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研究摄影构图
刚刚喜欢上摄影的你,在掌握了自己的相机的性能、熟悉了光圈、快门等概念以及各种曝光模式后,是不是还总为自己拍不出好照片而苦恼?为什么原本亲眼看到的美丽景色,却在自己的照片上显得那么平淡无奇?为什么原本看似平常的景物,在摄影大师的镜头中,却会散发出无穷的魅力?也许你的相机和大师使用的是一样的,光圈、快门等技术细节都是一样的……但为什么还是有差距呢?其实很简单,差距就在精心的构图上面。
什么是摄影构图
构图是一个外来语,英文是COMPOSITION。摄影构图就是在摄影创作过程中,如何在底片这个有限的平面空间里,合理地安排所看到的画面上各个元素的位置,从而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同时表现出摄影者的创作意图的过程。这个过程,和传统绘画中的“章法”“布局”是一样的,是一种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段。但是摄影和绘画不同,对于摄影来说,构图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成败。一副优秀的摄影作品,人们往往以“独具匠心”来评价其的构图精湛。可见,摄影艺术离不开构图,学习如何构图,也是学习摄影艺术的重要一环。
摄影构图的目的
突出主题也是摄影构图的主要目的。每一幅摄影作品,都有一个主题或者是趣味中心。那么如何让这个趣味中心更吸引人呢?我们可以把主体强调、突出,舍弃一些与趣味中心无关的东西,并适当地安排一些东西来烘托趣味中心,使画面更具吸引力,让观赏者一看就知道这张照片想表现的是什么。这一切,都是通过构图来达到这个目的。
传达摄影者的思想感情,也是摄影构图的目的。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叫“视觉语言”,视觉语言和我们所说的语言一样,都是为了传递信息。在摄影艺术中,运用视觉语言的目的就是让人们看懂这张照片说的是什么,想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思想,这个目的,也要靠构图这个手段来表达出来。
线条的运用
如何构图
构图的首要目的就是突出主体,在突出了主体之后才可以谈得上传达思想感情。所以,下面我们所说的一切形式上的构图法则都是为了突出主体这个目的服务的。
一、线条的运用
线条在画面中起到了骨架的作用。我们从任何一张照片上发现,整个画面都是由不同形状的线条所构成。线条可以起到引导观众视线的作用,让人产生不同的联想;同时不同的线条的所代表的含义也是不一样的,线条的合理运用,可以让观众更容易的理解照片的主题以及所要表达的含义。
垂直的线条,它象征的是坚强、庄严、有力,例如高耸入云的建筑,参天的古木;如图1,这是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垂直线条的运用,让人感觉到它的庄严和稳固。
图一
横线象征着宁静、宽广、博大,例如图2那一望无际的大海,用横线来表现的地平线,给人以非常宽阔的感觉。
图二
斜线象征着不安定和动态的感觉,也可以表现出纵深的效果。如图三,由于透视的缘故,道路变成了斜线,通向远方,斜线在这里就引导人们的视线到画面深处,体现处了一种纵深效果。
图三
曲线象征着柔、浪漫、优雅。如图4,天桥在画面上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让人有一种非常美的感觉。
图四
除了具体的线条之外,一些抽象的线条,例如由于长时间曝光而形成的光带,非常具有动感、慢快门下的瀑布形成的曲线却动感而不失优雅等,所以说,线条并不是客观存在特定实体的,是我们要靠自己的双眼去发掘、创造的。
整体设计与黄金分割
二、画面的整体设计与黄金分割比例
一幅好的摄影作品,首先要有精心的整体画面设计,其中包括线条、各种形状、前景背景的搭配以及其他元素的安排和均衡。均衡决定了整个画面的整体结构。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处处存在着均衡,例如有着宽大底座的金字塔,四条腿的桌子等,都给人以稳定的感觉。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也渐渐地养成了追求均衡的审美心理。在构图上,首先要做到的是画面的整体上的视觉均衡。
均衡不等于绝对的对称,因为绝对的对称会给人单调、静止、缺乏活力的感觉。为了打破这种感觉,我们在构图的时候,就需要灵活地运用“黄金分割比例”来构图。
图五
黄金分割的概念是由古希腊数学家欧道克萨首先提出的,最基本的公式,就是把1分割为0.618和0.382,接近3:2的比例。这个比例经过论证,是长和宽之间的最佳比例。在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找到黄金分割比例,如人体上身和下身之间的比例;人脸各个器官的比例、我们使用的胶片的长宽比等。那么在摄影构图中的黄金分割比例的,我们可以把画面的水平和垂直部分均分成三个部分(如图5所示),将画面要表现的主体放在等分线的交汇处,我们可以从图6来看运用黄金分割比例构图的好处:这张照片要突出的主体是最左面的小狗,这只活泼、好奇的小狗是这张照片的趣味中心,处在画面左面1/3的黄金分割线交汇的位置;右下角的绿色皮球处于画面的右1/3部分的黄金分割线交汇的位置,皮球可爱的造型对整个画面气氛的烘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两个元素既起到了突出照片的主体思想的作用,又利用黄金分割比例合理安排了两个元素的位置,起到了均衡画面的作用。
图六
前景、背景的搭配
三、前景、背景画面的搭配与处理
一幅摄影作品中,除了有主体,还有一定的元素组成环境,来突出主体部分,起到营造气氛,烘托清洁的作用。在主体前面的环境元素,称为前景部分;在主体后面的环境元素,成为背景部分。前景和后景相互依托,合理搭配,对达到我们的构图目的很有帮助。
我们来看看图7,这是一张小动物照片。当时的环境是小猫身处在一个灌木丛中。从照片上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小猫是画面的主体,在小猫身后的背景是深色,树叶,石子地这些元素构成了背景。茂密的叶子说明了这是一个灌木丛,深色的背景和白色的主体之间产生鲜明的对比,有效地突出了主体。同时深色也告诉读者灌木丛很深,给人深邃的感觉。小猫前面的一些杂草和树叶,构成了前景。前景大部分都被虚化掉,这样的处理,不但有效地突出了主体,避免了与主体的冲突,而且读者通过这些元素,很容易地知道当时摄影者所处的位置,令整个画面充满了现场感、真实感。一只孤独的小猫,躲在深深的灌木里,警惕地望着摄影者的镜头,整张照片给人的感觉非常紧张,小猫随时都有可能逃走,同时透过小猫的眼神,我们似乎也看到了动物对于人类的不信任以及恐惧。
图七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前景的作用就是引导观众的视线到画面上的主体,是为主体服务的。要为画面增加前景,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相机的角度或者利用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来实现。我们还可以把前景做成一个画框,将主体部分包含在内,从而有效地突出主体。背景的作用是烘托主体,表现环境。在处理背景的时候,要注意到背景的色调以及结构,避免和主体冲突。如果背景比较杂乱,影响到主体的突出,我们可以利用镜头的景深效果来虚化背景,将不必要的元素从画面中模糊出去,达到构图的目的。如图8,这是一张人物照,当时模特所处的环境背景十分糟糕,有树、停泊的汽车等与画面不相关的东西,如果一起纳入画面内,对于表现模特将十分不利。在这种情况下,摄影者利用大光圈将背景中的杂乱元素全部虚化,突出了模特这个主体,同时虚化的背景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整个画面显得干净而又不失单调。
图八
关于色彩的运用
四、色彩的灵活运用
众所周知,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组成的,这七种色光是我们人类的眼睛所能感受的色光。按照人类的主观感受,可以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红、橙、黄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称为暖色调;青、蓝、紫则给人以冰冷的感觉,称为冷色调;而黑、白、灰色由于其色饱和度为零,称为中性色。
由于在生活中长期接触和认识,人们对于许多色彩有了其固定的感觉。例如红色,给人的感觉就是热烈、奔放、温暖和灼热,让人容易联想到火、太阳、革命;蓝色给人的感觉是寒冷、深沉,容易让人想到水、天空、宇宙。如果我们要表现一个秋天的场面,就需要大量运用暖色调来体现出那种秋色,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秋天是金黄的,是温暖的,但要是使用了冷色调例如兰色就会显得和格格不入。所以在摄影构图中,要注意到色彩本身所固有的含义对主题的表达所起的作用。
利用色彩的对比的效果,也是摄影构图的一种手法。所谓色彩对比,就是两种颜色配对时,令人感到相互间的特点被强调出来的感觉。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给人的感觉也是大不相同。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如图9,红色的石榴花在绿叶陪衬下显得分外美丽,就象俗语所说的:“红花还需绿叶衬”。那是由于红色和绿色是一对互补色,互补的两种颜色在一起的时候,能体现出最大的鲜明性,就象那朵石榴花一样,特别地突出。同样的道理,如果在绿色的草坪拍人物的话,那么穿红衣服是个很好的选择,但是不要穿绿色,因为绿色的衣服和背景色是相互干扰的。
图九
色彩之间不仅需要对比,而且需要平衡。和构图设计一样,色彩和色彩之间同样需要一种均衡。从整体来看,色彩的浓淡、色块的大小都是影响均衡的条件。深色的物体让人感觉比较重,例如山、石头、建筑等;反之浅色的物体就感觉比较轻,例如云、动物以及树木等。我们在设计整个画面的色彩的时候,色彩不能偏于一方,否则容易产生头重脚轻的感觉。就如图10所示,让我们先看左图:画面左半部分的广告牌的大面积的白色和画面右半部分的黑色背景产生了对比,黑色的建筑明显比白色的广告牌重。但是广告牌里的黑色字样却与画面右半部分的黑色背景相呼应。这几个字不仅起到了突出主题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平衡了整个画面。在右图里,笔者把这几个字去掉了,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画面的不稳定,仿佛整个画面要翘起来一样。所以,我们在构图的时候,通过不同的手法,从各种对比、变化的总合重来达到画面的稳定这个目的。
图十
不能忽视的陪体作用
五、陪体的运用
相对与主体来说,另一个就是陪体了。陪体顾名思义就是起到陪衬作用的,陪体在画面重的作用就是与主体构成一定的情节,帮助表达主题的特征和思想。陪体的运用,使主题更突出,视觉语言也会准确地表达出来。
我们再来看那张小狗的图片(图6),左上方的小狗明显使主体,因为其神态,动作都和其他三只小狗不一样。另外三只小狗作为陪体,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一副懒懒的样子,这三只的小狗的神态,有效地刻画出了作为主体的那只小狗的性格,让人感觉这只小狗非常的好奇、好动和活泼。这几只小狗之间,主题与陪体之间,向观众交代了一个这样的情节:其他的小狗都在睡觉、发愣,唯独这只小狗好象发现了什么,可能是食物,也可能是主人来了,从整体上构成了一幅很有趣的画面。摄影者想告诉观众的,也在这几只小狗身上全部表现出来了。
在拍摄中具体处理主体和陪体关系的时候,有几个规律可以遵循:陪体的安排是一不削弱主体为原则,陪体在画面里所占面积的大小,色彩的浓淡甚至是人物的表情动作,都要与主体紧密相关,不能脱离主体而单独存在;其次,陪体是起到说明作用的,所以陪体不一定要完全交代清楚,把能起到陪衬作用的那一部分留下就可以了就象刚才的小狗图,作为陪体的三只小狗不一定要全部囊括在画面内,重点刻画它们的表情就可以了。
图六
培养自己的眼光
如果说构图的法则是外部条件的话,那么摄影者的眼光就是内部条件了。
我们来看图11:《阅读历史》,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场景,庙宇里的一块石碑前站着一位游客,这种场景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但是摄影者通过他的构图,把这个场景通过他的观察和理解很好地表现了出来:石碑具有很强的历史沧桑感,而人物的服装确是现代的,两者之间产生了强烈对比,另外画面右半部分从大殿外射入光线有效地烘托了气氛,让人感觉有浓厚的年代感,也起到了平衡画面的作用。摄影者想表达的意思通过几个简单的元素表现得淋漓尽致。
图十一
可见,摄影与其他平面设计不同的地方在于摄影具有很强的瞬间性,许多精妙绝伦的构图就在一瞬间发生。所以要更好地构图,就需要摄影者时时刻刻用摄影家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注重培养自己的观察力。那些亲临现场和贴近生活以及摄影者用情感和心灵所拍摄的摄影作品,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