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裁员风暴”正悄然从全球蔓延到中国。2005年7月19日,惠普宣布全球裁员1.45万人,裁员比例10%。中国惠普的发言人称,中国惠普将和全球的调整保持一致;7月初,有消息传出,宏基的裁员在内部悄然进行。
2裁员是把“双刃剑”
尽管时间已经过了一年多,很多人对《联想不是我的家》这篇网络帖子仍然印象深刻。虽然写这篇帖子的并不是联想当时被裁的员工,但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兔死狐悲”的心态。
萧瞳是某公司的先进员工,一直勤勤恳恳地工作。但今年5月,公司大规模地裁掉一批人,看到平时共事的一些好伙伴离开,萧瞳慢慢有些“心寒”。他对记者说,他现在虽在努力工作,同时也在寻找一些好的工作机会。
“裁员影响士气,伤害企业文化”这一点人力资源部的人员最清楚。根据某台湾IT公司内部人员透露,今年公司宣布裁员后,人心惶惶。一些人开始跑位,避免自己成为多余的人;一些人开始“骑马找马”,根本没有人去理会业务的重组和拓展市场。
“裁员最可怕的影响是留下来的员工。”一位IT公司人力资源部副主任赵丽说,“他会想下一次会是什么时候,会不会轮到他。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和信任感会减弱,不安全感会增加。”
据透露,某台湾企业裁员前,为挽回一些核心员工的心,私下对那些骨干说,不久公司将加薪,然后再宣布裁员。而去年联想的大裁员,对留下来的很多人员,也尽可能进行1对1的沟通。但此次裁员事件,对联想多年一直苦心建立的“家”文化和亲情文化的冲击是显然的。
而另外一方面,大规模的裁员往往会影响公司的形象。6月底,西门子员工公开抗议西门子手机人员被裁,媒体进行了大幅度的报道,对西门子负面的影响估计得一段时间才能消除。联想去年的大裁员,引发社会上持续至今的讨论。
黄晓平认为,正是因为裁员会有种种弊病,企业对裁员非常谨慎。裁员是“没有方法的方法”。
根据联想人力资源部的人说,去年联想决定是否裁员时,曾经比较过其他做法,比如集体降薪一半等等。“但这样对能力很强的人不公平。而且能力强的人在薪酬降低的情况下会另谋高就,对公司影响更大。而能力差的人还是会滞留在公司内。”这位参与了联想裁员的人士说,最后联想还是决定裁员,虽然很“痛”。
一些研究人力资源的专家对公司“裁员”给予了比较客观的评价。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何凡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除了带来负面影响外,一定范围内的裁员能够激发组织的“奥运会精神”(竞争的精神),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把企业风气引向积极的一面,遏制人浮于事、偷懒的现象。一些网友对裁员也做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评价。
太和顾问公司高级顾问张蔚坤说,裁员对留下来的人来说未必是坏事,大批人裁掉后,空出的空间会给留下的人更多的机会。
从某种意义上说,裁员是“企业纠错”的机会。原来业务方向错误了或者管理方式不对,需要调整过来。“可不幸的是,公司的决策的错误和管理的出错,由这些被裁的员工来承当了。”一业内分析人士说。
“一招制死”还是“凌迟处死”?
裁员的利弊能控制到什么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层面。
有人把裁员方式分为“快刀斩乱麻式的一招毙命”和“且行且看的凌迟处死”。前者,员工从“得知被裁”到“收拾东西”走人,就2-3个小时时间。其间上司会面谈20分钟左右。联想去年的裁员、西门子今年6月的裁员和TCL移动的裁员都属于这种情况。后者,公司两三个月前传出裁员的消息,员工可能一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知道自己将被裁掉。随着陆陆续续的调整,公司内部可能不断会有人被裁。当然,还有“隐性的裁员”,公司把你调到空闲的岗位或者降薪,员工主动提出辞职。
“很难说哪种方式更好。”某人力资源总监说,“速战式的裁员”对员工感情伤害很大,但好处是,一是能防止商业机密外泄,二是能防止被裁的员工形成团体,联合起来增强对公司裁员的“议价”能力。
“慢速的裁员”的裁员也许员工从接受程度上好一点,但也容易造成一段时间内的人人自危,如果被裁员工联合起来跟公司议价,就更麻烦。
目前大家强烈反应的恰恰是“速死”的裁员方式。很多人对如此不尽人情的粗暴方式给予了抨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