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IMP550在各频段的细节更多,声音还原也更“真实”(因为“修饰程度”更低),在加州旅馆(演唱会版)的对比播放中,IMP550的鼓声表现比CT810更逼真,现场感更强
21款随身听、低阻耳机音质横向评测 [2]
在6款MP3中,IRIVER 590的音效设置比较特别,有“3D环绕”和“超重低音”,前者能营造一种虚拟的环绕立体声空间效果,后者能产生很强的低音效果。然而我认为它们都是“不能长久设置的”,“3D环绕”就好比电脑上的一些“虚拟音效软件”,把音频过渡修饰夸张,这样的后果便是比较严重地使声音“失真”,短时间内还是比较润耳的。而“超重低音”我认为几乎已经把大部分的中低频段都遮蔽掉了,失去大量细节,而且过重的低频轰炸对耳膜损害也比较大,也不适合长时间设置。
同样,各种MP3播放器的EQ设置也会比较大幅度地使声音“失真”,你会惊讶地发现陈慧琳和王菲的声音难以辨别了,因而不推荐长时间使用。
再次强调的是,只有在很安静的环境下,用解析力比较高的耳机认真听,才能明显分辨出上述区别,而且也与个人的耳朵分辨力紧密相关。我又请了两个朋友试听,在同时播放同一首歌的多个MP3播放器之间切换,均表示“很难分出差异”。
MP3与CD随身听的音质区别也达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上文已详细讨论过MP3单独音质水平。与CD随身听播放“原版CD”相比,我用AKG K70和 丫头 的森海赛尔PX200耳机试听,在安静的办公室环境中,能“略微明显”地分辨出CD播放更多的细节,特别是在音频之间的过渡上更柔和,而MP3则变化“略微”突兀一些;这是与MP3的压缩算法原理密切相关的(详细请看 本影 撰写的《打造发烧音质:MP3音频完全攻略》 ):声音密度比较高的部分在压缩的时候会保留得比较完整,而旁边的一些过渡细节则被忽略,适应了人类听觉的“遮蔽效应”,当然如果用一系列保真还原性很高的器材,比如原版CD和高解析力耳机便能分辨出那些被“压缩掉”的细节之处。虽然我们可能认为CD机的部件素质应该比MP3好,而且CD碟的音源也要比MP3文件细节更丰富,但实际试听则音效区别并不是十分明显。
丹丁 MH-356
创新LX10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