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真的关注中国吗

互联网 | 编辑: 2007-10-22 11:3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1

 美国民众的新闻偏好是我自岿然不动,对和美国无直接关联的任何事情都兴味索然,中国也不例外。

  对于中国在普通美国人心目中的位置,联邦快递公司最近在美国播放的一则电视广告很能说明问题。这则题为“地图”的广告时长30秒钟,专为宣传给小企业客户提供的全球通达能力的服务。四位企业主管站在世界地图前,讨论在其国际业务中是否要使用联邦快递的服务,广告短片就从这里开始。当其中一人提到,联邦快递已在中国营运20年时,四主管中最年长者立即要一年轻职员在地图上用大头针标出中国的位置。年轻人毫不迟疑,立马将大头针标在了俄罗斯的位置上。老板马上指出标示有误,年轻人于是赶紧改正,不过,这次他把大头针插在了一个似乎是格陵兰岛的地方。此时老板已是面有愠色,厉声问到:“比尔,你压根儿就不知道中国在哪里,是吗?”年轻人尴尬又忐忑,正要做第三次尝试时,他笨手笨脚地误将地图从墙上扯了下来。

  尽管是戏剧性的表现,但这则广告在很多方面极好地勾勒出美国人在谈到中国时的思想状态,一方面是中国在美国企业中所占据的重要位置,另一方面则是普通美国人对中国几乎一无所知,两者交织在一起。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与日俱增,但美国民众总体上对中国既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兴趣,也谈不上有多熟悉。在这方面,中国可能不是个例外。对国际事务和美国之外的国家漠不关心,普通美国人似乎向来如此。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自1986年开始对美国人的新闻兴趣的跟踪调查可以清楚地印证这点。尽管最近十几年国际关系和新闻媒体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可美国民众的新闻偏好(即一个人对特定新闻与信息的关注程度)却我自岿然不动,对和美国无直接关联的任何事情都兴味索然。

  在1986至2006年间,美国民众对关系到美国外交政策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新闻的兴趣度在19个新闻类别中排行几近末尾,分别位于第16和第17位,仅稍微高于娱乐与明星的各类八卦新闻。而美国人对和美国有关的战争或恐怖主义、恶劣天气、灾难和财经新闻等则高度关注。

  在上述时段内,发生在美国之外且能激发一部分美国民众兴趣的极少数新闻事件,主要有香港回归中国、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终结、北爱尔兰和平协定、1997年托尼·布莱尔的大选,以及智利前总统皮诺切特被捕与引渡。

  美国民众对国际事务和其他国家(中国亦在内)漠视是毋庸置疑的。一著名学者曾在美国《哥伦比亚新闻评论》杂志上撰文批评道:“国际新闻,有谁在乎?”

  当然,从传播战略的角度看,美国民众缺乏兴趣,或者说无提示下的认知度低,并不意味着中国深陷麻烦。有的时候,正如俗话所说,没有新闻就是好消息。不过,一般说来,美国民众中的这种漠然通常带来的是对中国的陌生,更遑论认知。

  -中国在美国人的心目中位居边缘, 中国对于普通美国民众来说,既不熟悉,也无特别吸引力,而且这种民意结构已固守多年。

  虽然美国公众对外国的事情提不起兴趣,但当问到他们对中国的印象和态度时,他们都会毫不迟疑地表明其意见和观点。美国人心目中的中国,既熟悉又遥远,其印象似乎总是矛盾交织。

  根据过去20年来盖洛普有关国家欣赏度的追踪调查,除了极个别特殊时期,美国人对中国持正面态度者徘徊在40%左右,而持负面态度者则在50%上下。总体上看,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是向负面态度这一端倾斜。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有一部分人是对中国持有相当负面的态度。举例来说,今年2月盖洛普的调查发现,美国公众中对中国持“非常欣赏”态度者有7%,“比较欣赏”41%,“比较不欣赏”32%,“非常不欣赏”15%。这样的民意结构已经稳定保持了多年,而且其他同类的全国性调查结果也能交叉印证这点。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