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细数刚刚过去的2007年的热点,那么EIM肯定是其中举足轻重的一个。6月,点击科技正式推出了其新一代企业综合通讯平台GK-Express(简称GKE),拉开了EIM产品竞争的序幕;8月8日,腾讯RTX升级;9月18日,IBM包含了最新Lotus Sametime的企业协作平台Lotus Notes/Domino 8
点击GK-Express:危险的后来者
如果我们细数刚刚过去的2007年的热点,那么EIM肯定是其中举足轻重的一个。6月,点击科技正式推出了其新一代企业综合通讯平台GK-Express(简称GKE),拉开了EIM产品竞争的序幕;8月8日,腾讯RTX升级;9月18日,IBM包含了最新Lotus Sametime的企业协作平台Lotus Notes/Domino 8(ND8)问世;12月18日,点击科技再施重手,推出了功能更加完善的GKE(GK-Express)3.2版。然而,产品的竞争并没有随着2007年的过去而截止,来自微软的消息表明,新版微软LCS将在2008年3月亮相。
众多EIM厂商的努力显然是为了迎合一个潮流,这就是企业级用户对IM软件需求的高涨。同时,上述四家厂商的产品加上叮当呼叫通、金和网络通、国领电讯KC2007、阿里巴巴贸易通等产品,使得EIM市场呈现出一派“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气象。
谁将成为未来的王者?我们不妨对微软、IBM、腾讯和点击科技公司这四家的产品作些近距离的观察和分析,或许能看出些端倪。
点击GK-Express:危险的后来者
虽然点击科技的GK-Express(GKE)于2007年6月份才正式推出,但点击科技做企业即时通讯却并不晚。王志东2001年创立点击科技,就在接下来的2002年推出了国内第一款商用协同软件GK-Star,其核心的功能模块就有综合通讯、协作区和联系人管理。此后出现的点击科技的GK-Express就是在原有GK-Star基础上、基于协同应用技术而推出的新一代企业综合通讯平台。由此来看,企业综合通讯一直是点击科技关注的业务核心。
从产品功能上看,GKE涵盖了文字、语音、视频等通讯形式,不仅具备手机短信、群发留言、离线消息等即时通讯与群组共享功能,而且具有多人文字、语音、视频等网络会议功能,以及各类管理和快速查询功能,还具备团队协作虚拟办公室功能,以及远程控制及管理、多语言版本切换等功能。由于不需要其他系统支持,所以它的综合成本较低。此外,它的系统支撑能力较强。GKE系统采用分布式部署架构,单台服务器可支持高达3万人同时在线,并且服务器同时支持Linux和Windows操作系统。
GKE最突出之处就在于其平台化的设计和发展思路,以及完善的平台战略。它提供了丰富的标准化接口,既可与OA、ERP、CRM等第三方业务系统对接,以实现业务消息提醒及组织机构信息的同步更新,又可作为即时通讯平台来整合其他业务系统插件。此外,第三方开发商也可基于其上方便地开发各种增值功能插件来满足企业各种个性化需求。
因此,点击科技的GK-Express是一个危险的后来者,虽然表面看来是一个后来者,但却可能后发先至。
腾讯RTX:后继乏力之后会发生什么
尽管IBM的Sametime已有超过十年的历史,但在国内真正的老牌EIM产品还应该算是腾讯RTX。作为老牌产品,细数RXT的亮点,短信发送、六人语音聊天、高清晰视频、远程登录、办公集成、USB Phone等功能都还比较实用。但当最新版腾讯RTX升级发布以后,却出现了一个令许多老用户不满的现象:相对于老版RTX,新版RTX的功能变化太大,并且对老用户的用户习惯的兼容性考虑不足。在桌面产品取得巨大成功的微软公司,已经向业界证明了一点:用户习惯的兼容性往往成为产品致胜的决定武器。因此,新版RTX的出现,不能不让我们开始担心一个问题:新版RTX到底能走多远?
许多用户认为RTX与QQ的用户界面相似,这便于RTX的推广,但事实上在相当多企业的应用过程中,RTX一直都没有走出QQ的阴影。一位RTX的老用户反映:“2003年我们公司领导希望我们统一安装腾讯RTX,每人发了个ID。但到现在我们都没有用它的习惯。”
如果以上代表了某些用户的心声,那么我们再从腾讯本身来看,或许是与QQ业务相比赢利贡献较小,因此没有引起腾讯足够的重视;抑或是前些年EIM的市场还没有形成……总之,我们看到,腾讯对RTX的推广力度似乎并不大。且在微软、IBM、点击科技等诸多厂商强力介入EIM市场之后,腾讯却减少了在RTX上的投入。这使得相比于2003年时的风风火火,腾讯RTX在2007年显得后继乏力。
Sametime与LCS战争的实质
竞争伊始,微软与IBM的竞争焦点就集中在了安全和互通互联两个方面。微软一直致力于提高LCS的安全性,使得LCS具有增强的防火墙和协作功能。IBM则通过与Akonix Systems公司合作,使企业以一种较为安全的受控方式使用公共及企业即时通信资源。
而在互通互联方面,微软成功地携手雅虎和AOL,打造了庞大的IM社区。IBM的Sametime7.5则与AOL、雅虎和Google三家公司实现了互联互通,而且其中还集成了音频、视频功能。但微软与IBM在互通互联方面的优势似乎只能反映在国外市场,这突出的反映在连IBM中国公司的员工在办公电脑上都要装2到3个客户端:IBM Sametime、MSN或腾讯,前者对内,后两者对外。
就产品本身而论,IBM的Sametime 7.5提供了一系列开箱即用功能,通过在 Eclipse之上构建 Lotus Sametime,第三方工具提供商更容易构建无缝集成到 Lotus Sametime中的插件、应用程序或扩展。
微软LCS的全称是Office Live Communications Server,它是一款企业级服务器软件,微软为它选了企业级客户端软件Office Communicator做为搭档,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如同Exchange和Outlook的关系。Office Communicator 2005集即时通讯、语音、影像、电话和网络会议等多项功能于一身,当它当整合进Office之后,用户可以直接从Microsoft Outlook或SharePoint中开始语音,视频或文字通讯。
也许有人认为用战争来形容Sametime与LCS的竞争有些过火,但微软与IBM在协同软件市场的竞争却由来已久,并且越来越激烈。正因为微软与IBM的竞争是在协同软件市场展开的全面竞争,因此Sametime与LCS竞争的实质是IBM Workplace与微软Office软件包之间的竞争。
平台化:企业即时通讯产品之关键?
尽管点击科技、微软、IBM和腾讯这EIM四大家,在产品的安全、互通互联的范围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但这几家产品在安全性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而当这四大家都做大之后,不与对方的EIM产品实现互通互联,无疑就是降低了自己产品的互通互联范围,因此真正决定EIM产品发展的将是产品平台化的成熟与否。
事实上,EIM四大家都在平台策略上下足了功夫。腾讯自从RTX推出以来,就为RTX提供了二次开发接口,采取与OA、ERP、CRM等厂商合作的模式,以共同为企业提供完善的实时解决方案。但自从点科技于2007年6月正式推出其新一代企业综合通讯平台GK-Express以后,过去与RTX合作的许多重要合作伙伴,已经逐步转向与点击科技的GKE合作。据这些厂商反映,其原因是点击科技的GKE的大容量支持能力,和在产品稳定性、系统可扩展性以及标准化接口方面做得更加完善。
截至2007年12月中旬推出GKE3.2时,点击科技仅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与用友致远、西部世纪、盟友软件、万户网络、博索科技、上海协达、中华培训网等50多家企业管理软件厂商、系统集成商结成ISV/SI合作伙伴,并结合中国企业、政府等组织和机构信息化用户的特点,与各家合作伙伴的产品进行了全面的整合。
而就平台开放性而言,基于Eclipse的架构为IBM Sametime 7.5提供了良好的可扩展性。IBM大中华区软件集团Lotus软件前任总经理刘秋美更是曾经直言:“第三方开发插件并不需要得到IBM的同意或验证,任何的插件开发和创新都是自由的。”此外,单就合作伙伴数量而言,微软的合作伙伴多在业界也是非常知名的。
但仔细分析下来,我们会发现微软、IBM和腾讯在平台合作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弱点。为了避免AOL与雅虎的覆辙,微软在将企业IM作为一个另外的整体系统的基础上,再与个人IM建立连接。这样,LCS与MSN事实上是处于两个平台之上。而IBM Sametime 7.5虽然基于Eclipse架构,但就其平台合作的动态来看,也仅是被动性地开放接口,而没有主动与平台开发者合作。RTX的做法同样割裂了与QQ平台的呼应,合作的范围仅限于企业级范围。
可见,真正在平台合作方面做得最为出色的,是点击科技。点击科技的GK-Express作为EIM,与个人版的IM统一于Lava-Lava平台。这样,GKE作为一个企业级平台,却可能从个人版的Lava-Lava平台得到新应用和互通对象。Lava-Lava平台目前已与200多家各种社区类网站、游戏运营商、在线增值服务商等建立了OEM合作伙伴关系,这些合作伙伴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已远远超出Lava-Lava平台提供者的想象。
谁是EIM市场上真正的王者?
对于EIM与IM平台的关系,业界有不少人与点击科技的看法相同,他们认为:要充分发挥企业IM与广大的个人IM用户之间联通的价值,企业IM绝不是企业内部IM。用户需要的应用是确实能够帮助他们最好的解决具体问题的产品,而这些应用可能在IM领域产生,也可能在EIM领域被开发出来。由此可见,EIM市场要真正做大做强,需要的是一场全体动员的“人民战争”。
综合比较上述微软、IBM、腾讯与点击科技的产品,我们不难发现,现在说谁是真正的王者,还为时尚早。但随着EIM市场的成熟,在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也会不断涌现。谁真正满足了用户的这些个性化需求,谁才能成为EIM市场上真正的王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