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独揽控制权
以探讨为主,没有丝毫约束力的“互联网管理论坛”,在解决信息安全的重大问题上注定会碌碌无为!
11月15日,由联合国组织召开的“2007年互 联网管理论坛(The 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闭幕。原定讨论的垃圾邮件和廉价接入互联网、顶级域名语言本地化等话题受到与会代表冷漠,国际互联网主导权的归属问题反倒 成为论坛热点。在美国的顽固坚持和群雄的轮番攻击之下,巴西会议演变成了各国对美国控制互联网表达不满的泄愤场所。
论坛从一开始就形成泾渭分明的两派。东道主巴西代表坚持认为:“互联网是国际的,它不应当被一个国家权力所控制或服从于少数几个国家。互联网应该成为大家共同的资源。” 俄罗斯代表也呼吁联合国成立一个工作组,研究如何将互联网管理权移交给国际社会。同时,中国、印度和欧盟等国家和组织也表达了反对由一国垄断之意。反之,由美国高科技公司组成的联盟NetChoice(代表时代华纳、eBay和雅虎等公司的利益)的代表,和有“互联网之父”称号的美国人温特·瑟夫 (Vint Cerf)则认为现状良好,无需改变。在此之前,2005年的突尼斯世界信息社会峰会和2006年的雅典互联网管理论坛上,各国在此问题上的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
面对美国的强硬态度,各国正变得越来越无可奈何。一些技术实力较强的国家开始寻找替代措施,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美国垄断引发众怒
1998年,美国商务部设立了私营机构ICANN(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 来具体负责互联网顶级域名的运营。这个组织在互联网技术标准和服务管理中扮演核心角色,它的职能是制订相关政策、管理IP地址和域名系统。这家机构下设的由各国政府组成的顾问委员会的成员来自多个国家,但却没什么发言权。美国不仅拥有网络域名的专控权和否决权,还拥有国际互联网高速公路的主干线,任何国家和地区的支干线间的通信都要经过美国的主线。
ICANN的非独立运营给世界各国的网络安全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在伊拉克战争期间,这家机构曾以伊拉克局势动荡为由,终止了其国家顶级域名“.iq”的申请和解析。所有以此为后缀的网站都被剔出了国际互联网版图。此外,凭借在域名管理上的特权,对其他国家的网络信息进行收集,ICANN也可以轻松做到。尽管美国一再声称不会这么做,但鉴于伊拉克教训,各国对此都不敢掉以轻心。
随着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各国对美国的做法越来越表现出更多的担心。此次大会上对美国给以谴责的巴西的税收大部分就是通过网络征收的。在很多国家,电子商务和公司办公也都严重依赖于网络。“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里的一个重要部分,”沙特阿拉伯代表说,“这些监管工作不应由某个国家或某个机构独揽。”
各国向美国夺权的斗争在2005年11月激化到了顶点,170多个国家都要求美国放弃对ICANN的独家监管,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也向美国施压。面对紧张局面,美国国会以423票对0票通过了一项决议案,要求政府明确表明美国控制互联网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形势发展成要么互联网分裂,要么服从美国的两难局面。欧盟选择了后者,各国的努力遂告失败。2006年,又是在讨论互联网监管问题上,美国再次采取单方面行动,它决定无限期保留对互联网根服务器的监督。此前,根据一份与ICANN的合同,美国商务部曾经承诺,一旦条件成熟,将放弃在ICANN的否决权,并把期限确定在2006年。世界各国面对既定事实,再次无计可施。
不过,美国也在逐渐作出一些让步。2006年9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将逐步扩大 ICANN的自主权。商务部表示:从2009年起,ICANN不再接受该部门指定的工作,它的做法将由自己的社团成员决定;不再每半年向该部门递交书面报告,而改为每年发表面向整个互联网社区的宏观报告;不再定期向该部门汇报,而改为由执委会高层与商务部官员举行不定期会议。
这些变化在中国业界人士看来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因为美国商务部控制ICANN的协议又续签了三年。对此,仅欧盟表达了谨慎乐观,其他国家则明显对这一态度缺乏信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