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香港有处桃源叫元朗(图)宁静中行走,目不暇接
走近水尾村
如果每次去香港,都独沽一味“购物”,旅程未免有点腻。不如悠闲地走走,看看以往遗落在匆忙路上的风景。翻开新界地图,看到的最广阔的平原一带,就是元朗———我们这次要去的地方。
元朗本来周围是农田,在轻轨铁路开通之前,即使乘地铁在西部的终点荃湾站,再换乘巴士到这里也需1小时左右。相比起闹市的人头涌涌,这里是另外一番安宁的景象,有如都市中的桃源,不少村庄的文化、民俗、食俗都一一保留下来。
自古以来,元朗居民以耕田或在鱼塘养鱼为生,宋朝时已有大批居民落籍元朗。邓氏家族和文氏家族最早落籍元朗,丁财渐旺,直到现在不少祠堂、天后庙都是邓氏后人的私家地方,用铁网重重围住,非族人不得入内。丁屋(香港新界原居民中的男性后人,即“丁”被获准兴建的房屋,属小型屋宇)间羊肠小径,藏着多少故事?不但我们感兴趣,“元朗一日游”线路的捧场客不少还是元朗以外的香港人。
锦田树屋守候400年
锦田树屋就在锦田北围水尾村游乐场侧。树屋之得名,源自该处一棵巨大的古细叶榕榕树。只见榕树树干盘旋,气根横生,树干与树根纵横交错,有不少砖墙及麻石门框夹缠在根干之间,而树身形状亦长得仿似屋宇。
南湖国旅的香港地接导游介绍,锦田树屋估计建于明朝末年,已有四百年历史,本来是邓族一间青砖屋,屋主因为清初迁界的缘故,一去不回,屋子无人打理而荒废,榕树却不断长大,和书斋的墙壁、支柱绕成一起,屋变成树,树又支撑着屋。可惜的是,最近村里建造公共设施时,挖伤了榕树的主根,大树岌岌可危。
二帝书院免费育英才
别看元朗偏远,历代出过不少文武官员。这跟村民富庶、建免费入学的书院不无关系。水头村的二帝书院又称“文庙”,建于道光年间。初建时为的是风水,后来由当时锦田十七位声明显赫的邓族士绅合资兴建书院,并购买地租与人耕种,以所得维持经费,为乡民提供福利,较穷苦之子弟可无需交付学费而入读;二帝书院建成后,成为锦田区内的最高学府。亦作为供奉文武二帝的地方。
长春园与留耕堂
留耕堂原是一间家祠,三进世建筑,有会客室、大厅、花园等,现在奉祀祖先灵位,堂内悬有于宣统年间所写得“留耕堂”的牌匾。庭院墙角放有三把铁造的大阔刀。这三把大阔刀是存铁所制,长约十尺,各重62斤、85斤及112斤。据说是当年邓氏子弟强身习武时所用的兵器。留耕堂在长春园后面,实际上和长春园相连。长春园有一个相当大的庭院,为邓氏族人习武之地;屋前有一照壁,主要用来挡刹用的,屋上有两个大圆窗,用于透光、透风。
香港 难以割舍的花样年华(组图)
香港,由内而外散发着诱人的魅力,或许就是因为它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特质吧:中国5000年传统的熏陶,英国150年外事文化的交融,香港这个具有独特面貌和个性的“混血儿”,在世人面前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变化中,城市里的旧物会有各自不同的命运,但是专属它们的那段花样年华却不会磨灭。
花样年华之怀旧建筑
第一站:前九广铁路钟楼
过去每天乘坐渡轮往返于中环的人们,对天星码头上钟楼发出的叮叮咚咚的声响必定记忆深刻,但遗憾的是,现在这道由机械推动而发出声音的钟楼,只能在耳窝的印迹中去追寻了。因为天星码头已经搬迁,屹立了半个世纪的钟楼,也搬进了新钟楼下的大堂展览厅,从此不再发声。
天星码头侧的钟楼,是蒸汽火车时代的标志。过去人们可由欧洲大陆搭乘全世界行程最长的火车到达这里。钟楼原是九广铁路旧火车总站的一部分,火车站于1915年落成,1978年拆卸,钟楼却得以保留下来,成为一个历史标记。
导游线路:地铁尖沙咀站E出口,步行至梳士巴利道后右转,取道香港基督教青年会旁的人行隧道前往香港文化中心,然后往右步向海旁;或于中环天星码头乘渡轮前往尖沙咀。
第二站:美利楼
美利楼始建于1844年,是一处以当年英国大臣美利爵士命名的英军军营。它原本坐落于金钟花园道,属古欧陆维多利亚式建筑,也是香港一级历史建筑物之一。楼高三层,以巨型花岗岩为主要材料,并糅合了东西方的建筑特色。香港政府于1982年将其拆卸。四千多件花岗岩砖石和梁柱都获编号码并且被妥善保存,以备重建。最终于1999年,美利楼在赤柱重新屹立,并且开放给市民。
重建后的美利楼,内部改建成介绍大楼历史的展览厅和餐厅。目前是香港最大规模的古迹重建工程之一,并成为赤柱的一个重要标志。
导游线路:从中环的交易广场巴士总站搭乘6、6A或260线巴士于赤柱总站下车。
620)this.style.width=620" vspace=5 border=0>
美利楼
620)this.style.width=620" vspace=5 border=0>
钟楼
花样年华之文化殿堂
第一站:香港历史博物馆
香港历史博物馆1975年建馆,1998年迁往现址,外形、色调与毗邻的科学馆互相协调,形成一个博物馆组合。它透过购藏、修复和研究馆藏文物,以保存香港的文化遗产,提高市民对香港历史的发展及其独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兴趣。
香港历史博物馆的主馆设长期展览厅,展出“香港故事”常设展,分八大展区,主要介绍自然生态环境、史前时期的香港、从汉至清朝的历代发展、香港的民俗、鸦片战争及香港的割让、香港开埠及早年发展、日占时期的香港及现代都市香港回归的内容。
三间分馆,分别是位于筲箕湾的“香港海防博物馆”、位于九龙深水的“李郑屋汉墓博物馆”以及位于柴湾的“罗屋民俗馆”。
导游线路:九龙尖沙咀漆咸道南100号(香港科学馆侧)。
票价:标准票港币10元,优惠票港币5元,团体票港币7元。逢星期三免费入场,个别专题展览除外。
第二站:香港艺术馆
香港艺术馆是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辖下的博物馆之一,于1962年建立,1991年迁到现址。共分七个展览厅:两个专题展览厅、两个中国文物展览厅、当代香港艺术展览厅、虚白斋藏中国书画馆以及中国书画展览厅,分别展览中国、香港乃至世界各地的艺术作品,展品数量达14000多件。
此外,它还有一个分馆———香港茶具文物馆,位于香港岛金钟的香港公园之内。
导游线路:九龙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号。
620)this.style.width=620" vspace=5 border=0>
香港历史博物馆
花样年华之文物径
全港各区设有多条文物径,各具特色和主题,可带领游人的足迹,探索香港发展进程,捕捉历史文化的印记。第一站:屏山文物径
屏山文物径蜿蜒于坑头村、坑尾村和上璋围间,长约一公里,将多座典型中国传统建筑接连起来,信步可达,使市民只须花半天游览时间,便可领略到过往新界的传统生活面貌。
文物径沿线的独特古迹包括聚星楼(香港唯一的古塔)、邓氏宗祠(本港最大的祠堂之一)、上璋围(一古围村)、觐廷书室(专为村中子弟准备科举考试而建)、洪圣宫、杨侯古庙及其他多所传统建筑。第二站:龙跃头文物径
龙跃头为新界五大族之一的邓氏聚居之地,沿途保存不少典型中国传统建筑,例如松岭邓公祠及天后宫等,而区内一些围村,如老围及新围等,其围门及围墙甚至村内部分民居,至今仍保存原来风貌。第三站:中山史迹径
国父孙中山先山曾在香港居住及求学,他的事迹和有关历史在香港有迹可寻。“中山史迹径”把有关地点串联起来,供游人细赏漫游,缅怀今昔。
花样年华之旧式茶餐厅
茶餐厅是香港一个既地道又特色的场所。旧式茶餐厅与新式茶餐厅中西合璧的美食及港产片中黑社会“讲数”的种种情景,都已在香港市民心中烙下深深的盖印。它是过去生活的延续,也是现在生活的集体回忆。第一站:兰芳园“兰芳园”在中环结志街,至今有50多年历史,“兰芳园”以前只是一个小档口,售卖咖啡奶茶,到现在,它已经有一新一旧两家店铺。新旧店的不同在于,旧店的食物比较简单轻巧,着重旧式茶餐厅的风味和感觉,最驰名莫过于“丝袜奶茶”、“金牌猪扒包”和“葱油鸡扒捞丁”。至于新店,店铺面积较大,也较光亮,所做的食物除了有传统招牌奶茶外,还有一些简单的面类和饭类。这些食品都是50多年累积的经典食谱的再次表现。
觅食线路:中环结志街2号(总店)/4A-6号(分店)。第二站:美都餐室身处在一幢旧式唐楼的美都餐室,建筑物本身已成了庙街地标之一;另一个重要地标榕树头,跟美都只是一街之隔,成荫的数棵古老大榕树,也是吸引人们前来美都的重要因素。坐在美都二楼,每个来的人,无论是游客或本地人,都偏爱窗边的卡座,贪的便是窗外俨若图画一样的大树风光。到了入夜,庙街开始活动起来,眼底所见的却又是别一种城市气息。
觅食线路:油麻地庙街63号地下及1楼
620)this.style.width=620" vspace=5 border=0>
旧三军司令官邸(茶具文化馆)
花样年华之香港星·影·情
一站体验:星光大道
“星光大道”位于九龙尖沙咀东的海滨长廊,全长四百四十米。它以香港电影业的发展史为背景,旨在表扬台前幕后的电影工作者所作出的贡献。
在星光大道的地面上,装嵌了83个电影名人的牌匾,其中的30多块有名人手印。大道的入口处设置了金像奖的铜像以及一个供表演用的小舞台,沿途设有小食亭、纪念品出售点、一些与电影相关的雕塑和供游人休憩的座椅。此外,你还会看到一些穿着滚轴溜冰鞋的“星光大使”在大道上穿梭往来,为游人提供迅速便捷的协助和服务。
导游线路:地铁尖沙咀站E出口,沿弥敦道走,穿越行人隧道后,依循路牌指示往星光大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