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计算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互联网 | 编辑: 杨雪姣 2007-06-25 18:05: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第二页 

1983年

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银河Ⅰ型亿次巨型机系统的成功问世,标志着我国具备了研制高端计算机系统的能力。

1992年

曙光投入200万元研制曙光一号。随后,曙光一号、曙光1000、曙光2000、曙光3000、曙光4000相继问世。

1994年

银河Ⅰ的换代产品银河Ⅱ在国家气象局投入正式运行,其系统性能达每秒10亿次,大大缩短了我国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1997年

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在北京通过国家鉴定,峰值性能为每秒130亿浮点运算。

1999年

首台“神威Ⅰ”计算机通过了国家级验收,并在国家气象中心投入运行。

2000年

由1024个CPU组成的银河Ⅳ超级计算机系统问世,峰值性能达到每秒1.0647万亿次浮点运算。

2002年

世界上第一个万亿次机群系统联想深腾1800出世,获得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

联想深腾6800问世把世界机群计算推向新的高峰。

2004年

曙光4000A成功研制,使中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研制10万亿次商品化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

2005年

天梭荣获了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计算机硬件领域的最高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06年

浪潮作为国内唯一应邀参加Oracle VC认证的高性能服务器厂商,凭借其产品及系统的综合性能卓越表现在全球率先通过测试。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 上一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