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该给你围个什么样的“栅栏”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8-10-07 09:02: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第一页

 

死亡博客引发的“网络暴力第一案”起诉六个多月后,一审尚未判决。有消息称,此案从简易程序改为普通程序审理后,法院认为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审理的,可以延长6个月,或者更长。

得知这一消息后,原告王菲有些着急。这个在妻子姜岩自杀后曾被千夫所指的男人,希望尽快了结此事,让生活归于平静。

“十一”前,当他的代理律师张雁峰打去电话询问他最近干嘛时,他回答:“在家”猫“着。”

谁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何时到头。

用起诉来澄清,效果不错

2008年2月28日,当王菲手拿一沓纸出现在京都律师事务所时,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毕竟,现实与网络有所不同。虽然在网络中,他已然成了一个“人物”———一个因出轨而导致妻子自杀的“罪人”。他的照片、工作单位、电话,甚至于父母的家庭地址,都在妻子从24楼飞身而下的第12天后,被愤怒的网友以“人肉搜索”的方式“挖”了出来。

一些网友在对他辱骂、诅咒后仍不解气,还跑到他父母家大声斥责,在其家门口喷涂“逼死贤妻、无良王家”等字句,还给楼上楼下的邻居挨个发“王菲害死妻子”的传单。

“我该怎么办?”王菲把那些打印出来的有辱骂他内容的网页放到张雁峰桌上,说:“我要起诉,我要澄清事实。”

张雁峰提醒说:“你是否考虑清楚了,即便诉讼赢了,你的名誉也未必能够挽回。”他回答道:“我只是需要一个途径来澄清,告诉网友,对于姜岩的死,我承认有一定的责任,但婚姻的失败并非我一个人的问题,我也没有如一些文章所说,是一个”吃软饭“的人。”

2008年3月17日,王菲诉大旗网、天涯网、北飞的候鸟三家网站侵害其名誉权一案正式立案。虽然经过三次开庭后仍没有结果,但张雁峰表示,王菲对目前的效果比较满意。“起诉后,王菲一直在关注网友对此事的评论,之前,网友是一边倒地敌视他,而现在,有近一半的网友开始同情他,对于这一转变,他显得比较开心。”

存在有理由,滥用是事实

“人肉搜索”,“人肉搜索”,还是“人肉搜索”。

2008年下半年,当大量媒体声讨“网络暴力”时,“人肉搜索”成为当之无愧的焦点。

“”人肉搜索“有什么错?”一位网友不解道,“很多人都把它形容成了”洪水猛兽“,但如果它能开口,肯定会辩解:我只是一个”工具“,何罪之有?就好像用菜刀砍人,菜刀没错!”

张雁峰认为,“人肉搜索”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如百度知道,QQ爱问等形式,属于一种问答的资源共享方式,是对社会有利的;狭义的仅仅是搜人,其中涉及了大量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但即便是狭义的“人肉搜索”也有其光辉的一面,比如四川地震后“志愿者被打事件”等。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周庆山认为,不应当把“人肉搜索”一棍子打死,因为它也有存在的理由:“一些人之所以痛恨”人肉搜索“,是因为它搜人时可能会公开他人的一些敏感信息,但即便是搜人,有些情况下也不违法,比如对方是公众人物;而且,从某种角度上讲,”人肉搜索“是一种舆论监督的工具。”

确实,很多人都不否认“人肉搜索”有积极的一面,但就像一位网友所说:“爱它的时候是真心地爱,恨它的时候也是咬牙切齿地恨。”

如今,“人肉搜索”被滥用已是不争的事实。比如2007年的“很黄很暴力”事件,北京一名13岁的小姑娘仅仅因为在某电视台播放一条有关净化网络环境的新闻中说了句“上次我查资料,突然蹦出一个窗口,很黄很暴力,我赶快给关了”,竟被无情地“人肉搜索”,个人相关信息被一一公布,视频遭到恶搞;2008年的“菊花香香”事件,因被人冒名在网上声称甘当“二奶”,并不知情的当事人被“人肉搜索”和广大网友辱骂,生活遭到严重侵扰。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