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价的期货作用

互联网 | 编辑: 周济 2008-03-05 10:30:00转载

 

 

党的十四大就明确提出了“建立市场经济的框架”,十五大明确了坚持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至今的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许多学者、专家将这些问题归罪于市场经济,但实际问题恰恰出在未能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框架。

如中国的物价上涨,包括猪肉与住房的价格都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争论,也成为评判市场经济对错的佐证。

市场经济中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供不应求时价格上升,市场经济中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用价格调节供求关系。当价格下降时,生产者、投资者会亏损,于是供给就下降,减少供给以提高价格;当价格上升到有利可图时,才会刺激投资与供给并重新让价格变化与平衡。

当社会供求信息充分对称与透明时,这只看不见的手最终会让价格处于相对平衡的状况,供求基本对称。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的现象只会在短期中出现,并会及时调整,则价格就不会有大的波动、相对稳定,物价才能保持合理的水平上下。

但当生产社会化时、流通全球化时,这种供求的信息则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严重滞后,或根本不可能完全对称。尤其是生产处于分散的、非规模化、集中度较低时,多数的供求信息则就处于完全不对称的情况,价格信号的传递有时会严重滞后于一个生产期。如果这个生产期长达数月或数年,则价格在市场中的强烈反映就会在一个周期中长期,或较长期的存在。对整个社会或经济发展造成重大影响,并造成重大重复投资与产能过剩的浪费。

如中国的熟肉在几年前曾出现的供不应求拉动了增加供给的积极性,让养猪者大大增加,于是一年多前的价格下降让养猪者亏损加上疾病的风险,大多数养猪者干塘取鱼,连母猪都大量的杀了。于是一年多后的今天猪肉的价格开始暴涨了。当价格上涨到养猪有利时,这一生产周期大约要在十月之后才能改变供求关系。而粮食的生产大约都是按上一年的信息进行调节的,那么今年的玉米多,谷贱伤农,也许反而造成明年的玉米少。每次产品的调整大约就最少是一季或一年以上的周期,因此信息的对称与生产周期之间就形成了价格的波动与调节。

一个局部的地区或管理区域较小的国家都比较容易让信息对称,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也比较容易调节供求关系,而当一个产品生产远远超出地区价格范围,当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供求关系与他国或世界融合时,信息与调节的问题就变得复杂化了。

为解决市场中供求关系信息的不对称,于是人们想出了用国家储备、地区储存的方法来调节供求关系,但这种国家储备是有限的,并且成本巨大。因此无法用储备解决全部市场供求关系的问题,只能解决局部的或突发性的短期平衡,即使用进口也会有价格、货币、运输、再分配等各种障碍。尤其是储备的信息对生产者而言仍有一个不对称的问题。于是市场就又有了期货市场的创造和各种基金金融制度来平衡和解决市场中信息不能完全对称的供求预期问题。用期货的价格稳定未来预期,让供求关系不是在现实价格变化时调节供求关系,而是用未来预期引导当前市场的调节。

比如今年种什么粮食是在播种之前就已知了期货的价格,并用价格来调节供求关系,比如几年之前如果国内有了猪肉的期货市场,那么也不会产生今日照这样巨大的价格变化。

中国政府历史上对粮食的统购实际已变成了一种期货的市场价格锁定。当国家补贴先到农户,而生产产品与价格的风险由农户随市场波动而承担时,这种期货保障的作用变成了市场浮动,而在供求信息不对称时,农户的风险就加大了,农户的积极性与保障系数下降了,那么又如何保证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价格稳定呢?

只有期货而没有基金也无法在短期内调节供求,因为想扩大供给时必须有及时供给的金融支持,否则想扩大生产也是无米之炊。当期货与基金作为市场信息与供求的补充手段时,看不见的手才可能及时的发挥作用,及时的提前调节供求关系。而我国建立市场经济框架时,不用说尚未开放资源要素的市场,也未建立市场经济必要的信息对称系统和防止信息不对称的保障系统,如期货与基金等(包括金融、粮食、石油、货币等期货市场)。因此在国际上,市场经济国家能及时发挥作用的宏观调控措施,如利率、汇率、税收、补贴等,为什么不能在中国发挥作用(或降效)的原因。资源价格的垄断、国有企业的非盈利单一性、劳动力价格的管制以及信息的封闭都让利率、价格等失去了其积极的作用,扭曲了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规律,自然也就无法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不是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成了现今社会中的各种对立与矛盾,而恰恰市场经济框架的不完善让市场经济变成了缺少必要工具与条件的瘸腿。因此无法发挥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于是部分学者、官员就将脏水倒在不完整的市场经济体制上,也更有理由用计划经济的行政手段来强化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让市场更加扭曲、价格更加扭曲。强制性的价格管制等于切断了价格调节供求关系的看不见的手,因此让市场的本质作用失效,让市场离创造奇迹的自由更遥远,让大量的行政措施从宏观调控变成了微观管理,让本就不健全的市场机制更加畸形。

中国颇有争议的房地产市场也是同样,商品房生产是个较长生产周期的建设过程,产品通常是在投资决策一年或两年之后才能投入市场,供求关系与价格并非能完全在决策之前信息对称,有极大的市场风险。产品的类型、面对的群体,都会在信息不对称中滞后,当然也希望有个期货的市场来减少风险和锁定预期。像政府定价的经济适用住房或两限房都很明确的带有期货的性质。

真正的商品房市场的“期货”实际来自于垄断的土地市场,土地招拍挂的价格等于是未来的期货价格,这就是面粉价格高于面包价格的股市来源。

当未来铁矿石大幅涨价时,宝钢等带头大哥开始对今天的钢材价格进行上调,于是以钢材为主要产品原料的加工业,如白色家电等也不得不提高产品的价格,于是影响未来的产品价格的不仅仅是产品的供求关系,首先来自于原料的供求关系、来自于原料的供求价格。原料的价格变成了产品的预期的期货价格。如果原料价格的涨幅与供求关系恶化,面粉价格高于今天的面包价格就变成了现实。但如果期货显示的未来面包价格会大大提高,那么投资者就会花更高的价格来获取面粉……

期货价格指导者未来的供求关系,土地是商品房产品的原料,这个原料的价格就变成了未来商品房的预期价格,这个原料的供给量也预期着未来的供求关系。当土地供给量下降时,给出来的公开信息是未来的供求关系会恶化,因此价格就不断上升、不断的爆出天价。

不同于其他行业的是铁矿石原料无法大量的库存,黄金储存会占用大量资金,让资金的成本高于价格的上涨,而土地在招拍挂之前并非是一个完整的市场价格发现,供给量过大让大量的土地可以被低价的、低资金量的占有,而招拍挂之后土地价格的飞涨又让储备土地的成本与风险被消化了。于是当今天的面粉高于今天的面包价格时,这种未来期货价格的作用就影响到今天的面包价格;而今天的面包价格实际使用的则是以前较低价格储存下来的面粉,但不断增长的面包价格却是按照土地价格后预期的面包价格而调涨的。

石油涨到百元美金一桶之后,人们并不会减少购买量,因为这个期货预期着未来的供求关系与价格。请问如果将石油看成是面粉,那么这个百元一桶的面粉价格是否已高于了此前30或30美元一桶石油时生产出来的面包的价格呢?但这并没有影响石油的销售,因为未来的供求关系并未根本改变。用石油生产的其他产品的价格会在石油价格上涨时同样的上调,让石油的高价免除了市场的风险。

但商品房却不同于石油,因为政府可以用不花钱或少花钱的土地生产非商品或半商品的房子,因此可以改变土地供给的紧张与改变住房紧张的需求。这就让土地这个商品房的期货市场变成了不能完全或充分反映未来供求关系和价格的信息源,让市场重新退回到信息滞后或混乱的不对称中,让看不见的手再次被残缺了。

也许有人并不承认土地市场的期货作用,不认为今天的土地价格会影响今天的产品价格,总在用今天的产品用的是过去的土地价格来承担市场风险。但今天的期货石油百元美金一桶时,过去购买的低成本石油难道就不按一百元去投入市场吗?岂不是将投资者都当成傻瓜了吗?股票也是一种预期,但不管去的股票的成本是多少,都会同样以一个价格卖出,或取得同样的权益。

当市场无法公开充分的了解全部供求关系时,一个公开的土地市场就成了人们了解未来供求关系的晴雨表。土地就变成商品房的期货市场,变成了供求关系与价格的信号。也许决策机关并没有认识到土地的期货作用,但社会(媒体)却明确的将土地价格当作是未来商品房的价格衡量标准。不管是自住或是投资的消费者都以这个期货的价格作为决策的参考标准,影响着社会的舆论与消费的决策选择,推动着市场的价格上升。

没有人因为猪肉的涨价而写养猪者太黑,没有人因为钢铁的涨价而骂铁矿石供应商黑,同样也没有人因为商品房涨价而骂土地供给者太黑,但实际这种土地供给价格的期货作用却在现实中是不可否认的。

以万为单位计算的养猪户与以万为单位计算的房地产商,都无法充分的了解市场中的供求关系,都必然要依赖于一个类似于期货的市场传递信息来调节供求关系,并使价格相对于平衡。稳定猪肉的价格与稳定商品房的价格类似,都最终要靠供求关系的调节来实现,但一个不完整或有缺陷的期货市场则可能让信息不完整或资源错配,最终让期货的作用只起到了涨的推动,而起不到防范风险的提示作用。

期货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之一就是揭示未来预期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对经济的趋势判断的作用则是巨大的。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上涨不能不说与土地价格上涨这种期货的预期作用密切相关。土地已被市场当作是商品房的期货了!

今天土地价格也同样对房地产的未来起到实实在在的期货作用。

 

 

 

 

 

更多新闻点击

更多网友讨论请到论坛>>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