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页
可能包含收费陷阱
记者随后采访了深圳的移动运营商以及深圳市通信管理局的相关专家,了解到一些声称能“免费发手机短信”的网站或者软件“虽然不涉嫌违规,但有些却可能是收费陷阱”。
一位通信专家告诉记者,所谓能“提供免费发短信”的方式主要有两种:需要用手机号码注册和不必手机号码注册。其中第一类比如POPO、短信袋鼠、UC之类,当用户注册手机号码后,被注册的手机号也已被SP(无线增值服务提供商)私自“记录备案”了。一方面,他们可以通过这些手段获取更多的用户量,为网站带来广告业务的提升;但更重要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免费后(如几个月或半年),SP们可能会在没有通知机主的前提下,开始收取手机用户的月租费,“如果某个月忽然对十几万用户每人收几块钱的月租,总收入都会很可观。”而且如果收短信的人按接受地址回复短信,极有可能会被视为“自动默认开通月租功能”而被扣费。
至于不用注册手机号的,有的可能会被“赠送”广告内容;有的则同样是靠收取回复短信者的费用。
新闻链接
运营商:“不便评价”
用户:担心信息安全
记者昨日采访了深圳最大的移动运营商深圳移动公司。据深圳移动一位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国移动推出的“飞信”业务,也包含了免费发短信的功能(如每月5000条免费短信任发,也即每日限发600条,超出无法发送且不收费);同时还支持群发功能(可向32位好友群发短信)。不过“飞信”主要支持手机用户通过电脑发送。
该负责人坦言,“飞信”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推广一个简单的、能免费发短信的软件,而是中国移动向移动用户提供的一种可以同时在互联网或移动网上使用,能实现即时消息、短信、语音等多种沟通方式的综合通信服务。当记者询问有些SP商提供免费发短信软件是否会影响移动公司的正常短信业务时(一条短信正常收费为0.1/条至0.15元/条),移动表示“对此我们不方便评价”。
随后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发现大多数人对“免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同时也担心“有陷阱”。一位在深圳大学上大三的李姓同学表示“很多网上的东西都无法确认其是否真实、可靠,并且注册需要填写很多个人信息,安全难以保障。”
许多网站都以免费短信来吸引点击量。
实习生 李 芸 本报记者 马剑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