无症状颈动脉狭窄人群中,在颈部可听到血管杂音,超声波检查可确诊,其每年的脑中风发生率是1%~2%。在大于45岁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人群中,4%~5%在颈动脉可听到杂音,大于75岁则升高到6%~8%。

4 糖尿病和血糖浓度

糖尿病和血糖浓度为脑中风的危险因素,且常合并高血压和心脏病。薛广波等报道,糖尿病患者脑中风发病率为1 549.05/10万,非糖尿病患者发病率333.00/10万,两者差别非常显著(P<0.01,RR=4.64),说明糖尿病是中风的危险因素。Lehto等对105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进行观察,发现NIDDM病人脑中风危险度显著增高,其中男性患者脑中风危险率比非糖尿病对照组高2~3倍,女性患者高5倍。先前中风史、高血压、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是预测NIDDM病人脑中风的重要指征。Lehto又指出,NIDDM患者,若其血中尿酸水平高于295 mg。L-1,将会显著增加脑中风的发生率。脑中风急性期高血糖可加重脑损害和增高死亡率。一项动物试验表明,胰岛素对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有益,可使血糖从8~9 mmol。L-1降低到正常值的下限3~4 mmol。L-1,同时可明显减轻梗塞范围,因此,临床上对局灶性脑缺血病人可使用适当的胰岛素以降低脑中风的发生率。

5 血脂异常

高脂蛋白a(Lpa)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已广泛应用Lp(a)作为测定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的指标。Lpa与有症状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严重程度和颈动脉狭窄程度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a是发生脑血管病的最好的单一标志,其次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高胆固醇血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高,且较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常伴随高的LDL-C,均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Wilt等人对超声波所检测出的冠状动脉硬化患者进行观察,发现低水平的HDL-C并不伴随高的LDL-C或总胆固醇现象较普遍存在。新近的研究表明,在动脉硬化的发展和形成过程中,氧化性LDL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6 急性脑血管病史

以往发生过短暂脑缺血发作(TIAS)和中风史,都是脑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TIAS愈频繁,中风的可能性愈大。洛桑卒中登记处对2 738例病人的调查发现首次缺血性中风后的早期(最初30天)复发率是4.4%。对1 273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平均随访1.1年,发现1年复发率9.3%,2年为14.1%,且动脉粥样硬化致血栓形成的中风几乎都处于复发高危状态。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