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三层CMOS 春卷SD10扫街体验

互联网 | 编辑: 徐嘉 2005-06-06 00:00:00原创 返回原文

当然,SD10的画面品质还是令人满意的,如果你不介意它仅有300万实际象素的话。有朋友说起本机的实际表现可以比的上6MP的其他产品,这一点我完全赞同。不过相比更高象素的产品,SD10仅有的3MP输出实在是太勉强了

和论坛网友互相交换DSLR

自从进了4/3的门后,我对DSLR的选择就好象进入了“小众”的圈子。朋友们手里的C,N相机着实不少,不过大多只是应评测工作的要求应用一下,自己并没有更多深入钻研下去的愿望,倒是其他品牌的几款产品会让我很有兴味的找来把玩一番。

自从干部买了SD10后,他就成了论坛里少有X3三层CMOS技术的传道者。不过,尽管每每当他在DSLR论坛里贴出那些从X3F格式转换过来的样张都会引来大家的一片叫好声,但似乎最后真正能受他影响而去选购目前已经大跌价SD10的朋友还是少之又少。

上个周末,我和干部两人碰了个头。他很想看看传说中4/3系统究竟表现如何,E-1机身是否真的是所谓“专业之选”,而我则对他刚买的PENTAX太古马 M42 50mm F1.4手动头加SD10的搭配很感兴趣,想看看这样的系统在画质上可以达到什么程度。于是我们两个人一拍即合,互相换了手上的机器准备分别体验一下。

以下就是我在上个周末使用干部的SD10在徐家汇和淮海路扫街时候拍摄的样张。原图当然是时候HI等级的X3F(RAW)存储,然后用SPP软件做了一定的调整后输出JPG文件。很遗憾,这里没有办法贴上真正的X3F原图(即使网友下载了也需要使用SPP或者CS加插件才能观看),这些JPG显然是经过符合我个人喜好的调整后获得的“非原图”。不过,这些输出的JPG并没有经过更多其他软件的后期处理,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似乎这些又能被称为“SD10原图”了。。。

关于这个头的消息可以访问这里

使用的镜头大部分是M42口的 1.4 50mm手动头,另外还有几张用SIGMA的12-24mm以及一支很普通的70-300狗头喀嚓的照片。

就在徐家汇附近走走

点击图片可以进入本站DC产品样张库观看大图:

徐家汇的下午,东方曼哈顿,M42拍摄。锐利度和色彩表现着实出色,我想这张照片完全可以体现出SD10的良好画质(只可惜象素太少)。

垃圾筒顶部有一点点积水。还不太习惯使用手动头,但本镜头在SD10上会有合焦提示,这也对用户使用提供了巨大便利。

有谁看的出这是什么?最新的红色电话亭中的隔断玻璃。故意做成这样的碎纹效果,用来表现相机锐度是很适宜的场景。当然,我在输出照片时把锐度也相应提高了一些。

用那支70-300的狗头拍摄的朱桢。当时他正在港汇中厅的舞台上为一种化妆品SHOW做主持人。

VERO MODA的橱窗模特,我女友比较喜爱的服装品牌。我一直把它看成达斯维达——大概是最近星战看多了。。。:)

来个全景。很遗憾,我在SPP内只能把白平衡调成这个样子,我觉得还是脸孔还是有点黄的。干部说对于这样的情况,应该把画面白平衡设置成白炽灯输出比较好,我觉得满有道理的。

从广角到人像的不同应用

12-24的徐家汇广角画面。通过SD10的取景器可以看清1.7X的转换因子究竟损失的多少画面,真叫人心痛啊!该镜头对畸变控制的非常好,但在大光圈下画质让人难以接受——干部说一般最好能收到F11-16之间。。。我的天!

对天空的表现,感觉不错。镜头边缘画面品质下降严重,不过这个不是我们今天谈论的重点。

类似的,横构图。

室内场景,相比前几天使用的OLY 7-14MM,这款12-14的表现的确验证了“一分价钱一分货”的老话。不过那支ZD头要价是手上这支镜头的三倍多呢,性价比实在不行。

SD10的色彩与锐度表现的确无可挑剔。真希望C,N能够考虑采用X3出一款机身性能出色些的DSLR产品,不过考虑到他们两家都有自己的感光元件产品,选用X3的可能性实在太小。前段时间有谣传说OLY为首的4/3集团可能有意X3技术,这倒也算是X3技术的一个不错归宿。

白平衡中一个黑白照片输出,用来对付我怎么也调不正的女友照片正合适(发黄,总是发黄,我投降了!)。

第二天天气晴朗,去扫街

第二天天气相当晴朗,正好可以让我背着包带着SD10出去扫街。很多人都说SD10(也包括SD9)是最适合在阳光下拍摄的相机,在明媚的阳光下三层CMOS的色彩能力将得到最大的发挥。于是我一眼就看中了这块颜色明快的亮黄窗帘,站在它下面准备按快门。

我打算在阳光直射到窗帘时按下快门。糟糕的是当时是多云天气,太阳老被一朵朵棉花糖遮蔽住。我站在窗帘下的时候,头顶上正好飘过一大片云朵,把太阳前后遮蔽了大概5分钟。可怜我只能在这条窗帘下徘徊N久,祈祷云朵赶快飞走太阳立即出来。大概是我不断抬头看天空和窗帘的动作太惹眼,最后把窗帘的主人都招出来了——那位阿姨警惕的盯着我。一言不发,用拍子死命的一下下拍打晒在旁边的棉花胎。。。

无奈,我先喀嚓旁边那片叶子吧。太郁闷了,离窗帘就差两米,这边就是阳光灿烂。

自行车是用来拍摄样张的好题材——常见、细节丰富、造型优美。不过我拍摄这张的唯一原因就是女友刚刚在10秒前再次提醒我应该多多参加体育运动——比如骑车什么的。

这个也算是典型样张拍摄对象,色彩鲜艳且同样拥有充沛的细节——很多人用这样的照片来证明相机细节还原如何优秀,照片质感如何强烈。但事实上,这样的微距照片也是最容易欺骗新人的,因为即使是很普通的DC拍摄这类题材照片也显得非常好看。

这就好象播放那些录音非常优秀(甚至夸张)的试音碟,会让你觉得一些廉价喇叭听起来也很不错的道理一样。

RAW格式的图片能够方便的调整画面的曝光度。一般来说,SD10的用户不太会有曝光过度或者曝光严重不足的问题出现,只要你肯花时间慢慢调整,即使是光线条件非常极端环境下拍摄的照片,最后也能获得比较令人满意的曝光表现。

什么是SD10的胶片味道?

纯粹的微距实验帖子,F1.4的光圈果然是大啊大啊。。。背景虚化果然是漂亮啊漂亮。。。梅汁番茄果然是好吃啊好吃。。。最后买单价格果然是贵啊贵啊。。。

大概是在桃江路附近喀嚓的,要么是衡山路。颜色好看,其他也就没有什么了。

橱窗玻璃的反光,是我自己扫街时所钟爱的拍摄题材。无论窗里窗外都是什么,合在一张画面里就显得很有趣味。如果你坚持要使用偏振镜,把玻璃上的反光去掉,那么画面就显得非常平淡无味了。

拍摄时这些花实际有些过曝了,好在用SPP很方便的就修正回来了。颜色艳丽且很有胶片味道,这一点的确是SD10照片的主要特色。

不少DSLR产品的原图对色彩还原都不是很好,NIKON就有D70一出全国阴天的说法,而CANON方面好象也有不调不出片的名声。SD10则不同,它的RAW照片经过SPP的默认调整后输出色彩就非常漂亮,尤其是蓝天部分。

最后简单谈论一下

这里没有SD10的夜景,不是我没有拍,而是效果的确很不好。8秒ISO100的曝光就能让画面上漫天星斗,看来三层叠加在一起的CMOS在散热上还有很多问题。另外,SPP软件的操作实在太让人头痛,每张照片即使简单浏览一下都要使用好几秒时间预读,而每动一步调整又需要再等上N秒(看机器速度与调整复杂程度)。

我使用E-1以后,由于抱着“宁可多拍三千不可放过一张”的心态,每次拍摄都会扫上500张以上照片。而使用SD10之后,真正有了使用FC机时谨慎按快门的限制——一方面是每张照片容量太大(2G卡才3XX张),另一方面就是照片浏览和处理太花费气力。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这样的感觉。我并不是什么严肃的摄影师,我也不希望在按下快门时有什么样的限制,SD10难以让我感受到无限拍照的乐趣。

当然,SD10的画面品质还是令人满意的,如果你不介意它仅有300万实际象素的话。有朋友说起本机的实际表现可以比的上6MP的其他产品,这一点我完全赞同。不过相比更高象素的产品,SD10仅有的3MP输出实在是太勉强了。

最后我要提一下:我在smokeman兄弟(也可算用这个机型的珍稀动物了)的SD10随拍帖子里发表一些反SD10的意见,

“这个机器实在是难用,完全不适合我这样习惯连按快门的家伙。画面色彩看起来不错,但X3F的后期输出实在随意性太大,完全要靠自己慢慢调整。人皮肤颜色果然是黄的一塌糊涂,处理起来难以控制,反正我是没有几张控制的好的,最后索性黑白输出了。

X3F从原理上来看是不错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能体现太大优势。你说它100%效果如何如何出色,但事实上我认为对比目前主流DSLR,比如同价位的350的8MP并没有锐利或者细腻多少。事实上,如果350D的PP以高精度缩小到3MP,在细节和锐利度方面打败SD10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另外,X3F的三层CMOS技术在感光元件散热方面也很成问题。曝光时间稍微长一点,画面上星星点点着实令人愤怒。”

不过这只是顺着大家的讨论而发的。事实上对这个机器我还是有不少喜欢的地方,而后面干部也对我的发言谈了他自己的不同看法。我后来觉得,如果把我和干部的言论结合起来看,大概能让不熟悉SD10的朋友对这款机有一个比较正确的初步印象。大家如有兴趣可以去这个帖子看看:

http://digi.pchome.net/2005/4/21/2_140605.php

返回原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