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当一切运转正常时,带来的是业务的飞跃;当出现故障的时候,带来的却是致命的威胁。我们应该高兴,因为信息化前所未有地被重视起来,信息化已经深入到我们的骨髓,已经和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同时,我们也应该悲哀,当信息化越来越重要的时候,我们脆弱
第四页
信息化灾难事件四:民航离港系统瘫痪
2006年10月10日,北京,一连串急促的电话声打破了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公司(简称“中航信”)的平静:首都机场,13时28分起,由于离港系统的主机文件损坏,造成操作系统的核心文件无法使用,机场和航空公司无法在前端提取旅客信息数据,33个航班延误,近千名旅客滞留。
灾难影响多地连锁反应
受影响的机场,并没有止步于首都机场。随即,13时33分起,深圳宝安机场离港系统瘫痪44分钟,25个航班不能正常办理登机手续;13时35分起,广州新白云机场离港系统瘫痪45分钟,7个航班直接受影响,乘机手续改为手工办理……
2006年,中国国内机场电脑离港系统故障曾发生过多起。1月11日上午10时30分至11时10分,包括成都、上海、北京在内的全国多家机场就曾因此无法正常工作;7月26日,北京首都机场离港系统发生电脑故障,导致32个航班延误。
救灾措施: 自有系统 有备无患
全国各大机场遭遇离港系统瘫痪的背后,是中航信一头独大和各地航空公司自建离港系统困难的尴尬。目前除春秋航空外,国内所有航空公司和130多家机场都使用中航信的离港系统。为了摆脱这种困境,在过去几年,国内几家航空公司曾经尝试研发自己的离港系统,但无果而终。困难不在技术实现,而在于目前国内离港系统前端订座与后端结算等服务,均由中航信一家提供,如果自己开发离港系统,要么就去与中航信系统对接,要么就将原有的订座系统和结算系统全部舍弃,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重新设计。
灾后思考:统一平台有利有弊
1988年,中航信开始利用统一平台集中管理国内航空公司的离港系统。统一平台下的高度信息共享的确为旅客带来了更好的服务,也带来了类似于一旦出现离港系统瘫痪,航班无法离港的弊端。
在这种集中式系统架构中,中航信负责主机及系统的维护,网络运营商负责通信线路,机场与航空公司直接应用前端系统。因此无论是主机系统、通信线路还是机场终端,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将制约离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要解决好目前国内一旦离港系统瘫痪,各地航班同时遭殃的现状,就必须考虑在信息资源统一的基础上,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这样才能让统一平台规避弊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