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信的尴尬现状
二、中国彩信走入误区
MMS如约而至,悄悄地走过了一个月。国内某IT站于11月2日报道说是“彩信”业务自10月9日正式开通后,在不足1个月的时间中,已获得了近万名用户云云,。。可叹!在满月的日子里中国目前MMS充其量也就一万多用户吧,而目前中国移动用户已超一亿。这样一比,MMS用户的比例实在少的可怜。在中国移动官方网站有则”选择MMS业务,您最关心那些因素?”的调查,调查显示如下(截至2002年11月15日15时)。
从这则调查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近60%的用户最关心的实际还是价格因素,包括手机价格和短信价格。而如果你使用过MMS,是否对彩信就感到满意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已经有无数用户在抱怨使用MMS手机来拍摄照片以及用MMS传输照片的速度非常之慢!传输一张照片居然需要超过2分钟的时间,而彩信目前100K的容量限制又根本无法满足用户创造个性化多媒体短信的欲望。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很有代表性的尴尬景象:
一张模糊的图片配上几秒简单语音介绍就构成了所谓“彩信”正在中国移动的网络上缓慢的移动着。无论是发信人还是收信人最终还是需要依靠另外打一个电话或者发几条普通短消息来加以说明MMS内容。。。
应该说,无论是从用户数量上还是从用户反馈情况上来看,这一个月彩信在大陆的开局并不能令中国移动满意。
在MMS推出的同时,中国移动曾经是动作频频,与爱立信发起MMS应用大赛;与滚石唱片合作酝酿推出滚石移动网;与EMI等五家唱片公司合作;与新闻界合作,用诺基亚7650彩信手机和中国移动通信的彩信业务进行采访等,同时,中国移动的有关高层主管也在新浪网的嘉宾论坛、e-talking论坛上露面。
随之而来的则是电视广告猛烈轰炸,诸如诺基亚“我拍到了外星人”、把草地、绵羊的照片传送到女友的手机上、记者把照片传到报社等等。单就这些广告而言,这种把MMS看成就是一种手机加照相机的机器,其实在是一种浮躁又弱智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只能让用户对彩信的认识走入误区。
事实上手机用户对彩信业务感兴趣程度随用户的年龄、学历和收入水平变化而变化:年轻群体,尤其是22岁以下的群体比较喜欢并愿意购买尝试,而40岁以下的群体还是短信息的主流使用群体,他们对手机能拍照却持观望态度, 购买欲望并不强烈。
中国的MMS(彩信)是目前国际上最便宜的,目前收费是0.9元/条,发2送1,而支持MMS的手机至少也得是彩屏,如果再带数码相机的话得5000元了,如此一来有购买欲望的群体却没钱去消费,而有购买力的人却对彩信不热衷,处于一种观望状态。中国移动把彩信手机的卖点定位在能拍照片,据说是借鉴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先例。 如日本, 拥有同样功能的使用数已达到700万, 但我们却没有对双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相当年龄段的人群的收入的对比。彩信业务应摆正自己当前的位置,谨慎自己的卖点,更多地应该把天气预报、贺卡等低费用的业务考虑在内,否则引导消费者以为彩信就是拍照传输的高消费到后来只能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