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真实:小四和hifi系统的原罪

互联网 | 编辑: 2005-06-02 00:00:00转载

一直想为小四写点东西,然而还是一直懒散下去。不过还是慢慢地写了些絮絮叨叨,大家看看吧。资料大都来源于国外论坛。这篇文章中一些东西都可能是大家闻所未闻的,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收获,呵呵。

关于真实:小四和hifi系统的原罪

一直想为小四写点东西,然而还是一直懒散下去。不过还是慢慢地写了些絮絮叨叨,大家看看吧。资料大都来源于国外论坛。这篇文章中一些东西都可能是大家闻所未闻的,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收获,呵呵。

(1) 谈谈频响问题

这个是小四的真实频响,由于采用人耳模拟耦合器测量,就是你将听到的声音。注意15khz以后的频响由于耦合器本身所限实际无法测量,只是拟合出的曲线。



先来看看4p和4s。p和s的区别,一般的评价都是s比p好不少:空气感更好,声音立体化,声场变广,声音向上提,解析力更高,低频有收敛,中频更甜美等等。为了研究频响,我把两者的曲线放在一块:



有意思,两者的区别只在高频,4p的高频弱些。这也是ETY公司官方的说法。事实上三个耳机的区别都只在高频。不过问题来了,这三者高频频响不同的用意何在?我先不急着回答这个问题,先来看看另一个问题,即KK的频响。

白线是鱼版测得的结果,红色的是原厂公布的频响曲线,黄绿是齐斌兄的结果。白黄绿的主要区别用粗白线标了出来。



鱼版的评价:“中频段120HZ~1KHZ,几乎完全是直线,没有丝毫起伏,1.5KHZ开始到1.8KHZ稍有上升,然后又下降至3.5KHZ到谷底”。这一升一降,是AKG的技术所限么?错。人耳的构造是复杂的,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吸收和反射不一样。如果频响完全平直,反应到鼓膜处的声音反而不对。那么怎样的频响才能在鼓膜处生成平直的反应?答案在此:



当然,这个完美频响对于耳机和耳塞完全不同,即使都是耳机,不同的构造也有区别。所以要真正得到有意义的结果只能使用人工耳。

另外,请务必注意左边坐标标度,不要闹笑话:“怎么这条线这么不平?”。例如这个是DT880的频响,看上去很平,因为左边的标度比例非常大。



更值得特别指出的是,网上的大多数测量所得意义更小,因为只是所谓的相对频响----他们没法确认什么才是真实的频响,只好取一个“标准”耳机做为参照标准。例如Headfi论坛上的一个帖子采用HD580,而大家经常参考的Headwize数据则采用大奥 R10 HD580 HD600等十个顶级耳机的频响的综合作为参照标准,而这个标准是十个取平均还是加权平均还是怎样?我们不知道。所以这些数据只能做为耳机之间的相对比较之用,靠它去研究如何弥补自己耳机的缺陷实属胡闹。只有人头才能告诉你有价值的东西。

回过头看KK的频响,可以发现和完美频响十分吻合,在中高频简直一模一样。AKG公司的良苦用心正在这里。原厂公布的频响曲线:



上面注明了是使用B&K测量。B&K是什么?应该不是一个简单的麦克风,应该是考虑了人耳的传播损失后得出的结果。所以我们可以说,AKG公司非常厉害,KK在50hz-20khz实现了完全平直一尘不染的目标,不愧是监听耳机的典范!然而20-50还是KK永远的痛,挥之不去。

说了这么多,似乎耳机设计的目标就是最平。最平,是否一定就是最好?错。



(2) 小四的频响下陷和hifi系统的原罪

先来看看四季青兄的一句话:“从曲线来看,4P频响曲线从1K起缓慢下降,5K下降的分贝数已超过6,8K已到10。这就是4P的宁静呀! 5K到8K,这音响上至关重要的一段高频,下降,真妙。”四季青兄的理解对么?似乎错了。

4P和4S的频响都有一个特点,在中高频往下滑。4S好些,但在8K左右也和P一样有个坑,只有B没有。ETY公司在耍什么花招?要知道KK在这里可是纯平的!

解铃还需系铃人。请ER4的设计者Don Wilson为我们解答:

Unfortunately we found that most recordings have a treble boost of about 5dB at 10kHz to make up for absorbtion in most rooms when listening to loudspeakers. We have data on our web site from five of the studies that we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We did a study for an AES meeting at a recording studio in Chicago to determine if our estimation was correct. The results compiled from the 20 people in attendance verified that 5dB of high frequency cut was appropriate.

原因很简单,因为很多普通录音在10khz和附近故意提高了5db,所以ER4P/S要在10khz降低5db,而人头录音没这种问题,ER4B无须这种修正,不过要提高10khz以上的信号以弥补人工耳对高频的过多吸收。所有ER4系列在极高频10khz以上都是一直上升的,这则是为了解决滤膜的堵塞和吸收问题。4P的出现在4S和B之后,其改变频响的目的是因为不少人认为ER4S的低音不足(其实是他们自己没密封好或是被一些耳机带坏了……)。降低高音和提升低音都能起到提升低音的效果,ETY公司选择了降高音。

大家可能会奇怪,不是说录音的宗旨就是100%传真吗?这样不是破坏了原汁原味吗?要知道普通录音是为了在普通音响系统中重放而设计的,而房间中的不少东西如地毯之类会特别吸收10khz的信号,所以不少录音师就会提升10khz……多么哭笑不得的事!ETY公司请了芝加哥的20位音响专家经过试听确定了5db这个值会给人带来没有染色的感觉。

然而万一这录音没有对10khz进行提升呢?



er4问题的关键在于8-10khz。所有hifi系统问题的关键在于8-10kHz。

联想起我以前发的国外对大奥 007 R10的评价,可以发现他们都把录音分为两类:好的,和坏的。007在好的录音上表现非常好,而在坏的录音上高频过亮,细节过多,令人疲劳和厌烦。

其实没有好的坏的问题,只是有没有提升8-10k的问题。这是hifi系统的原罪,挥之不去。为什么不存在一个完美的系统?原因就在这里。如果想都重放好,就只能妥协!

而且在高频的提升非常讨好耳朵和现在hifi界的大环境。还有人耳本身对高频的响应在20岁之后会不断下滑,耳垢和耳病也会特别影响高频的响应,如果不太注意用耳卫生的话高频下滑更是厉害。我在医院里看过一张对一位56岁老人的频响测量,10khz左右已下滑30db以上,也就是1000倍以上。适当的较高的高频频响能弥补这些缺陷。

很多人接受了KK,即使它的高频在某些音乐上使人感觉到听觉疲劳或是金属味浓。和尚所言也许不假:“我感觉KK是做特殊应用的”。虽然KK是完全平直的,但其实有些时候对于某些人又是不平直的。

有的人认为ER4有染色,一种说不出的染色。为什么有染色又说不出呢?很简单,关键就在ER4的下陷。下陷相当于整体的染色,听出它比听出峰的难度要大得多,当然,对音乐的影响也小不少。可惜我找不到高端HD的人头测试结果,不知森海公司的做法。

我现在听音乐采用的EQ是把ER4的下陷修正的EQ,对于大多数录音来说效果是明显更好:空气感,音色,音场,解析力,细节全都有非常惊人和讨人喜欢的变化,只是有些录音很明显会出问题:高频过亮造成疲劳和金属味 ---- 典型例子就是Andrea Bocelli的录音。ER4已经有一些年岁了,不少发烧唱片公司已不再做这种提升10khz的事,只有流行唱片公司才做!然而如果你不为老CD和流行摇滚CD考虑,又会被抨击为高频过亮!出路何在?

Headfi不少4B拥有者也觉得4B听起来更好,虽然有时会疲劳。4B在4S的基础上加入一个电容,形成了高通滤波器,其效果就是提高高频,获得了不下陷的刚好适合人头录音的频响。由于ER4单元的电声和阻抗特性,提高电阻也能提高高频,所以和尚的“超级ER4”也异曲同工。

这样看来,似乎像KK这样的不下陷为好。最好的方案是两种耳机各备一个随时切换。感觉不对时就要切换回降低了10khz的耳机,过多听高频提升的音乐是会损伤耳朵对高频的响应的。当然电脑发烧就没有这种问题。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ER4的这种修正本身为了更完美的传真,可惜现在看来也许是错了。



(3) 真正平直的耳机就是最好的?

先来一个概念:HRTF,即Head Related Transfer Functions,头部相关传输函数。下面这张图说得一清二楚:



这就是如果音源在左前方30度时该有的频响。当然这个频响还随远近会不断变化,还有信号传播的延迟效应。所以想靠普通的二声道录音重建原来的声场无疑是天方夜谭,只有假人头录音+入耳式耳机才能做到这一点。普通的高端耳机所要做的就是试图把二声道录音根据HRTF改变,效果如何,大家自己也清楚。这根本就是一个异常复杂和不断变化的函数,不靠计算机根本没法实现很好的模拟。我正在找这方面的可供试用的软件。

KK则另辟捷径。既然二声道录音的耳机还原天生有这种极难解决的缺陷,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来个音箱挂头上!真是非常大胆和富创意的设计,分开一定角度之后就更像了!当然,由于还是与普通音响系统的还原方式有区别,效果还是不尽人意。

不过交响乐的情况完全不同。交响乐乐器的位置和距离都是相对固定的,所以大家可以有一个固定的目标----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就能改善重播交响的声场和消除头中效应,R10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平直的是还原唱片最好的,然而绝不是还原现场最好的。要唱片的真实还是现场的真实?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4) 最好的耳机就是效果最好的?

这是疑问系列的最后一环。耳机系统的整个重放过程有四个关键损失:话筒的损失。录音师的损失。耳机的损失。耳朵的损失。这里就是最后一个问题:耳朵的损失。主要就是一句话,大家平时一定要保护自己的耳朵,呵呵。有条件的话可以去医院测耳朵频响,然后根据它做修正。不过一般的医院测得不太准,我看到的是有5db即3倍的误差。应该要去耳科医院才有较好的结果。年纪大了这一环更要注意,岁月不饶人。

就算你的耳朵非常健康,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家的耳朵构造都不一样。男女不一样,东西方人也不一样……一个有趣的例子,S.Linkwitz是一位专业音箱设计家,他播放正弦扫频信号就可以听出一个耳机的染色在多少HZ,有多少db(!!!)。他觉得er4s在2.5khz有峰,应该减5db,7.5khz也有峰。应该减8db,而谷靠人耳很难听出来,所以他就没有研究了。



Don Wilson的回应:

I was waiting until I had more time to talk with MR. Linquitz about his experiments because it will take some time to explain and dig up the backing data. What Mr. Linquitz did is make himself a personal HRTF that sounded correct for himself. The equalization that he thought sounded correct might be quite unappropriate for others. The difference he finds at 2.9kHz is most likely a slightly different ear canal resonance. I am not sure what the need for the sharp dip at 7.8kHz is about. If it was in the 10-12kHz area where we have a bit too much energy I could easily understand the cause.

“2.9k的问题应该是耳道构造,而7.8k的大峰他就不清楚了,如果是10-12k有峰的话倒是有可能(我猜Don指的是针对滤膜做的提升)。”

所以说人耳有别。

本文来自:www.erji.net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