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芯竞争者浮现 强调首提中国芯概念

互联网 | 编辑: 吴杰平 2007-06-27 11:14: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第一页

6月26日下午,北京大学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程旭应该不会想到,原计划低调发布的“x86微处理器核心技术转让阶段性成果”,竟引来媒体记者会后长达数十分钟的贴身追问。

26日下午14时,北大英杰交流中心,北大正式宣布在对转让的x86技术进行优化和创新的基础上,已经成功在FPGA系统板上启动Windows(包括Win98、Win2000、WinXP、Win2003等)和Linux操作系统,并成功运行应用程序,包括新浪在内的极少数媒体被邀至现场见证。

据悉,这也是AMD两年前转让中国政府x86微处理器技术以来,作为技术受让方的北大首次正式对外公布创新成果。当天下午,程旭们迎来了该项目的贵宾--AMD公司董事长鲁毅智。近年来鲜在中国媒体前露面的鲁毅智出席了会议,并对北大交出的首份成绩单表示满意。

7年前,程旭和他北大实验室里的学生们因为第一颗“中国芯”的研制成功而名声大噪。如今当舆论更多聚焦在“中国芯”的代名词--龙芯上面时,在外界眼中将是龙芯有力竞争者的北大众志-863芯片,却被程旭低调表示不愿与龙芯做比较。

首倡“中国芯”
中国自主研发CPU领域一度兵强马壮,但随着汉芯、方舟等项目的相继搁浅,龙芯逐渐成为媒体眼中竞相追逐的能代表“中国芯”的独苗。此前,少有目光聚焦同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大众志-863处理器。

一位长期关注北大众志(北大下属公司)相关业务的与会专家告诉新浪科技,北大早在1999年即率先提出“中国芯”的概念,是“中国芯”的发源地。“北大众志-863”处理器属于国家863项目,其开发工作得到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

笔者了解到,在2003年“中国芯,心系中国--北京大学微处理器开放周”的开幕式上,科技部曾宣布国家“863计划”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专项重点支持的“北大众志-863 CPU系统芯片” 成功量产,并进入市场推广阶段。

“与北大众志-863一样,龙芯是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处理器的一种。”上述专家介绍说,目前我国本土处理器主要有龙芯与北大众志这两家。他未正面评论北大众志与龙芯的竞争优劣,只称北大众志的市场化速度更快。

据程旭介绍,北大众志在常州的工厂2006年通过了ISO 9000的认证,形成了20万台测试和生产的能力。目前采用北大众志自主系统的网络计算机已经超过3万部,今年年底将超过4万部。

“我们产品已成功出口到古巴和日本等国家。”程旭表示,北大众志已开发出CPU全套技术,拥有自己的CPU、主板等,产业化能力没有任何问题,且完全有能力进一步实现产业化。

耐人寻味的是,谈起芯片产业滔滔不绝的程旭对龙芯话题同样避而不谈,只表示“北大众志-863处理器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大陆自己开发的芯片系统”。他同时也向笔者强调,北大当年首家提出了“中国芯”概念。

(未完,请翻页)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