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买高清,现在是时候了?

互联网 | 编辑: 2005-07-26 00:00:00 一键看全文

国内的红光让人失望

既然对电视信号不指望了,那么高清唯一可以依靠的就非碟机莫属。和DVD一样,国内那些从VCD发展起来的DVD制造者们自然也将目光投向DVD之后的下一代碟机的制造以及研发上。不过DVD完全采用了国外包括SONY、先锋、PHILIPS等知名厂商在内的技术,在出口时很多厂家被迫需要交纳非常昂贵的专利费用,使其利润变的微乎其微,许多碟机大厂甚至退出了DVD的制造行列而将精力转投至其他方面。国家信息产业部也意识到了这点,希望能及早的制定出中国自有的高清标准。

于是EVD、HDV、HVD及FVD等红光高清名词便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这里姑且不谈其技术上的是是非非,单从碟机的命脉——片源来看,着实让人感觉有些心寒。虽然比起早先EVD只有“英雄”及“国庆五十周年大典”来说在数量上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不过仍然仅限于在港片以及国产片,虽然从年初开始就宣布将与好莱坞合作推出大片,但2005年已经过半却依然处于水中望月的阶段,试问那些被DVD国外大片猛片惯坏了的人们如何能习惯如此这般的“虐待”呢?

刨去内容不说,当从技术上来看,EVD等国产高清仍然延用了DVD的D9光盘作为其存储介质,对于一部120分钟的1080i高清长片而言,单张D9的存储容量显然是不够的,再加上花絮、多音轨等内容,换片就成了非常头疼的问题,当然将所有的内容全部做在一张盘上也未尝不可,不过对于清晰度而言,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单从技术上来看,倒是比较看好FVD,单碟9.8GB的容量,以及微软WMV-HD的小容量高画质,确实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技术,但关键还是需要解决如何做好内容的问题。

再将目光转向国外,通常大厂的标准都会获得电影发行公司的青睐,曾经HD-DVD与蓝光的争夺让人看的津津有味,蓝光获得了大部分家电巨头(如SONY、松下、先锋)、IT厂商以及小部分电影厂商的支持(SONY自己就有电影公司),蓝光的优势在于更改了传统的存储方式之后使其容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们都知道高清的码流非常之高,蓝光光盘的出现正是解决了高码率影片不需要换盘的问题。

关于高清的讨论仍在继续,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产品泡泡该帖子中继续讨论研究。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