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共三页
上半年,刀片服务器再次成为业界焦点。先是曙光发布第三代自主刀片系统,接着中国电子标准化协会高性能计算标准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高标委)宣布正式成立,并在不久后其刀片服务器管理模块技术标准草案通过信产部相关司局协调会议审议通过,随后HP举办刀片体验日活动,矛头直指IBM,近日,IBM、SUN和SGI也先后发布了各自的刀片新品。几乎在每次新闻发布会上,都会频频被媒体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刀片服务器标准何时统一?标准之争成为焦点中的焦点。尤其是在IBM高管公开质疑国产刀片标准之后,这一话题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
中外标准之争
据报道,6月21日,有IBM高管在谈及如何看待中国建立自主刀片服务器标准时表示,曙光提出这样一个概念本身没有问题,“但现在很难用政府的形式,用某一个国家单独的标准,要求全世界都遵从。如果用标准提高一个行业的准入门槛,到最后是不会成功的,这在过去已经有过证明。”
他解释说,中国市场非常大,之前有过电信的标准,还有一些无线标准等,大家都想去主宰各种标准,最后客户花钱却买不到最经济高效的产品,“我相信不会有人故意搞一套跟全人类没关系的标准,这推动力要求太大”。
四天后,高标委秘书长曾宇作出回应:“全球服务器多数被外国企业垄断,中国企业联合起来制定中国标准不是要形成垄断,反而是要推翻原有垄断。中国企业不可能只为外国企业贴牌。IBM说我们想主宰标准,其实刚好相反,这正是我们成立高标委的原因。目前,全球服务器大多被IBM、HP垄断,占据了80%的市场,他们还成立了一些标准组织,确定了标准,而且是排它性的。这对于用户来说意味着什么?就是要垄断市场。一旦垄断,国内企业只能为他们贴牌,为他们打工。”
国外厂商开放部分标准的背后
其实,从2000年开始,刀片服务器已经发展了8年,但却迟迟得不到大规模普及,究其原因,主要就在于标准不统一,价格居高不下,而且不同厂家之间的产品无法相互兼容,用户容易被一家厂商绑定。对此,一些国外厂商开始制定标准或联盟,试图将产业的控制权攥在自己手中。
早在2004年9月,IBM和英特尔公开了BladeCenter的设计规格。2006年2月 IBM主导的Blade.org开放协作组织也正式成立,致力于开发和推动下一代刀片技术。据称,这一方式提供了开放的创新机会,超过400家科技公司免费下载了相关技术规范,开始打造刀片服务器平台。
从表面上来看,IBM可谓慷慨大方,但实际上,它仅仅开放了计算刀片和交换模块两部分的规范,对于中板、管理模块以及软件接口等部分并没有开放,也就是说,其他厂商如果遵循IBM的规范,无法重新复制整个系统,而是只能设计和生产一些部件,从而会最终沦落为IBM的打工仔或贴牌商,IBM则会牢牢地控制住整个刀片服务器产业链,获取超额垄断利润。可见,天下永远掉不下馅饼。回想80年代,IBM开放了它的PC兼容机规范,从而带动了PC的爆炸性发展,但IBM也失去了对这个领域的控制权,20多年后,终于把PC业务卖给了中国的联想,相信这一回IBM不会重蹈覆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