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SONY中国公司的大力协助,本站终于在H1国内正式发布之前得到了这台H1测试样机。对于这款产品,我们和广大PCHOME网友一样既兴奋又同时在心头保留着一些悬念。
外观设计与相关特性 整体机型
我们来看一下H1的外观设计与相关特性吧,还是先从机身总体外观与重量开始说起。很多朋友都说H1怎么看都好象是几款产品的综合体,比如机身左侧面看起来有些像KODAK的DX7590和Z740,而右侧似乎又和柯美的Z系列有几分神似。事实上我们认为H1的外观造型的确与其他品牌的同级别产品有相似之处,而这样的造型设计虽然没有什么新意但却能保证用户取得良好的手感并方便设计师合理安排机身按键。
H1的机身大小与柯美的Z5,松下FZ20差异不大但总重量在加入电池后达到460克,因此拿在手上还是比较压手,并没有太过轻飘的塑料感。机身大部采用塑料材质,镜头外沿则为金属质地。从整机工艺上来看,H1表现一般,模具接缝略微明显了一些。由于SONY对本机的定位在中端,因此这样的机身工艺水平也已经基本符合我们的要求。
H1机身正面没有太多的部件,我们从这个角度上可以清晰的看到手柄上的拨盘以及镜头侧边的辅助对焦灯孔。本机并没有采用SONY高端机型上的激光辅助对焦系统,而是采用了更为传统普及的橙红色光线辅助对焦灯。我们发现在一般情况下,该辅助对焦灯能够比较好的帮助H1迅速完成AF动作,但当H1镜头前加上转接环和遮光罩后,辅助对焦灯光会有部分被它们阻挡掉。
H1的内闪具有自动弹出功能,在自动模式下用户半按快门相机就会根据环境光线条件决定是否弹开内闪。当然,用户也可以手动将内闪拉起(并没有独立的内闪弹出按键),这个设计也与柯美DC的内闪非常近似。本机内闪弹起的非常高,与镜头距离遥远,即使不打开防红眼模式,H1也不太容易拍摄出红眼人像。
H1机身右侧面上有明显的12X光变以及CYBERSHOT的标记,国内行货版本的H1在这个位置上还有一张带有“SUPER STEADYSHOT以及2.5‘LCD”的黑色贴纸。在其后,我们可以看到相机的AV输出端口以及USB口的保护盖板,下方则是相机的扬声器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