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觉后遗症---防止听力慢性自杀

互联网 | 编辑: 2005-10-09 00:0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随身听在电子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已经不是什幺新奇的玩艺了,可是想想80年代当第一台随身听面世的时候,世界是何其的震动和惊讶。短短25年,随身听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小小的录/放音设备在很大一个侧面上体现了当今时代的电子技术水平和工业制造水平,而随身听本身也

警觉后遗症---防止听力慢性自杀2

1、听力杀手到底是谁?

有时候我们在回答一些随身听使用者提出的问题时能够发现一些认识的错误和局限性,比如在用随身听听音乐中什幺才是最损害听力的?这样的问题在BBS里能找到很多种不同的答案:有的朋友说听力杀手那自然是低频啊,那幺响的低频对着耳朵轰击能不影响听力幺?有的朋友则会说,听力杀手应该是高频,过高的频率才是损伤听神经的罪魁祸首。也还有朋友说听力杀手是过大的音量,是它导致了听力的损害。其实大家说的都对,但是都是只说出了这个问题答案中的一部分,我们把听力杀手的全部总结起来其实也就是四个字——疲劳、过载。

这两个词我们分开来说,先说过载;因为过载也是导致快速疲劳的一种原因。顾名思义,过载就是超过了承载的能力,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喜欢音乐的朋友或者对音响有些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当音箱过载时最糟糕的状况就是音圈被烧,耳朵其实也差不多,但是没有这幺严重,但是过大的信号,或者过多的高频、低频,都会对耳朵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疲劳:这个就更好理解了,肯定是因为太长时间的信号输入,使得耳朵的生理压力得不到缓解所至。

2、声音大小到底调多大?

这个问题也非常常见,大多数的使用者都如是说:听音乐,在安静一些的地方就声音小点,在吵闹的地方就声音大点,保持一个自己觉得大小合适的程度就好了,就很安全。其实这个观点是非常错误的,人的耳朵是具备有选择性降低噪音功能的,在过于嘈杂的环境中,会在自我保护机制的启动下大大降低灵敏度,这时候过度提高随身听音量,虽然可能在主观上才刚刚达到自我感觉的正常,可实际上耳朵接受的真实能量可能已经超过平时的十几倍之巨!如此长久耳朵将不堪重负!

三、正确使用随身听应该注意的问题:

咱们就以上面的问题为切入点,有针对性的叙述。

1、建立正确的听音观念:

这个观念说起来简单实际做起来很复杂,因为牵扯到个人对音乐的修养问题,但是这里不说这复杂的一面,我们就讲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健康听音乐的观念——自然与平衡。音乐是人类一个伟大发明,与戏剧、文学、雕塑、绘画、舞蹈并称六大艺术,音乐是建立在审美基础上的,所以本着音乐最基本的旋律和节奏理念,平衡应该是最重要的,体现在我们的使用中就是以下一些细节的方面:第一,选配耳塞耳机尽量选用相对比较均衡的,不要过分追求高音或者低频的突出。第二,使用随身听的时候根据音乐选择音效,不要永远都把SUPER BASS(编者注:超重低音特效)开在最大,不合理也不科学。本身低频就很强烈的录音可以选择减小或者关闭。

2、建立健康的耳朵保护意识:

这个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也简单的事情,只是需要一点点的控制力。上面说到多大的音量才是合适的问题,这里就要解决这个问题。合适的音量,应该是你在正常环境里(正常环境是指白天的日常室内环境)的听音大小,如果你在正常环境里都听得很大声,那只有两种可能,第一:你的音乐观念不够正确,任何音乐都不是说越大声就越好,而应该是恰恰好能把细节表现出来但还不达到过载的程度。第二:你的耳朵已经听力下降了。这种两种情况下都需要减小音量到正常范围,并且约束自己习惯,否则就会进入越大声耳朵越差,耳朵越差越大声的恶性循环。

也许还有人反驳说为什幺我听很大声,而且经常听耳朵都没有问题呢?我的回答是,人的耳朵,尤其是在青年时期自修复能力很强,所以过载之后的短期反映不是十分突出,而且耳朵好是要做医学测试才能判断的,个人主观臆断不能作为标准,你现在没问题,不能说明你10年后进入中年了耳朵依然很好。所以,标准化你的听音才是正确之道。日常环境下的听音规范了以后,在吵杂环境里可以适当的提高随身听输出的音量,但是范围幅度应该控制在25%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限度依然无法听清,那幺应该采用以下几种解决方案之一:第一,更换耳塞或者耳机,平头耳塞和开/半开 放式耳机的隔绝外界噪音的效果比较差,所以选用封闭式的耳塞耳机是比较理想的,ER系列的耳机(编者注:音特美 ER系列耳塞)的密封方式,基本可以过滤掉外界60%以上的噪音,非常适合在吵杂的环境里使用,因为过滤噪音,所以一般使用者在外界噪音过大的情况下都不会将随身听音量调到过大,这方面上讲的确保护了耳朵。

但同时请注意,外界噪音被隔离60%就意味着外界警示提醒的声音信号同样要被过滤掉60%,所以存在不安全隐患,使用时请格外注意!特别提醒在骑车、步行穿越路口或者交通状况复杂的地段时最好不要使用,确保个人安全。同时这类耳塞(包括舒尔的ExC系列)价格都比较高,多在千元左右或以上,所以用户局限性也比较大。第二:便宜便捷的解决方案,为了你的健康,请您关闭随身听,拒绝在过分吵杂环境下的使用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3、培养劳逸结合的欣赏习惯:

乐迷爱乐可以不吃饭不休息,一直听下去,听的要死要活,赫赫,这种精神虽然很执着感人,但是我们并不提倡如此。听音乐如同看书或者锻炼,都讲究劳逸结合,过长时间的聆听会造成耳朵压力过重的超负荷工作,造成听力损失损害健康。我估计很多朋友都有听音乐时间长了听到耳朵“出油”的境界,实际上这“油”就是耳朵自我保护而分泌的物质,这也是一种信号,告诉你,我累了,需要休息;而且人的耳朵是有自我修复能力的,适当的休息能够将你的耳朵保持在一个灵敏、健康的状态。

成为“金耳朵”是很多喜欢音乐朋友的梦想,保持耳朵的状态是这个梦想的前提,所以注意休息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根据音乐类型的不同,长短有不同,过分激烈的音乐,比如摇滚、快速流行音乐、大动态交响乐等,1小时左右应该休息一下,也就是听一张CD的长度应该休息15分钟左右,轻音乐,人声,较慢的流行音乐等可以100分钟左右休息一次。当然根据耳塞耳机器材的不同时间也有变化;上面说的时间是标准耳塞的长度,插入耳道的密闭式耳塞应该减少20%的时间,而耳机可以适当的增加15%左右的时间。

好了,说了这幺多,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大家爱护自己的耳朵,因为我始终坚信“有最好的耳朵,才能听到最好的音乐。”

听力的衰退过程通常相当缓慢,有时慢得连当事人都没有察觉到,反而是周遭的家人及朋友先发现问题。其实,有一些早期弱听的征兆是可以注意得到的:

在家中: 

看电视时,音量需要开得比家人大声。
看电视时与人交谈有困难。
家人觉得你说话过于大声。
经常没发现有电话铃、门铃声。

在餐厅:

听不清楚对方的谈话,或听起来很吃力。
常感觉别人说话不清晰,好象对方是在喃喃自语。
有人从背后喊你,或在你背后说话,却无法听到。

在公司:

开会时,经常听不清楚报告的内容。
经常听不清楚电话中的交谈声音。
对较冗长的谈话或较大的声音,容易感觉疲倦。

在社交场合:

与一群人一起交谈时,很难跟的上别人的讲话。
听不清楚妇女和儿童的声音。
经常请对方重复谈话内容。
常需要别人提高嗓门或靠近您的耳边说话。

听力损失程度分可细分为六级:

正常:听力损失小于 25 分贝者

轻度:听力损失介于 26 ~ 40 分贝者

中度:听力损失介于 41 ~ 55 分贝者

中重度:听力损失介于 56 ~ 70 分贝者

重度:听力损失介于 71 ~ 90 分贝者

极重度:听力损失大于 91分贝者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 上一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