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面红楼"澳洲故居叫"沙面"

互联网 | 编辑: 2007-10-12 10:30:00转载

一名市民在认真地观看大元帅府的模型。

  20世纪初广州最杰出的建筑设计师是谁?答案是来自澳大利亚的亚瑟·帕内!从沙面“红楼”粤海关俱乐部、万国银行再到后来成为孙中山大元帅府的广东士敏土厂办公楼,10多栋主要分布于沙面和珠江南岸的著名建筑,都出自这名澳洲建筑师之手。

  昨日,《从广州大元帅府到墨尔本的“沙面”——帕内建筑艺术展》、《帕内设计建筑测绘图纸展》、《昔日穗城》在大元帅府纪念馆拉开帷幕,披露鲜为人知的广州近代建筑故事。据悉,本次展览共展出文物10多件、模型5座、历史照片200多幅,大部分照片在国内尚属首次曝光。

  展览开幕式后,与会者还举行了“帕内建筑艺术与广州近代建筑”学术研讨会,广州市规划协会会长施红平、沙面建筑研究权威汤国华教授等多位专家出席了研讨会。

  汤国华表示,1996年,沙面建筑群被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11年以来,这里不但没有得到更好的保护利用,遭到的破坏反而愈加严重。甚至发生了惊动国家文物局的“沙面第一楼”东方汇理银行被“毁容”事件。汤国华说,这一局面的造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领导、学者对沙面文化保护认识不足,甚至认为“文物法不适合用于沙面”,导致“只保留外立面、内部进行现代化改造”思潮的盛行。因此,汤国华提出,对于沙面的文物建筑,有必要登记屋内有价值的历史构件,并把它们列入保护范围,才能更有力地保护沙面这个“国宝”。

  粤海关俱乐部:今日沙面最受欢迎的婚纱照背景

  1904年夏天,帕内在沙面粤海关俱乐部的设计竞标中获胜,得到了这份价值4.5万英镑的建筑施工合同。正因为成功创作了这座美丽的“沙面红楼”,帕内在广州建筑界声名大振,他所创立的事务所——治平洋行,生意也开始蒸蒸日上。

  设计粤海关大楼时,帕内使用了大量维多利亚时代后期安妮女王复兴风格的元素,如清水红砖墙、带有水平凹槽的柱廊、白色的饰线、不断变化的铸铁构件、装饰感很强的券拱、门楣等。最具特色的是,建筑的两侧耸立着两个圆锥形尖塔,这使整座建筑看起来像童话中的城堡。时至今日,它成为了沙面岛上最受欢迎的婚纱照背景。

  1908年,治平洋行在珠江南岸为粤海关设计了另一座大型关舍,该建筑因设置有预告天气作用的球形装置,而被广州市民形象地称为“波楼”,它是珠江河道上一座非常重要的地标性建筑。

  大元帅府:设计灵感来自意大利王宫草图

  1907年,清政府委托治平洋行设计广东士敏土厂。这座规模宏伟的意大利式办公楼,后来被孙中山用作大元帅府。据悉,今年正是该楼100周年华诞。

  帕内在建筑的每一层上都设计了四面凉廊。据考究,这一设计灵感可能来自约翰·贝弗莉·罗宾逊所著的《建筑法则》中的一幅16世纪意大利Farnese王宫的草图。

  1917年9月10日,孙中山就任军政府大元帅后,即以士敏土厂作为其驻地。1998年,这两栋楼经修缮后被辟为“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北楼现为孙中山在广州三次建立政权的展览,南楼则按照孙中山在此居住时的原貌复原。南楼一层是副官室、军械库、卫队宿舍、医官室、通谒室、金库,二楼则有参谋处、秘书处和总参议室以及大本营公报编辑室,三楼为孙中山的办公室、餐厅、卧室、卫生间和电报室会议室等。

  瑞记洋行:华南第一幢钢筋混凝土建筑

  瑞记洋行是一间德国人和丹麦人联合开办的贸易公司,它在柏林、伦敦、纽约和中国各地都有分支机构。1906年,它委托治平洋行在位于今沙面南街50号的地方设计一座三层建筑。

  帕内设计瑞记洋行时采用的建筑结构,在当时是领先潮流的:正面直到二楼由花岗岩构成,外墙是砖和混凝土,其它各个部分则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商埠志》一书更将它定为“华南地区第一幢真正意义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地板、梁、柱、隔离墙等结构都采用卡恩混凝土浇筑,并且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值得大书特书”。

  今天的瑞记洋行已经变成一家餐馆。据了解,其外部至今保存较好,但室内几乎被全部改造。幸运的是,它仍保留了最初的一些特点,例如广州第一座电梯

 

 

来源:腾讯网

更多新闻点击

更多网友讨论请到论坛>>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