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页
上世纪70年代,IT革命处于萌芽阶段。那时的数据量很小,通常只有几十兆到几百兆。当时的硬盘成本更是接近天价,每兆硬盘空间的售价超过了3000美元,购买一个容量小于10兆的硬盘所需的费用,甚至超过了一个系统程序员全年的工资。另一方面,基于硬盘的存储技术却还刚刚起步。基于上述原因,当初进行备份/恢复操作时,往往采用磁带作为备份介质。
基于磁带的"备份/恢复"面临的问题
进入21世纪的海量数据时代,与30年前相比,数据量已经从几十、几百兆增长至几千TB;而且由于数据备份和恢复操作几乎是贯穿全年的例行工作(Routine Job),如果现在仍然以磁带作为最基本的备份介质,不仅会耗费管理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会产生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工作量巨大
数据备份和恢复操作贯穿全年365天
备份/恢复的工作量占整个存储管理的60%-70%
数据很难有效恢复
由于备份窗口或介质失效等原因,备份作业的成功率只有70%左右
恢复时间太长,从磁带中恢复单个文件往往要花费几个小时甚至1天
本质上是一项"体力活"
磁带库内磁带的循环更新,将磁带拿进取出,不可避免仍需要大量人工干预
进行离场保护时,大量磁带在数据中心和异地之间的来回运输,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
"一体化数据保护"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好在时至今日,随着数据量的成倍增长,计算机技术也有了突飞猛进。硬件尤其是硬盘的价格与早期相比有了大幅下降,不断刷新的硬盘容量也令人惊喜。基于磁盘的存储新技术(如快照、镜象等)日益涌现。调查显示,目前超过80%的恢复请求是在数据丢失后48小时内提出的,这意味着恢复速度更快的基于磁盘的存储技术开始成为主流。而由于磁带在某些方面仍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如价格低廉、适合数据的长久保留等,因此采用以磁盘和磁带技术相结合的所谓"一体化数据保护"方案,成为很多企业在进行数据保护时的最佳做法。
本地镜象(快速恢复卷):
在某一时间点,对生产数据进行同步,然后断开,以保留生产数据在该时间点的静止状态
用于对保留期内整个数据的快速恢复
一天可做一次或若干次本地快速恢复卷,保留24小时
磁盘消耗量高(100%)
对应用影响较大
数据快照:
采用Copy-on-Write的方法保留与前一基准点相比已变化的数据
基准点数据出现问题就无法使用
用于保留期内对少量数据的快速恢复
使用频率较高, 例如:每2小时快照一次,常保留24-48小时
磁盘消耗量较低(5%-20%)
对应用影响较小
未完,请翻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